借鉴别人的经验也是帮助自己更快掌握学习技巧的好方法。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高考生的经验,欢迎阅读!
高考体验:一米之外的天堂
我至今不记得气氛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紧张的。这是有预谋的,但这是一次无声的入侵。作业多了,练习多了,考试多了,总觉得好像刚考了没多久,老师淡定地拿着一叠卷子踱进教室。厚厚的辅导书都是免费发的。每收到一本,我们都要感慨一番,发誓这本书永远看不完,然后笑着在封面上签上我们的名字,说要带着他们冲刺高考。但是,我们万万没有想到,他们只是一个开始,寿命如此之短,很快就被我们解决了,然后被推到一边去积灰。
我上完了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在我半年的荒废中也不算离谱。我挤进了前100名,意味着你可以进入我们市重点高中的一流名牌大学。不过这个排名我爸妈还是挺不满的。他们不能理解我在高一高二的时候还能回四年级,然后就是二三十了。本该上初三的我是怎么倒退到这个样子的?我的解释是,大家都在努力,我的力量太小,拼不过。其实我挺放心的,因为我知道自己上半学期没有努力,所以我有足够的理由坚定信心。
假期还没有结束,但我们仍然提前坐在教室里。身处高三,更能体会老师和学校的良苦用心。没有人想拿自己的未来做赌注。
开学前一天,我把自己的座右铭写在N个帖子上,贴得到处都是;“天将大任于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皮肉”。我始终相信,只要我现在努力,哪怕很苦,但只要我忍着,那么未来一定会很辉煌。不仅我有这种想法,我相信每一个高三学生都是如此的执着。我们都很清楚在当今社会进入名牌大学意味着什么,失败意味着什么。我们肩负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命运,更多的时候是来自于整个家庭。这个道理从小就灌输给我,所以我知道我要努力。
考试越来越多,越来越难。连续几次数学考试都没有突破90分大关,开始醒悟到噩梦的开始。面对满是红叉的试卷,我几乎绝望的再次看到数字。班主任安慰我说没关系。这些考试很难,许多人没有通过。但我关心的不是有多少人得了低分。我看到的是仍然有优秀的同学考了123分。这种比较让我很恐慌。我无法想象,一个数学成绩还没破及格线的我,怎么能敲开自己理想的大门。
第一次模拟考试,迎接我的是一种压抑的状态。结果自然不好。按照区里的排名,我只能进华政。这个预测让我极度失望。我不是苛求自己一定要进名牌大学,但复旦大学从小到大在我心里一直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是我的梦想,是理想,是追求。有一天当我发现这个梦想,这个理想,这个追求的时候,我没有把握去把握。好像离我越来越远,那种心痛是我这辈子都无法承受的。
几个月来我一直忙着和数学交朋友。不管我每天有多少作业,多晚完成,我都严格要求我必须完成多少页的数学习题。中国有句古话“勤能补拙”。我坚信这一点,所以我把时间表放在了桌子下面。如果我懒,没有写完,我会用猩红色在纸上写一个十字。这个方法很有效,因为第二天我再伏案写作业的时候,那些叉子会刺痛我的眼睛。我还几次把我那可怜的数学卷子贴得满屋子都是。那些丢人的分数能很有效的激励我,但是每次我爸妈进来都觉得不舒服。他们说,“人们总是把奖状贴在墙上。这么丑的论文你还是宣传一下吧。”我说,现在不丑,以后就永远不好看了。
不知道这几个月的训练有没有效果,还是老师为了给我们面子,把题做得比较容易。反正在以后的考试中,分数逐渐提高,我开始改变上蹿下跳的习惯,这让我很开心。但是据班主任说,我的心态越来越好,导致成绩很稳定。我不知道“心态”到底是什么意思,但是自信确实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东西。后来上了大学看到这段路,觉得有时候人的自信是靠一些很小的东西支撑起来的。几次测试失败几乎可以毁掉一个人,但同样,几次成功也可以重塑信心,但这个“成功”的头是最难的,要看你有多努力才能从地上爬起来。
在那几个月里,我竭尽全力去攻克数学,但现在我觉得它在我的学业上可能不如在我的心理上有效。因为我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去克服,所以我有绝对的理由相信,我能看到我努力之后的收获。这种“绝对理性”所赋予的精神力量是巨大的。
市里第二次模拟考试我考的不错。我爬到了文科班第一的位置。
5月本来应该是最后冲刺的时间,但是用了半年的时间绷紧了弦,让大家在这个时候开始疲惫,而这个时候,一个真正的不速之客从中国来了。非典。学校很快就放了我们一个大假,让我们回家复习。回到家,我突然感到无所适从。第二天,我睡到下午两点,然后一个人游荡了两天。然后我想起来我的老师在我们离开之前几次告诉我们,我们必须保持紧张。于是我自责,为了制止自己的蛮横,我把墙上的试卷拿下来,换成了一副“天堂地狱仅一步之遥,成败不过一箭之摆”,横批是“杀进复旦”。我把这副潦草的对联贴满了整个房间来警示自己。但是我爸妈认为我的决定是不上天堂就一定下地狱,就喊着让我撕了。但这一次,我是一个态度鲜明的人,有时候不得不带着一定的压迫感去鞭策自己。至于高考失利后该怎么办,那是另一回事。但如果一开始就给自己太宽松的未来,留有太多退路,那么必然,你永远无法在考试中发挥出自己的全部潜力,这也是项羽破釜沉舟的原因。
我们今年的数学考试很难。我的很多朋友在参加完数学考试离开考场后都很绝望,然后带着这种绝望去参加接下来的四次考试,无限翻倍。其实我也做了同样可怕的测试,但我一直告诉自己,只有一个测试不好,我没有理由放弃。后来成绩出来了,我的数学真的有我想的那么差,但是其他五科都正常,还有几科是超常。这样总分就不难看了,然后我就拿到了我梦寐以求的录取通知书。
高考真的会让人成长,有很多精神上的感受是永远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只有真正走过这条路,才能体会到其中的滋味。当年,我们曾经苦口婆心地抱怨世界上怎么会有“一考定终身”这种怪事。但是,现在回想那些日子,我们有一点点感恩。我们在这一年里尝尽了酸甜苦辣,哭过,笑过,我们也在那次训练中成熟了。再回头看过去,真的只是一米之外的天堂,走过去就能拥抱天地。
高考心得:放宽心
一个简单的话题就足以震撼人心。实事求是地说,到了高三,有多少学生能“放宽心”呢?高考结束,有多少同学因为心态平和而没考好?作者以自己假期生活的经历和感受为基础,生动地写出了自己的矛盾、困惑和不甘,并最终认识到,决定生活苦不苦、快乐不快乐的是自己的心态:心态轻松,一切皆有可能;放宽心,即使最后到达终点,也无怨无悔。
多么悲伤的节日。两天的假期在混乱中过去了。没有了期待已久的放松和安逸,没有了节前精心安排的总结和回顾,没有了往日无忧无虑的美好旅行。总之,什么都没有,过两天就没了。
我曾经想做作业,但是一直摆脱不了偷懒的想法。我想玩得开心,但我总是为浪费时间而感到内疚。好像总喜欢把自己弄得很累,像个吃巴豆的虫子,把心捧在空中,连呼吸都觉得沉重。
我知道我永远也不会是一个很有洞察力的人,我可以在任何事情上都睿智而清醒,但是我真的很想去触摸每个年龄段的面孔来证明我的存在。年轻的时候,我会努力让自己散发出特定年龄的无畏。即使在平凡而辉煌的生活中徘徊,也还是要带着一颗单纯的心,等待一只蝴蝶的翅膀变来变去。没必要抱怨生活艰辛,因为生活从来都是偏向强者的;没有必要总是自卑于别人。其实人和人之间真的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后天,每个人的把握不一样。不要把自己做茧自缚,过着沉重、枯燥、贫穷的生活。想想看,有多少人能真正活得轻松;人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追求幸福!
这个时候,我就像一个站在起跑线上的运动员。虽然我充满信心,但其中也有一些担忧和困惑。不过我也知道,这是每个经历过初三的学生都会遇到的,不必太在意。只要我心态平和,态度端正,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我坚信即使是最后一个到达高考终点,我也会赢得鲜花和掌声。届时,我可以自豪地宣布,我无怨无悔,可以顺利地为我的青春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现在我已经高三了,我更清楚的知道高三是我的期望之一,也是我坚持不懈前进的动力。在这个过程中,我想更加自信,更加坚持,更加坚定。不要把自己的想法人为的复杂化,简单化,心无旁骛的做好自己想做的每一件事,接下来的事情就可以游刃有余了。没有什么能束缚你,除非你永远不原谅自己。
我不想提老师们无数次说过的“心态决定一切”这句老话。我只想轻轻地告诉自己:让你的心在工作中纯洁,让你的梦想在奋斗中永恒。
也许明年高考结束回头看的时候,你会自豪地宣布:还好,我一直在这里,很努力;我无怨无悔。
北大分享:从文科到高分
杨梓嫣,现就读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高考成绩248分(满分300分)。
准备高考的那一天,对于每一个高三学生来说,都是一段宝贵的经历。回首那一年,我感慨万千,却又小心翼翼地经营着紧张忙碌的学习生活。我是在我的文学综合中一步步爬起来的。从刚进文科班,只能及格,到全班第一,最后到高考,我的文学综合有了质的飞跃。
作为一名普通的文科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和经验,我想从以下几个角度谈谈如何备考文综。
心理学
带着无限的期待进入高三,我从字面上定义为“等了十一年”的相遇。第三,高中是以大局为重的一年。了解自己的实际能力至关重要。
到了高三,我才知道自己的文综是“木桶效应”中最短的一块板,每次拖三四十分,连地理历史基础都很薄弱。离高考还有一年,我相信自己的潜力。
然而现实不会像我说的那么容易,因为分数不高,复习时间越来越少,高三频繁的综合考试让我深感沮丧。
仔细考虑了一下,觉得自己的综合文综漏洞很多,基础不扎实。最重要的是我花在复习上的时间太少,学习效率太低。
还好我一直心情很好。不管综合文学成绩有多不理想,我总会比较六科总分,然后根据总分的差距仔细比较各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综合文学的目标分数。
受政治哲学的影响,我对文学综合的理解一直是量变必然导致质变。所以我给你的第一个建议是:静下心来补不足,把综合文献中的薄弱知识点完善。
计划
为了提高自己的识字成绩,我复习了很多学霸的识字学习方法总结,提取精华。我认为扫盲有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书籍和教材为主,全面巩固综合文学基础知识,做“补丁”;
第二阶段,对薄弱环节逐一分解,特别是没有掌握好的重要知识点,加强训练,提高综合答题能力;
第三阶段是熟记答题技巧,掌握答题模式,不吃亏考;
最后一个阶段是回归课本的框架,翻看试卷错题,重点调整心态。
老师不会让我们整理错题本,但是我主动,坚持整理错题一段时间。事实证明,综合文献中的错题是要花很多时间的。
高二暑假开始记自己的错题,但是到了高三,发现学校考试多了,错题也多了,在有限的自主学习时间里根本没有时间抄写和认真排版图纸。
于是,我干脆放弃了这种方式,去文具店买了一个很精致的小本子,把上课听到的不熟悉的琐碎知识点,作业出错的知识点,小考的小知识点都记下来。每个知识点用几句话粗略描述,用铅笔用微小字体填写解释。
这个方法很有效,因为单词少,复习的时候可以扫一扫,查漏补缺很省时间。政治历史地理三科我都写在上面,每天都有,就像给自己补妆一样。
一点一点记录下来,发现自己进步的地方太多了。这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会让我焦虑的心平静下来,因为它记录了我每天的努力。我给我的小书起了一个很长的名字,叫“天天向上”,扉页有我综合成绩的一级目标。
随着学习的节奏越来越快,时间也越来越紧张。一个型号之后,“一天一份”跟不上进度。我该怎么办?为了节省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我还有一个好主意。“试卷
有些同学可能会觉得,既然最后这个方法简洁高效,那就直接拿这个方法吧。显然,这是行不通的。
因为文献复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从错题本到“天天向上”,我用了很多我能想到的实用方法。这样无形中积少成多,我渐渐有了扎实的基础。
翻看“试卷粘贴本”是作为期末复习阶段的复习。这个时候,哪一个知识点在书的哪一页上已经烂熟于心了,这样才能有高效的学习效果。
想要稳扎稳打,还是需要循序渐进,从错题本开始,“每天提高一本书”,从最基础的开始。
分析
我在学习文献综述这门学科的同时,一直在给自己设立一个“总结策划书”。我在综合篇上做了很多分析,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这是考前时间表。在大考前的一两个月,我会时不时的在综合文献中反思自己最近各科的状态,并根据状态制定改进计划,制定具体的方法和时间计划。
第二是性能分析。每次考试结束后,对成绩进行排名,于是我在笔记本上记下各科成绩和综合文综总成绩的排名,然后和之前的考试大致对比,分析自己的波动和趋势,结合自己之前的学习状态,在政治、历史、地理各科给自己画一个表达式。
三是考后规划。考后分析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部分,大概老师也会要求写下来交上来,你就不用把反思回忆录铺满你的小策划书了。只要认真对待考后总结,把自己的试卷分析清楚,就能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下一步。
在策划书上写下你想做的改进,比如地理历史政治怎么改,需要维护什么。
最后是制定具体科目的目标分数。比如通过选择题,可以设定每科只错几个的目标来制定每科的具体分数。不要设排名,那东西太相对了,我们只比较自己。
高三的时候,我不断总结自己,通过反思和规划,不知不觉就成了自己的一种习惯。
写这篇文章之前,我一直评价自己文综考得好,而不是学习好,但是写完之后,我发现这可能有它的必然性:
不断地认识自己,不断地分析总结计划,不断地创造提高效率的方法,不断地和家长老师沟通,不断地向身边的人学习,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前进,这些都无形中成为我坚持冲刺成功的力量。
其实方法不一定只针对文综,更多的是传递出补救弱势学科的信心。希望这些小想法能帮到大家。从现在开始,加油,你想要的会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