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人知道李嘉诚起家于塑料花制造,也很难把香港和制造业联系在一起。
同样在香港发家的,有一家名为创科实业的电动工具制造商,背后是两个不同国籍创始人的财富积累故事。
1968年,一位年仅15岁的澳门青年人到香港谋生。机缘巧合,他与负责大众汽车销售的德国人Horst Julius Pudwill结识,合伙创办了一家五金家用设备经销商。几年后,这家经销商开始建工厂、做OEM代工。
30多年,两人不断兼并收购国际品牌。至今,创科靠着电动工具、户外园艺工具及地板护理三大矩阵产品,成了工业、户外园艺从业者们的刚需。公司2021年营收超900亿元,最新市值1765港元。
2022胡润全球富豪榜中,霍斯特·帕德威尔家族的资产累计480亿元,联创钟志平的身价也高达百亿。
贴牌起家
钟志平在香港的第一份工作,是在ITT(国际电话电报公司)当仓库管理员,月薪280元港币,很快升任货仓部经理。
他认识了大众汽车工程师出生的霍斯特,1978年两人创立了名为马可·波罗公司的小型经销公司,只有6名职员。
经销商无法把控产品质量,钟志平和霍斯特一咬牙,1985年投资两万美元建立了第一间生产厂房,为海外品牌组装工具,创科实业(TTI)由此诞生,取名还是钟志平从老东家名字ITT中得到的灵感。
霍斯特负责销售,钟志平管理工厂。创科初始定位是欧美电动工具的OEM代工厂,大厂客户包括利优比、博世等。
1987年,创科为知名品牌Craftsman生产电钻,价格便宜,一年出货量达100万部,但Craftman对中国制造的信任度不高。
1988后,创科吸引日本Ryobi公司入股20%。钟志平和霍斯特可谓“慧眼识珠”——新股东既慷慨补足技术漏洞,又给大笔订单支持,紧接着吸尘器发明者美国公司Bissell等纷至沓来,创科赚足了钱,两年后成功在港交所敲钟。
毛利率一路看涨,从1998年代工时的17.1%稳步上升,至2021年的38.8%,累计提升了21.7个百分点;净利润率也从当年的5.6%提升至如今10.4%。
从6个职员的贸易公司,到员工人数近4.8万名,创科的逆天改变还得益于“不走寻常路”。
钟志平和霍斯特率先把有线的电动工具做成无线,打造可充电池平台,同一块电池能给不同工具供电,这在当时是非常冒险的。但也正是在创科“无绳化”战略的带动下,友商们都竞相推出了电动工具锂电池平台。
2020年,全球无绳电动工具市场规模达180亿美元,预计2024年将超过290亿美元的电动工具市场中,占电动工具总产出的七成。
踩准趋势的两位创始人,积累起财富金山。
到2021年底,公司前三大股东霍斯特、钟志平、霍斯特儿子Stephan分别持股20.08%、4.73%及2.45%,共计持股27.26%。
霍斯特还在今年9月以每股均价82.8972港元增持创科实业50万股,截至12月14日收盘,这又是一笔价值约600万元的浮盈。
并购扩张
两位同时拥有工程学和商贸背景的创始人,为创科实业开辟了接轨国际化的成长路径。
创科实业最初从事OEM代工业务,定点东莞厚街镇开设工厂。
2006年,有东莞网友在社交平台透露:TTI在厚街有好几个分厂——厚街科技电业、鸿亮、创机、创力等,总人数超过2.3万人。公司总产值在东莞前5名,很多时候能冲到前三甲。
“TTI是我打工以来,最人性化的一家公司。单是年假就有12天。”他说。
这样的案例,指向了90年代香港制造业大量转移到内地的潮流。彼时,国际市场为了降低制造成本,大量企业的代工需求蓬勃崛起。创科实业顺应了这股潮流,生产规模与代工能力迅速提升。
两位极具国际视野的创始人,期望将事业进一步做大。
首先,摆脱中国OEM代工的内卷市场,升级转型成ODM公司。
2000年,创科转而以1.06亿美元收购日本品牌Ryobi,并与美国大型零售商“家得宝”建立合作,迈出了国际化征程的重要一步。
到2021年,来自家得宝的收入占比达到了47.5%。
2002-2007年,创科相继收购了HOMELIT品牌的园艺工具业务,MILWAUKEE和DREBO品牌的电动工具业务,ROYAL、DIRT DEVIL、HOOVER等地板护理品牌及业务。
至此,创科“吞下”11家品牌,形成了电动工具、户外园艺工具及地板护理三大品牌矩阵,彻底完成了OBM角色转变。
这些前端的并购动作背后,配套完整的生产基地十分关键。这些年,创科在中国的生产制造基地也在发力“聚合”。
比如,2008年,公司在东莞的亚洲工业园正式建成投产,先后设立2家独资企业及3家加工贸易企业,把园区多家企业的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产业链配套协同。
同年,创科作出了将工具业务从带电源线转向为无线模式的决定。公司马不停蹄投入无线充电式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解决了麻烦线路、扰人噪音等使用痛点,建了自身的护城河。
从人才与营运来看,公司近些年吸收了很多国际化人才。
例如现任总裁Joseph Galli Jr,一手将Black & Decker's工具品牌DeWalt打造为行业第一,而后加入亚马逊,担任总裁兼运营总监。2008年金融危机,创科业务和股票遭遇重挫,霍斯特邀请Joseph出任总裁、力挽狂澜。
创科同步自己培养人才。2007年,公司推出领导才能发展计划,设置了从基层员工直至总裁的明确晋升路径。这项计划已从顶尖大学的工程、销售、采购、供应链等专业领域,累计招聘超7400人。
喜中藏忧
创科实业的收入结构,主要划分为电动工具和地板护理清洁两大板块,前者几乎贡献了超过80%的营收。
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70.34亿美元,同比增长10%。电动工具部分的销售额攀升更快,同比增长14.9%,达66亿美元。
电动工具业务以MILWAUKEE为核心驱动,这是一家创立于美国的百年电动工具公司,也是创科的赚钱利器。上半年MILWAUKEE收入增长了25.8%。
这得益于MILWAUKEE拥有自研系统。今年上半年,该品牌扩充M18和M12充电式系统,分别落地了259项和144项产品,包括一系列钉枪、电钻等轻巧电动工具新产品。
另外,为扩充个人安全装备产品阵容,创科还推出MILWAUKEE BOLT安全帽系统,用户可应特定的工地需要量身定制。
另一电动工具业务的核心品牌RYOBI,面向数百万的DIYI家居用户提供充电式产品,在其18伏特ONE+电池平台上,拥有162种电动工具、84种户外园艺工具及21种清洁工具。近年代表作是,RYOBI 80伏特HP零转角驾驶式剪草机。
相对而言,地板护理和清洁业务拖了后腿。2022年上半年,其销售额下降17.8%至47.2亿美元。
公司解释,该业务主要受需求放缓及客户缩减库存的影响。为了降低库存量,创科采取了原材料库存增加6天、制成品库存减少3天的举措。
11月,创科核心渠道商家得宝在第三季度财报中表示,现财季可比较销售为今年最弱。二级市场闻讯,创科实业股价连日下调,下跌幅度一度逼近15%。
开源证券研报认为,创科在渠道上,具备丰富经销商资源,积极合作大型经销商,密集铺设销售网点,成了驱动业绩增长的关键。
种种不确定性暂未影响公司毛利。今年上半年毛利率39.1%,连续第十四个半年大幅增长。
用三十余年时间,从50万美元销售额做到132亿美元,看惯风浪的两位“电钻大王”,在潜伏等待下一个爆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