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网 财经 研讨|《破晓东方》如何呈现“管理城市”这场大考

研讨|《破晓东方》如何呈现“管理城市”这场大考

2月8日,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命题并指导创作,由高希希执导,龙平平、秦溱编剧,张嘉益、刘涛、李泽锋、冯绍峰、乔振宇等主演的《破晓东方》研讨会在京举办。

研讨会现场

该剧改编自纪实文学作品《战上海》,讲述1949年5月27日,“上海战役”宣告结束,上海解放,陈毅市长带领曾山、潘汉年等党政军领导,以及丹阳整训的数千干部,对上海进行全面接管,从而开启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建设经济特大城市的征程。他们在错综复杂、物资匮乏的艰难局面中奋力前行——奔赴一线抵御台风灾害,粉碎金融投机,大胆改良生产经营方式、打赢“粮棉之战”,解决“大轰炸”险情,化解“四月危机”,为上海防空建设抢修机场等。

《破晓东方》剧照

“与以往重大革命历史剧不同,《破晓东方》首次在电视荧屏上全景展现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应对的第一个历史性大考——管理城市,建设对新中国经济发展影响巨大的上海。”《破晓东方》的出品方代表沈军评价道。

关于《破晓东方》的创作,编剧龙平平表示,全体创作人员坚持“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对于所有的重大事件、重要决策、重要人物的经历要以充分的史料为支撑,绝不虚构。在此基础上,对重大决策的贯彻、表现形式和一些故事的具体情节做了艺术上的较大加工,以提高电视剧的可看性。

《破晓东方》导演高希希分享道,剧作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影视结构改编,将全剧三层结构重新进行定位:在战略层,主要关注党中央和决策层如何面对即将跨过长江、解决全国问题的局面;在战术层,表现以陈毅为代表的领导同志,如何在接到中央指示和政策后去面对他们要执行的任务;在战事层面,具体展示上海人民如何忘我工作和为理想牺牲。

《破晓东方》剧照

据悉,《破晓东方》拍摄三个多月,涉及141个场景、161位主要演员、7万多件道具,先后有1万多人进组。如此庞大的剧组旨在还原那些动人的历史细节。

“细节是历史的表情。像烈士的牺牲、解放军进城后睡马路等,这些是解放上海过程中的历史真实。还比如《破晓东方》里描写的陈毅,除了是我们熟悉的‘陈老总’,还是一位去上海赶考的考生,同时也是新中国成立后,上海的第一任市长,我们需要用诸多细节来表现出这三种身份所带来的心理状态变化。”高希希谈道。

关于演员是怎样通过表演还原历史细节的,演员冯绍峰在研讨中回应:“我和导演经常在探讨如何不把人物演得过于理想化。剧中有两场戏我印象格外深刻:一是我饰演的荣毅仁清晨骑车上街看到满城露宿的解放军战士,做了一个看上去有点奇怪的动作,就是下车去用手试探战士的鼻息——荣毅仁看到这些人竟然没有闯进百姓家,而是极度自律地露宿街头,他们不是未收拾的尸体,而是一支胜利之师。那一秒钟,所有感动和信心都聚拢而来。”

“另一场戏是他邀请陈毅等市政府领导来家做客,在准备晚宴的时候着急忙慌,对座椅不确定,对菜式不确定,对摆盘不确定,甚至对一只电风扇的位置也左右摇摆,在处理这场戏的时候,我刻意展现出那种从招待领导到招待朋友的转变。”冯绍峰谈道。

冯绍峰

专家发言环节,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认为,《破晓东方》将革命史和建设史做了天然有机的连接与贯通,为革命历史题材创作既加入了新的历史切合点,也注入了新的时代命题和新的城市景观。

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视听委员会副主任高小立关注到,《破晓东方》在战上海的叙事策略与剧情演绎中,大量采取了电影化的镜头语言,无论是上海外围的地堡战,还是进入市区的巷战,镜头特别强调对战争本身的真实质感的还原,灰黑的战场背景色调,也营造了解放军的艰难。

上海戏剧学院客座教授、原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认为,《破晓东方》抓住了“战上海”作为中国人民解放战争重要组成部分的特殊气质,勾勒了一系列战争中所没有的、却生死一线的巨大决策。此外,该剧也用想象激活历史人物的生动表情,比如陈毅的开阔、气度、经济管理的精细、文化决策方面的睿智等,这些都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上海市广播电视局局长方世忠就该剧的创作视角谈道:《破晓东方》在政治军事斗争中,凸显了经济部分的戏剧张力,其创作走出了革命题材剧的传统舒适区,令人眼前一亮。

《破晓东方》剧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财经,科技,游戏,体育,汽车

中国投资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财经,科技,游戏,体育,汽车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财经,科技,游戏,体育,汽车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