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新气象,拼经济开工!
开工第一天,新春首场国务院常务会议就作出部署,要求持续抓实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推动经济运行在年初稳步回升,并部署做好春耕备耕工作,为粮食丰收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应打牢基础;要求推动消费加快恢复和保持外贸外资稳定,增强对经济的拉动力。
上海、广东、江苏、山东、浙江、重庆、江西等省份,对新一年经济工作划重点、发“强”音。
山东省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进行集体学习
深化新旧动能转换聚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奋力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
1月28日是春节后上班第一天,上午,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进行集体学习,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进行交流讨论,凝心聚力、奋勇拼搏,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奋力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
省委书记林武主持学习并讲话,周乃翔、葛慧君、陆治原、杨东奇和中心组成员等参加。
会上,周乃翔、陆治原、刘强、曾赞荣、江成作了重点发言。大家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高质量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又鲜明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并强调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和党中央决策部署,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增强发展信心,扛牢经济大省责任,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会议指出,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方式和成效。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正确导向,努力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要注重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把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结合起来,把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结合起来,把城乡融合、区域协调结合起来,推动高质量发展。国家赋予我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大使命,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为总抓手,在发展动力上,持续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强化创新引领,强化转型升级,强化数字赋能,奋力蹚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在发展要求上,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突出绿色低碳,突出节约集约,突出安全标准,深入实施《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切实把高质量发展要求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领域。
会议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要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必须把稳增长放在突出位置,咬定目标不放松,全力稳大盘挑大梁,厚积高质量发展的底气实力,为全国大局多作贡献。要更好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以稳就业、促增收解决“不敢消费”问题,以提品质、强引导解决“不愿消费”问题,以创场景、优环境解决“不便消费”问题,大力提振消费信心,加快推动消费复苏。要更好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聚焦“往哪里投”,明确投资方向,加大基础设施、产业和民生等领域投入;聚焦“谁来投”,拓展投资主体,强化政府投资引导,创新招商引资机制,充分调动社会资本投资积极性;聚焦“怎么投”,建立全链条服务保障机制,确保省市县重大项目尽早投产达效。要更好发挥出口的支撑作用,多措并举优政策,指导企业用好RCEP规则,切实为外贸企业“减压”“增信”;想方设法拓市场,用好进博会等展会平台,助力企业抢订单、寻商机;千方百计育业态,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等新业态,促进外贸固稳提质。
会议指出,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是产业。必须坚持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聚焦培育壮大“十强产业”,持续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制造业强省,挺起山东“产业脊梁”,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抓好技术改造、减污降碳、整合重组,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实施新兴产业集约发展工程,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兴产业基地,开展先进制造业突破行动,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超前布局一批未来产业,抢占发展先机。要强力推进数字赋能,坚持以数字变革引领全面转型,统筹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价值化和治理服务数字化。
会议强调,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充满风险挑战,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依靠改革闯关夺隘,依靠开放拓展空间,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一方面,要在深化改革上主动破题。坚定落实“两个毫不动摇”,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主动谋划实施一批集成式改革。推动企业集成改革,让市场主体“动”起来;实施要素集成改革,让优质资源“活”起来;开展营商环境集成改革,让发展氛围“浓”起来。一方面,要在扩大开放上提升质效。树立大格局、拓宽大视野,自觉在国家开放大局中审视和找准定位,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接续办好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香港山东周、儒商大会、青企峰会等重大活动,建强用好自贸试验区、上合示范区、开发区、综合保税区等多种开放平台,构筑东联日韩、西接亚欧、辐射东南亚的国际“黄金大通道”,为扩大开放提供有力支撑。
会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主动加强学习、提升能力本领,努力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行家里手。要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要强化市场思维,善于从市场角度想问题作决策,更多运用市场办法干事业解难题,用心用情用力服务企业发展、帮助企业纾困解难。要提升统筹能力,努力在多元选择中找到最优解,在多重目标中达到平衡点,更好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创新和发展,发展和安全,发展和民生等工作。要树牢风险意识,强化底线思维,切实防止发生系统性风险,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会议强调,一年之计在于春,新春伊始,做好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各级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抢抓发展机遇,切实增强工作的紧迫感、主动性,迅即行动、加压奋进,全力以赴做好稳工业、扩投资、抓项目、促消费等工作。要突出抓好企业开工复产,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加强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开发区主力军作用,切实加强督导服务工作,确保工业经济稳定运行,奋力夺取一季度“开门稳”“开门红”,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开好局、起好步。
稳字当头稳中求进!2022年深圳GDP32387.68亿元,同比增长3.3%
深圳市统计局1月28日公布2022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根据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2年深圳市地区生产总值为32387.68亿元,同比增长3.3%。经济发展展现韧性。
面对国内外形势和超预期因素影响,深圳去年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年经济基本盘稳固,新动能增长,实现质与量的同步提升。
规上工业增加值首破万亿元大关
2022深圳经济基本盘稳健。全年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5.64亿元,同比增长0.8%;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2405.88亿元,同比增长4.8%;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9956.16亿元,同比增长2.4%。
制造业当家,托稳深圳经济大盘。
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从行业门类看,规模以上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7%、4.1%、9.5%。
主要行业大类中,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4.5%,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13.6%,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4.8%,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8%。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工业规上总产值和全口径增加值首次实现‘双第一’。”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深圳市规上工业总产值45500.27亿元,连续四年稳居全国城市首位;全口径工业增加值11357.09亿元,总量首次跃居全国城市第一。
与此同时,2022年深圳市规上工业增加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大关;全年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居一线城市首位。
七大战新产业增加值攀上1.3万亿元台阶
传统优势产业迭代升级,制造业新势力更为经济稳增长带来“新动能”。
统计显示,去年深圳市主要高技术产品产量持续快速增长,其中,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民用无人机、5G智能手机产量分别增长183.4%、113.8%、34.7%、22.3%。
专精特新企业发挥强力支撑作用,全年增加值合计增长8.3%,对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达22.1%。
面对增长的不确定性,深圳经济锚定未来。去年诸多战新产业政策和重大项目落地生根。
2022年,全市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0个产业集群)增加值攀上1.3万亿元台阶,达13324.02亿元;占GDP比重突破四成,达41.1%;同比增长6.9%,高于GDP增速3.6个百分点。
部分战新产业集群增速较高,其中,智能网联汽车(45.6%)、新材料(21.4%)、新能源(15.9%)、软件与信息服务(14.6%)、高端医疗器械(12.4%)、海洋经济(11.4%)等6个集群增加值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新能源增速(15.9%)也实现逐季提升。
固定投资增速跃居一线城市第一
固定投资带来对未来经济增长的信心。2022年,深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4%。固投增速跃居一线城市第一,以较大幅度高于全国和全省。
制造业当家,引导固定投资流向经济“主血脉”。去年深圳工业投资继续保持良好增势,增长19.2%,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5.4%;
分产业看,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9.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6.2%。
高技术产业投资活跃,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7.0%,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投资增长21.0%;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43.8%。
社会领域投资快速增长,其中,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增长64.1%,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增长22.9%。
另外,深圳去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3.3%。
市场销售逐步回暖
2022年深圳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08.28亿元,同比增长2.2%,比前三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
2022年,深圳社消零总额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4个和0.6个百分点,居一线城市首位。与2021年比,深圳与上海、重庆、北京、广州的规模差距缩小。
分消费类型看,商品零售增长4.2%;餐饮收入下降12.9%。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良好,其中,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饮料类零售额分别增长18.1%、25.4%。消费升级类商品保持较快增长,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类、汽车类零售额分别增长40.3%、13.5%。
“宅经济”带来网上零售持续快速增长,深圳市限额以上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去年增长20.9%。
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2022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涨幅比2021年扩大1.4个百分点。
出口21944.80亿元增长13.9%
2022年,全市进出口总额36737.52亿元,同比增长3.7%。其中,出口21944.80亿元,增长13.9%;进口14792.72亿元,下降8.5%。其中,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4.0%,占进出口总额的49.6%,比重较2021年提高0.2个百分点。
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保持较快增速。2022年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存款余额123400.52亿元,同比增长9.7%。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贷款余额83422.99亿元,同比增长8.0%。
总的来看,2022年深圳有力有效应对多重因素冲击,主要指标持续向好,经济发展呈现强大韧性。进入2023年,深圳正加快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为全国全省经济发展大局作出更大程度贡献。
中共苏州市委关于推进“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上作出引领示范的意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强调,“要坚持真抓实干,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苏州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勾画现代化目标”的殷殷嘱托,省委赋予我们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上作出引领示范的目标定位,明确要求我们在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上作出引领示范。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要求,与时俱进弘扬“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敢闯敢试、唯实唯干、奋斗奋进、创新创优”的昆山之路,“借鉴、创新、圆融、共赢”的园区经验“三大法宝”,以更大力度推进“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把“敢”的精神体现在勇担新使命的政治担当上,把“敢”的劲头集中到破解发展难题、提升发展质效、开辟发展新局上,把“敢”的成果体现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上,努力交出不负总书记重托、不负党中央和省委期望、不负人民期待的时代答卷。
为深入贯彻“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重要要求,推动全市上下进一步团结奋斗、奋发有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上作出引领示范,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支持和鼓励“干部敢为”,着力锻造“看得出、站得出、豁得出”的干部队伍
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不断增强坚定信念、服务人民的政治担当,不畏挑战、克难奋进的使命担当,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历史担当,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担当,自觉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中充分展现“敢为”的风采。
要坚持对党忠诚讲政治,把牢“敢为”方向。始终把政治要求贯穿开展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做到谋事有政治高度、干事重政治影响、成事讲政治效果。大力选用政治上过硬的干部,推动全市上下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态度更加坚决、成效更为显著。
要坚持干事创业求突破,挥洒“敢为”激情。把想干事、肯干事内化为一种自觉,保持敢为天下先的干劲、敢闯无人区的冲劲、敢做弄潮儿的拼劲。大力选用敢于打破思维定势、工作惯性和路径依赖的干部,推动更多干部以创造性落实开拓事业新境界。
要坚持争先进位创一流,提高“敢为”标准。努力提升战略眼光、专业能力、干事本领,敢谋敢为更善谋善为,以勇争一流、追求卓越的行动不断实现更好结果。大力选用胸有谋略懂专业、事业为上肯攀登的干部,推动各项工作打开新局面、迈上新台阶。
要坚持坚韧不拔务实功,增强“敢为”定力。坚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防止好大喜功、急功近利,以久久为功的绵绵之力一步一步把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大力选用恒心足、韧性好的干部,推动形成兢兢业业下苦功、扎扎实实干工作的良好风气。
要坚持攻坚克难扛重责,强化“敢为”担当。不断锤炼敢于担当、勇于拼搏的胆魄,遇到困难不退缩、遇到问题不躲闪、遇到矛盾不回避,敢于干重活、打硬仗。大力选用担得起责任、顶得住压力、拼得出血性的干部,推动干部队伍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奋斗姿态。
要坚持从严律己守规矩,筑牢“敢为”底线。坚持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做到挡得住诱惑、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既要敢作为、又不乱作为,始终保持过硬的作风形象。大力选用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干部,风险意识底线思维强的干部,防止敢为善为异化为恣意妄为。
二、支持和鼓励“地方敢闯”,加快形成十个板块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更强合力
支持和鼓励各县级市(区)在抓贯彻落实上创造性开展工作,努力在探索探路中实现突破突围,在先行先试中树立标准标杆,在比学赶超中实现争先进位。
凝聚齐心“敢闯”的劲头。完善市委常委会专题调研县级市(区)工作制度,强化市域统筹发展,鼓励各地在顶层设计的框架内大胆试、大胆闯、大胆干,样样争第一、事事走在前,不断营造十个板块生龙活虎、争先奋进的火热局面。各县级市(区)要进一步拉长长板,选准既体现自身特色、又符合未来方向的重点产业、重点领域,用各自的比较优势铸就苏州的整体优势;进一步补齐短板,对标党中央、省委、市委部署要求,逐条逐项破解发展问题和瓶颈;进一步筑牢底板,切实扛起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加强社会治理、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等方面的职责使命,牢牢守住安全稳定底线。
激发争先“敢闯”的动力。聚焦高质量发展中心任务,优化完善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体系,更加科学合理设置共性指标和个性化指标,既比总量、也比单项,对在重点产业项目、重大外资项目实现突破的,在经济发展、生态环保、文化繁荣等各项工作闯出成功新路、取得突出成效的,在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中予以正向激励,真正考出差异、考出干劲,不断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完善鼓励“敢闯”的保障。理清市区两级各自职能,推动市级权限应放尽放、能放则放,最大限度为地方减负赋能,让地方敢“闯”迈开步子、放开手脚。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更大力度精简文件简报、会议活动、考评创建等,切实为基层减负。规范各类督查检查,引导基层强化“责任思维”、克服“避责思维”,真正为基层松绑。
三、支持和鼓励“企业敢干”,不断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活力
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最优营商环境,努力做到同样条件成本最低、同样成本服务最好、同样服务市场机会最多。
帮企业排忧解难,坚定“敢干”的信心。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完善企业家月度座谈、企业大走访等工作机制,畅通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政企沟通渠道,坚决兑现各类惠企政策,以帮助企业“解决多少问题、带来多少实惠”为工作标准, 做细做实各项服务举措,加大服务保障力度,坚定企业投资苏州、深耕苏州的信心。
让企业轻装上阵,营造“敢干”的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升级苏州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行动,做到好上加好、优无止境。探索企业廉洁合规建设,落实“少捕慎诉慎押”政策,深化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健全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制度机制。加强知识产权法庭、破产法庭、国际商事法庭和劳动法庭“四庭协同”,依法平等保障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
为企业赋能添力,释放“敢干”的动能。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企业找准定位、优化布局、做强实力;进一步降低市场门槛、解决隐性壁垒,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市场参与机会;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为外资企业投资发展创造最有利条件,充分释放企业的创新活力和创造能力。
助企业突破自我,传承“敢干”的基因。真诚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家,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引导各类企业树立远大目标。支持上市企业加强市值管理、梯队管理,鼓励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推动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力争世界一流。支持企业立足苏州、放眼世界,更大力度“走出去”开展全球布局,敢于在国际赛场上去拼搏、去创新、去开拓,在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中绽放企业光彩。
四、支持和鼓励“群众敢首创”,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努力建设一座面向所有人、为了所有人的人民城市,更好释放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智慧和力量。
营造弘扬“首创”精神的浓厚氛围。建立健全有利于人民群众创新创造的制度环境,大力发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引导各行各业劳动者立足岗位发挥聪明才智、大胆创新实践。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大力总结推广基层创新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培育敢创新、想创新、善创新的社会新风。
做优施展“首创”才干的广阔舞台。全力打响“人到苏州必有为”工作品牌,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集聚平台,面向全球加大引才力度,统筹推进创新人才、专技人才、技能人才、乡土人才和留学人员队伍建设,最大限度地把各方面优秀人才汇聚起来。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以最广阔的空间、最高效的机制、最贴心的服务促进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充分涌流。
打造激发“首创”意愿的优良环境。坚持以城留人、以人兴城,不断提升城市的承载力和服务功能,调整优化放宽落户政策,健全完善以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体系,加快实现“老有颐养、弱有强扶、病有良医、幼有优育、学有善教、劳有多得、住有宜居”,建设更加令人满意的好房子、好社区、好街区、好城市,让更多人爱上苏州、留在苏州、为苏州贡献首创智慧。
全市各级党组织要压实主体责任,强化示范引领,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以组织担当推动干部担当,以组织作为促进干部作为,让有实绩的人“有帽子”、做虚功的人“没面子”,不断释放“敢”的强烈信号、营造“敢”的良好环境、形成“敢”的强大合力,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大有作为”。要以更大力度选拔使用干部,让更多经过风雨洗礼的干部脱颖而出。拓宽选人用人的视野,突破固化思维、克服论资排辈、破除隐形台阶,让更多的干部特别是优秀年轻干部上主场、当干将、挑重担,多接一接“烫手山芋”、当一当“热锅上的蚂蚁”。牢固树立“以实绩论英雄”的用人导向,以干成之事评价干事之人,真正让敢于负责、敢闯敢试、敢走新路、敢开先河、敢抓善成的干部有舞台、做主角。加快提升干部能力素质,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加强专业化、精准化能力培训,大力推动“走不开”的干部进党校、上讲台,统筹抓好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不断练就解决实际问题的“真功夫”。要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以精准容错纠错激励担当,对出于公心、勤勉尽责的敢为善为者,能容皆容、应容尽容;以及时澄清正名匡扶正气,为受到失实检举控告的干部澄清事实、消除影响,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以廉洁风险备案鼓励创新,为首创性、引领性的改革创新实践和制度探索提供充分的“试错”机会;坚决纠治影响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加重基层负担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确保广大党员干部心无旁骛谋发展、集中精力抓落实。
主力资金加仓名单实时更新,APP内免费看>>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