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价:3264.81
涨跌额:24.53
涨跌幅:0.76%
成交量:2.73亿手
成交额:3290亿
换手率:0.64%
- 1、贵金属
- 涨幅:4.54%
- 上涨:11家
- 下跌:0家
- 领涨股:银泰黄金
- 涨幅:10.03%
- 2、能源金属
- 涨幅:3.01%
- 上涨:10家
- 下跌:0家
- 领涨股:融捷股份
- 涨幅:8.29%
主力资金加仓名单实时更新,APP内免费看>>
春节假期结束,全球主要股市在A股休市期间普遍上涨,美股标普500指数累计上涨2.47%,港股恒生指数上涨2.92%,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上涨2.94%。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向记者表示,假日期间无论是港股还是A50指数都出现了较大上升,A股节后开门红概率非常大。A股春季攻势在节前就已经开启,节后春季攻势还将继续延续。
粤开证券研究院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梦洁在研报中指出,通过对近十年春节后三大股指行情进行回测,A股有较为明显的春节效应,在节前和节后短期内均有较好收益率及胜率。就胜率来看,春节后5个交易日及后10个交易日市场均大概率上涨,其中创业板指表现更优,上涨概率达到70%以上。
春节假期港美股大涨
过去一周,A股因春节假期休市,港股在1月26日—27日先行开市,全球其他主要股市则正常交易。
Wind数据显示,A股休市期间,全球主要股市普遍上涨。其中,美股三大指数均较大幅度上涨,道琼斯工业连涨5日累计上涨1.81%,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指数累计大幅上涨4.32%,标普500指数累计上涨2.47%。
在A股休市期间,美股中概股亦表现强劲,衡量中概股整体表现的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累计上涨4.9%;港股方面也大幅上涨,恒生指数累计上涨2.92%,恒生科技指数累计大涨5.35%。
亚太其他股市中,日本日经225指数在A股休市期间累计上涨3.12%,韩国综合指数累计上涨3.71%,澳洲标普200指数累计上涨0.39%。
欧洲股市在A股休市期间多数上涨,德国DAX30指数累计上涨0.77%,法国CAC40指数累计上涨1.45%,意大利富时MIB指数累计上涨2.56%,而英国富时100指数微跌0.07%。
此外,对A股市场具有一定预示意义的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表现不俗,在A股休市期间累计上涨2.94%。
兴业证券分析师张启尧、胡思雨在报告中指出,春节假期期间,受超预期的经济数据提振,海外风险偏好有所回暖,市场整体表现较好。对于A股而言,国内经济复苏态势逐渐明朗,叠加外围市场整体表现较好,将提振国内投资者风险偏好,推动A股继续修复。
A股兔年有望大反攻
受累于俄乌冲突、疫情反复、美联储加息等因素,A股虎年表现不佳,三大指数均收跌,上证指数虎年全年下跌2.88%,深证成指下跌10.11%,创业板指下跌11.1%。不过,随着一系列市场担忧因素逐渐消除,国内外机构普遍看好A股兔年行情。
摩根士丹利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近日撰文表示,虽然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动能将继续减弱,但有望是回归正常化的一年,中国经济基本面和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正常化将支撑全球经济避免过早陷入实质性衰退。
他认为,在全球投资者寻找相对确定性较高的投资机会过程中,A股和美债在中国经济复苏和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背景下成为焦点,特别是A股经过前期充分调整之后投资价值更为凸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下的稳增长基调和美联储放缓加息为国内A股市场筑就了复合型政策底,疫情政策调整之后带来的预期改善和企业盈利复苏将推动A股市场形成戴维斯双击的局面。
华西证券副所长、首席策略分析师李立峰在1月28日发布的最新报告中表示,11月至今,外资是A股主要增量资金,期间北向资金净买入A股规模达1591亿元。美联储货币政策紧缩预期放缓,美元指数和美债利率的下行使得外资风险偏好回升。
金融市场预期走强的背后,机构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在2023年将继续稳中向好。杨德龙认为,2023年是中国经济恢复性增长的一年,主要推动力首先来自于消费复苏,被压抑的消费需求集中释放,这将会带来资本市场的繁荣。作为经济的晴雨表,在经济复苏阶段,股市往往走出牛市的走势。
他表示,在2022年,中国经历了经济最差的时刻,也经历了股市最差的时刻。2023年A股行情已经初步展开,节后A股出现开门红概率非常大,而春季攻势在节前就已经开启,甚至愈演愈烈,节后春季攻势将会延续。他预期A股和港股在2023年都属于结构性牛市,虽然不是全面牛市,但是优质龙头股将会引领两市走强。
值得一提的是,过去2年,国内居民储蓄迅速攀升。据国盛证券研报统计数据,2022年以来,金融机构储蓄余额增速攀升至17.4%的历史新高水平,全年新增储蓄近18万亿,规模新增同样刷新历史峰值,消费收缩、首付淤积、投资赎回是本轮居民储蓄高增的三大来源。
星石投资高级基金经理、首席研究官喻宗亮在向记者发送的一份报告中指出,进入2023年,市场对消费恢复的方向逐步达成共识。超额储蓄是社会主体信心不足的表现,是居民减少支出、减少股市房产理财等资产配置的结果,随着政策力度的加大、社会流动性的回归、风险资产吸引力的增强,未来超额储蓄不管流向何处,只要从居民存款中真正流出去,就能极大促进经济。
主力资金加仓名单实时更新,APP内免费看>>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