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能源行业在挑战中不断变革,坚定不移朝着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稳步前行。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其中,“加快推动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是重要内容。
2022年,我国能源发展如火如荼。以光伏、风电、水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装机规模显著提速,以煤电、化工、油气为代表的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也进一步提高。但同时,在我国能源行业前所未有的变革之中,新旧动能转化、能源安全高效利用无疑成为当下能源发展的热议话题。
回首2022年,在保障能源安全发展要求下,全面推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坚定不移。展望2023年,新能源何时能挑起大梁,新旧能源何时实现迭代仍是核心问题。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原所长韩文科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2年我国传统化石能源与新型清洁能源发展都取得了较显著成果,未来随着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新旧动能转换所处的环境会有新的变化。
全球能源动荡中求变
回顾2022年,全球能源发展开启魔幻局势,稳步发展与局部动荡并存。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技术推陈出新下,原油价格过山车、欧洲能源危机再现、部分国家背离零碳排放重回开采......能源局势动荡中,各国的能源产业发展也走上了分叉口。
2022年年内全球能源发展动荡特征显著。全球局部地区地缘政治动荡,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剧烈,走出上半年涨下半年跌的魔幻剧情,2022年3月份国际原油价格一路攀升至2008年最高点后持续高位微调,进入下半年,因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及OPEC+(非欧佩克产油国)对原油规模性减产的决定,国际原油价格震荡下行,回归100美元/桶以下区间。
进入冬季以来,全球电价、天然气价格飙升,局部能源供应短缺危机再度重现。仅以天然气价格为例,受到俄罗斯对欧洲主要的输气管道“北溪-1”管道检修等情况影响,2022年以来的欧洲天然气基准现货价格TTF抬高显著,且年内不断刷新历史新高。而飙升的能源使用成本,也迫使部分欧洲国家背离实现零碳排放目标重新采取了开采气田的措施。
但毫无疑问,危机之中全球能源行业发展也迎来了新变局,以可再生能源为主要能源供应的新局面已然到来。国际能源署(IEA)在最近发布的《2022年可再生能源——到2027年的分析与预测》(Renewables 2022)指出表示,全球能源危机正在推动可再生能源更急剧的加速,未来五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总装机容量有望增长近一倍,在此期间将超过煤炭成为最大的发电来源。
事实上,在全球能源产业升级和局部动荡之下,中国能源产业也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指引下积极求变,保障能源安全、保障能源供应、推进能源结构转型被提上重要位置。
其中,为保障能源供应,根据国家能源局消息,2022年我国全力以赴做好煤炭增产增供,推动煤炭产量实现较快增长。据统计,2022年1至11月,全国煤炭产量40.9亿吨,同比增长9.7%,比去年同期增加3.6亿吨,创历史新高。
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韩文科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道,2022年整体我国能源产业发展取得较显著成果。受到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年内我国传统化石能源进口量有所下降,但各地也在积极保证煤炭供应,确保冬季能源供应。清洁能源方面,诸如风电、光伏、水电、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各放光彩,多地也在积极响应“双碳”目标下的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及结构转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能源绿色发展,提出要加快推动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在2022年我国能源产业发展中,绿色低碳产业的突飞猛进尤为亮眼。
这一年,“张北的风点亮了北京的灯”,2022年北京冬奥会绿色概念贯穿其中,全部场馆实现使用的电力均为“绿电”;这一年,“千乡万村驭风行动”落地试点,风电开发、风电装机、风电下乡进程提速显著;这一年,《华夏时报》记者走进北京市、河南省、河北省、福建省多地,看到了布局有序的充电桩,看到了一排排转动的风机,看到了千家万户屋顶布局的光伏电板。
而就在前不久的12月22日,在全国碳市场正式上线运行350个交易日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额突破100亿元大关,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2.23亿吨,累计成交额101.21亿元。
能源矿业研究员、智能化矿山分会会长张立宽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2022年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新能源产业在技术层面突破明显,与国外新能源头部产业的发展对比来看,我国不仅从装机量上,而且从技术层面和成本端,我国已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飞跃,放眼全球我国新能源产业竞争优势十分明显。
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我国当前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分别连续17年、12年、7年和4年稳居全球首位。而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1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5.1亿千瓦,同比增长8.1%。
眼下,我国“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中提到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的“6新”:新趋势、新要求、新阶段、新特征、新目标、新举措,正在一步步实现。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得益于“双碳”政策面的引导及资本市场的支持,我国新能源产业在2022年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新能源整体取得较大发展空间。而从全球市场竞争角度来看,我国的风电、光伏、储能、氢能等技术,也有希望在政策及资金的支持下,走在世界前沿,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全面推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根据我国“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展望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在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5%左右和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的基础上,上述指标均进一步提高。可再生能源加速替代化石能源,新型电力系统取得实质性成效,可再生能源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巩固提升,基本建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现阶段的统计数据显示,在远景规划及“双碳”目标之下,我国能源发展稳步前行,新能源发展也驶入了快车道,我国绿色清洁能源产业也各放异彩。整体2022年,光伏、风电、水电等新能源装机量提速,截至2022年前三季度,我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9036万千瓦,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78.8%。
但仍要关注到,例如风电、储能等领域所面临的间歇周期、成本压力、经济效益等发展瓶颈仍客观存在。如何解决、何时解决成为未来能源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对此,《华夏时报》记者也与能源业内多名资深人士进行了探讨交流,业内人士较为一致认为,随着全球能源变革加剧,我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之下,尤为重要。
林伯强向记者表示,目前我国新旧能源发展处在历史变革之中,但变革过程中,如何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平衡好新旧动能转化是核心问题。在能源结构转型中,要注意传统能源的退出和新能源的进度推进,两者交替的速度是否协调好,尤其要留意因传统能源退出过快,新能源发展速度无法填补所导致的能源供应短缺问题。
张立宽向记者表示,我国能源结构的转型是一个此消彼长的漫长过程,在“双碳”目标之下,新能源在未来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会逐步提升,而以化石能源为主的传统能源对应占比则相对下降。这就要求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相辅相成,在新能源领域现阶段发展出现周期动力不足的情况下,煤炭等化石能源要充分发挥压舱石作用,以保障我国能源供应和经济社会发展。伴随未来能源结构建设的不断完善、电网消纳和储能技术的研发和升级,新能源目前的周期性、不稳定性特征也有望得到改善,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新能源向好的发展势头也有望持续。
韩文科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能源结构的转型,是传统能源与新能源产业发展增量上替代的过程,新旧动能的转换是一个过程,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新型能源部分技术不成熟、应用模式不成熟或是竞争环境不成熟的情况,但随着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未来能源系统的弹性和韧性会逐步增强,对于新能源模式存在的“双峰”等特征能有所缓解。换言之,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过程当中,传统能源与新型能源的优劣势会逐步的发生变化,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也将助力我国更好实现“双碳”目标。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强调,“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确保能源安全。”
主力资金加仓名单实时更新,APP内免费看>>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