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世界杯即将进入收官之战,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人生的一场球赛,你预备成为前锋还是后卫?又或者说,如果给你选,你是想在一支劲旅里大杀四方,还是躲在一支黑马球队里蛰伏沉潜?
苗炜:各位好,我是苗炜。很高兴今天连线边缘人小曹,一起来聊《麦田里的守望者》,聊塞林格。
20岁的塞林格努力在《纽约客》发表短篇
小曹:我记得有一个说法,说塞林格写这小说的时候,已经从战场回来,他用一个中年人的对世界的理解,去写一个叛逆少年的内心。所以大量的作者的意识,都沉在文本下面了。
塞林格在战争中写作
塞林格和乌娜
18岁的乌娜和54岁的卓别林
塞林格曾经说过,说我要在这场战争之后对这场战争不说一个字,他从来没说过没有回忆过说我在战场上都干了什么,我在达豪都看见了什么,他没说过。
战死的士兵
小曹:我觉得塞林格这个人特别像个艺术家,他把自己献身给一种理念。后期他越是隐居不出,就让大家越期待他。这个人好像把自己搞得特别酷,恰恰是那种亚文化最喜欢的。
1968年版的《麦田里的守望者》
小曹:现在我们还有这个契机理解塞林格,重新来读他吗?因为文学史上塞林格也是一个挺难被归类的作家,大家上面会讲海明威、菲茨杰拉德,下边讲金斯堡、凯鲁亚克,塞林格就放在那有点孤零零的,前后不靠的这种感觉。
小曹:我觉得《麦田里的守望者》大部分人上来一读,感觉非常口语,包括这种对话体其实是他的一个写作特色。您也写小说,您觉得他的这是很高级的一个写作技巧吗?
小曹:我最后提一个题外话的小问题,我看您的播客叫“天真与经验”,这个天真与经验不就是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的一种对立的概括,其实经验有的时候是消磨了天真。您当时起名的时候怎样想的?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