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网 财经 明年市场将如何演绎?七大券商首席重磅发声!

明年市场将如何演绎?七大券商首席重磅发声!

2022年即将收官。回顾今年,A股市场整体表现较弱,全年行情一波三折,板块上结构分化明显。展望明年,扰动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是否已经逐一淡化?市场将如何演绎?有哪些机会值得关注?基金报记者采访了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策略官陈果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首席策略分析师魏伟华西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策略分析师李立峰申万宏源研究A股策略首席分析师傅静涛天风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刘晨明国泰君安研究所策略首席分析师方奕证券研究院策略首席分析师牟一凌

李立峰:2023年不妨更积极一些,A股运行可能类似于“2019年”,全年有望演绎“缓慢震荡爬升”的走势,风格上首选“科技成长类”。当前A股市场处于底部区域的概率较大。

傅静涛:刺激政策布局还有较大空间,依旧看好2023年春季躁动行情。从投资者结构和风格的关系看,公募、私募和外资定价大盘成长,配置类资金定价大盘价值,交易性资金定价小盘成长。利率的下降,低风险偏好投资者仓位的回补、外资的回流和居民储蓄的释放有望推动A股逐步进入增量市场;第三,由于宏观环境从一个不确定的状态走向确定,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上升。

2022年A股经历“完美风暴”

对于今年的市场行情,我的评价是“跌宕起伏”。2022年A股基本面趋势本就不佳,在美债利率跳升、国内疫情蔓延等多重事件冲击下,悲观预期由点及面,4月下旬上证综指快速下探至2863点。但5-6月市场对经济的悲观预期基本稳定,市场开始交易“国内复苏、海外衰退”格局,沪指大幅反弹。三季度内需弹性不足、外需出口超预期回落,中期国内外宏观环境展望偏悲观,市场回调兑现,而四季度政策催化乐观预期,A股走出反弹。总体而言,2022年市场波动明显放大。

用一句话来概括,今年市场的走势主要围绕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率的变化。2022年A股的走势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4月大幅回撤、5-6月大幅反弹、7-10月再度回撤以及11月至今的反弹。货币或者类货币的资产,而不是股票或者相应的风险资产。

李立峰:

回顾2022年A股行情,主要指数呈现宽幅震荡的“W”型走势。今年以来,诸多国内外扰动因素对A股市场形成压制,例如本土疫情的反复、美联储持续加息、俄乌冲突等。与此同时,国内稳增长政策积极发力,对A股底部区间形成有效支撑。信贷、债券、股权融资“三箭齐发”,供需两端逐渐好转;第二,是防疫政策持续优化,虽然中间经历了几次波折,但最终还是等来了全面放开;第三,是海外通胀减缓,尤其美国通胀好于预期下,加息节奏预计的逐渐放缓。

刘晨明:

阶段三:23Q2后阶段性经济中强美弱带来机会。2022年美国居民多消费,少储蓄,内需强劲;中国居民少消费、少买房,多储蓄,内需疲弱。如果2023年出现反转,就可能触发阶段性经济中强美弱。这以中国居民适应新防疫措施为前提,要持续则依赖于新的经济增长点出现。疫后恢复兑现,足以支撑一波行情,但新增长点的线索并不清晰,2023年中行情可能不是牛市级别。这一阶段,我们建议关注中国居民对新防疫措施的适应情况,这决定了本轮行情乐观预期发酵开始的时间窗口。高通胀或许是资本市场值得关注的魅影。在2022年全球通胀从读数上开始呈现了回落的迹象,全球以美国为代表开始收紧流动性固然能降低通胀,但代价却是大宗商品的产能投资并未明显增加,解决通胀的办法应该是增产,加息只是短期掩盖了通胀背后的主因。当下美国以实际利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反映了对于通胀中枢上移的忽视,如果大宗商品供应最终不能解决,那么通胀将真正转换为长期问题。一带一路”国家的互利合作——这能够为我们构建资源安全和扩大市场带来保障,对内则是大力推进乡村振兴,通过高标准农田和现代化农业来保证粮食安全。业绩弹性。

历史上,鲜有出现政策底部、经济底部和股票估值底部同时出现的情况,这隐含了政策的变化和经济预期的变化会给A股市场带来一个比较大的上行空间,尤其是权重和蓝筹发力会对指数形成一个较大的拉动作用。因此面向2023年投资者从策略角度应该适度放大风险资产的头寸,更有助于捕捉新的边际变化和周期趋势。

陈果:

同时,明年的市场可能继续呈现出多线索轮动的运动战特征,主题也会表现活跃。因此在行业景气之外,对于政策预期,疫情影响,经济回升力度和海外市场波动都需要给予关注。政策预期上重点关注三月召开的两会和秋季召开的三中全会。疫情影响主要关注年初疫情发展对经济基本面和市场情绪的冲击以及随后的预期修复。经济回升重点关注下半年主要经济数据超预期的情况。海外市场波动主要关注美股受到衰退影响出现业绩低预期现象时,市场波动的外溢影响。

我们判断,当前到明年年中之前,中长期贷款增速会是一个比较温和的、震荡上行的过程,到了年中之后有望出现脉冲性的上升。对应到市场,在经济磨底过程中,大概率会是一个牛熊转换的过渡期,等到中长期贷款增速脉冲向上,也就是看到复苏弹性的时候,A股市场有望迎来大级别机会。

重要节点上,对外看,是美国何时真正步入衰退、美联储货币政策何时正式转向,以及这一过程中通胀是否会如魅影般闪回并损害美元的信用体系;对内看,是何时完成全民免疫、国内经济确立复苏的关键动能。

当前市场重要的反转因子主要是两方面,一是海外的流动性。美国通胀顶点基本确立,美联储的加息也接近尾声,2023年美债收益率中枢和美元指数有望回落。二是国内经济的企稳。地产企业在“救主体”的政策呵护下已经走过最艰难的时期,地产周期有望在2023年触底;疫情防控的优化也进一步带动国内消费的回升。上证指数也仅比2020年3月疫情爆发时的估值水平略高一点(对应的最低点位就在2900点附近),处于历史20%分位数的水平;从CAPE的角度来看大部分宽基指数也都处于历史均值下方,尤其是价值风格指数,甚至处于历史-1.5倍标准差下方。所以从风险溢价水平和各项估值指标来看,整体市场估值仍较为便宜,尤其是偏价值型的指数。

上述几个因素的变动其实都将使得市场从原来的“旧共识”走向“新共识”,触发市场变动,而新共识的凝聚最终也将为市场带来乐观的力量。

短期来看,我们认为如何形成有效的政策全局性推演是关键的催化剂,我们提示五大重点:(1)房地产需求端,因城施策放松政策会继续布局,政策效果可能暂时受困于居民信心恢复需要时间。但政策不断累积,会使得居民购房条件明显放松。待到居民信心恢复,房地产销售改善的概率将明显提升。(2)防疫措施调整,居民消费场景逐步优化。这两项政策的核心基础是居民高储蓄,是稳增长的重要资源,2023年只有成功调用这部分资源,稳增长才是有弹性的。所以,这部分政策会不断推进,实际验证可期待。(3)准财政发力,弥补预算内财政支出缺乏弹性的问题。(4)继续定向宽信用,维持制造业企业的投资意愿。这两个政策,核心是延缓2023年基建投资增速和制造业投资增速的下行。在政策布局期,市场阶段性发酵两大投资增速不会回落的乐观预期,也在情理之中。(5)国企在资源配置中的权重增加将逐步验证。民营主体资产负债表有待修复,借助国家信用、国企信用宽信用是必要的,这也是准财政发力的重要抓手。

接下来的市场的催化主要往两个方向去找,一个是看经济复苏的预期,这一点核心看病例数的拐点以及经济重启出现在什么时候;第二个是看围绕二十大报告所提及产业链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相关的产业政策,预计将对2023年的投资形成重要的指引。

李立峰:

未来可能触发市场向上的催化剂有:国内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逐步减弱、房地产销售边际回暖、海外通胀快速下行、美联储政策鸽派转向等。

站在当前时点,海外流动性紧缩担忧放缓,A股走势更由国内因素主导,防疫政策优化和稳增长政策是后市主要矛盾,接下来建议围绕政策发力方向作布局。关注受益于防疫政策优化的医药和消费板块、复工复产相关的央企基建、以及受益产业政策支持的“安全”产业链等。煤化工、电力运营仍然需要重估;随着经济复苏的预期,利率中枢上移过程中的保险以及房地产也是受益的方向。

陈果:长和自主可控等板块行情表现较好,前期行业景气较差、市场预期较低的TMT板块有望在市场预期改善中拥有更强表现。新能源赛道等。统一大市场的建设以及一带一路十周年也会带来相应的投资机会。因此,今冬明春这样一个时间窗口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机会在蓝筹。

2023年看好医药、数字经济板块,医药生物集采政策的影响接近尾声,数字经济板块整体进入常态化监管阶段,在国家安全为重的背景下,像信创半导体等板块的战略布局重要性也在提升;二是疫情政策优化下,前期受影响较大的消费板块有望随着经济复苏预期迎来反转向上;三是房地产产业链在政策的支持下可能迎来行业预期企稳,其中前期受影响较大的民企房地产企业、建材企业、汽车企业有望迎来估值修复。银行券商)、消费(食品饮料、出行链)和地产链(建材、建筑、家电、家居)。第二类的机会主要集中于科技周期的回暖比如半导体2023H2年补库的启动、苹果新一代设备硬件浪潮以及国内围绕安全需求推动的产业政策相关的转型资产,我们重点看好设备(电子、计算机、通信、机械)、新材料以及医药。节奏上,先蓝筹,后成长。信创、半导体、军工医疗器械、机床设备、稀土),对应重点指数是科创50.②海风、国内电站大储(赛道成交额占比7月达到前高,随后开始修正,目前拥挤度终于降到了比较低的位置)③数字工业:5G工业互联网,最新进展是工信部把5G工业专网通信的新频段发给了中国商飞,可以理解为产业由个别试点到全面铺开的转折点。储能、智能汽车、汽车零部件等。数字经济、智能汽车、智能汽配/一体化压铸、光伏N型电池(包括Topcon/HJT等)、海风、电化学储能等。二是国产替代、自主可控,如半导体、信创、医疗器械、新能源发电等多产业链上国产替代。白酒、啤酒、调味品、免税等消费核心资产的投资机会。地产链上,家电家居估值修复以房地产销售改善为前提,银行估值修复以出险企业风险处置加速为前提。另外,新老能源的大周期未结束,但新能源高持仓,等待周期项改善明确(23Q2)再布局(储能、光伏组件、新能车动力电池)。1970s的大滞胀周期经验表明,在高通胀预期持续的情况下,老能源在复苏、过热和滞胀都有机会,但衰退期可能估值业绩双杀。2023H2可能才是老能源投资机会卷土重来窗口。工业互联网等,这些都是未来建立一个制造业强国中所需要面临的短板。此外,国防军工一直是我们长期看好的方向,它可能是唯一具有景气延续性甚至向上弹性的板块。PMI回升的组合下,港股一般都有显著的绝对收益空间,且中美利差倒挂的收窄也有助于港股的估值修复。另外,港股指数当前的2023年预期盈利增速明显跑赢全球其他主要宽基指数,恒生科技指数的预期盈利增速亦大幅高于纳指,显示港股2023年的基本面预期同样相对领先,有望跑出相对收益。高通胀的基础是供需矛盾,不是货币超发。而现阶段,美国经济缺乏新的增长点,内在稳定性有限,鲍威尔有必要兼顾治理表观通胀和适时支撑经济。日出东方,港股更红。港股由于其特殊的市场结构,它的基本面锚定的是中国的经济增长和盈利周期,其估值又与海外高度相关。因此面向2023年我们会看到,中国基本面周期的回升,以及海外美元加息周期走到中后期,相对港股都是一个较为有利的状态。

美联储加息近尾声,作为全球资产定价锚的美元指数和美债收益率中枢趋于回落。美国货币政策主要关注于通胀,当前通胀预期有所缓和,大宗商品价格、房租价格等前瞻指标也在下行,因此加息进程进入尾声,可能在2023年年中触及加息顶点,美元指数和美债收益率也相应下调。CPI低于预期,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也首次公开表示未来将放缓加息节奏。预计明年上半年加息会逐渐放缓,加息终点可能会在二季度看到,而年中随着海外衰退的影响到来,基调可能逐步转向宽松,不排除年底转入新的降息周期。

美联储的政策将在高通胀以及衰退之间略显两难。一方面,过于鹰派的加息会导致“软着陆”的风险上升,另一方面,过于鸽派的货币政策又会导致通胀难以下行,对美联储而言,做的太多或太少都将对美国经济造成较大负面的影响。从当下美联储的预期与市场预期相比,叠加长期通胀的背景下,市场对宽松的预期可能显得过于乐观。主力资金加仓名单实时更新,APP内免费看>>(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首席,市场,演绎,券商,发声,明年,重磅,七大,策略,所长

中国投资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首席,市场,演绎,券商,发声,明年,重磅,七大,策略,所长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首席,市场,演绎,券商,发声,明年,重磅,七大,策略,所长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