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投中研究院发布今年2月创投市场报告,重点谈及市场回暖过程中的机构新发募集态势。据分析,2月人民币基金完成募集规模大幅提升,而美元基金逐步放缓。人民币基金的募集再次超过美元基金,或预示拐点再现。
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就当前市场投资分析来看,节奏依然放缓,且管理机构在募投两端的效果呈现出两极分化态势,另外,在推出端,高效的并购市场有所降温,完成规模降幅超六成,阶段性“退出难”现象再现。
大额交易数量再度缩减
从投中研究院近日发布的2月创投市场报告来看,VC/PE投资机构脚步放缓。统计显示,今年2月,投资案例401起,投资规模95.18亿美元,市场的紧张情绪逐步放缓,但升温步伐较为缓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2月制造业项目的投资数量仍趋高位,完成93起融资事件,同比上升52%,显示消费复苏态势显著;热门概念ChatGPT辐射的多边赛道投资状况一般,虽然AIGC领域相关项目备受关注,但项目局限性和营收的不确定性使得投资方较为谨慎。
投中研究院分析指出,经历市场大洗牌,资本出手仍然谨慎。虽然消费板块逐渐回暖,但资本投向并没有在扩大内需方面给予更多子赛道以关注,仍局限在零售餐饮特别是咖啡赛道等。
不仅如此,投资轮次也相对前移,A轮交易占比破四成,案例规模持续收缩,大额交易数量再度缩减,亿美元级交易市场占比仅2.3%。分析指出,宏观经济影响下,市场低迷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导致新增融资规模呈现持续收缩的趋势。
此外,中金资本旗下多只基金在本期完成募集或完成首关。中金同富大消费基金募集规模10亿元,基金将重点围绕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具备一定行业壁垒的优质大消费细分赛道头部企业开展股权投资。
据记者与业内多家机构此前交流,外资投向中国内地的渠道正在被拓宽,政策上的疏导暂时没有解决资金发挥本地化管理的“最后一公里”。体现在一些外资PE仍手持不少双币基金,存量投放额度仅关注互联网、消费等行业,从最近几年的二级市场退出效果来看,估值承压甚至倒挂的情况长期存在,因此新发募集基金继续投放的意愿有所降低。
有创投界人士表示,部分硬科技赛道笼络大量国资系背景机构参投,前期对于估值及成本的看法分歧巨大,导致一些美元基金很难与新晋人民币基金抗衡。
中企并购市场整体降温
从目前人民币基金规模再超美元基金,以及外资PE组建人民币基金的种种现象观察来看,外资有意进驻内地并进行本地化管理或成趋势。
当然,人民币基金新发募集的改善并不能短期内作用到行业投资端,增量资金进场尚需要时间。涉及估值承压及退出的压力,2月阶段性“退出难”问题再现。
据投中研究院统计,2月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中企并购市场整体降温,超10亿美元完成并购交易仅1笔。
具体看来,2023年2月,披露预案269笔并购交易,环比下降17.23% ,同比下降58.03%;当中披露金额的有197笔,交易总金额为103.31亿美元,环比下降37.16%,同比下降54.46%。并购案例数量与交易规模再度走低。
需注意的是,虽然创投界长期备受退出难困扰,但在并购市场相对灵活及活跃,体现在短平快的交易模式,即便回报倍数有限,但仍有多数LP愿意理解GP针对退出策略的调整。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全面注册制的背景下,今年以来,A股已有逾200家上市公司发布并购重组相关动作。从所属行业看,通信、电子设备、机械设备、医药生物等领域成为“主战场”。
针对目前并购市场降温的现象,有分析人士判断,仍与部分宏观因素有关。疆亘资本近期表示,三大冲击将在宏观、政策、产业、金融周期影响下逐步消退,预计并购市场将呈现前低后高、温和复苏态势。
在疆亘资本看来,一是外需在国外高利率、高通胀、高债务、低增长的影响下可能出现回落,引发国内外向型企业出现局部供给过剩,抑制产业扩张需求;二是内需恢复存在滞后性,短期内企业和居民受收入增长不足的预期影响,资产负债表脆弱,去杠杆动机增强。
“预计2022年的供给冲击、需求收缩、预期转弱将在2023年逐步好转,一是供给冲击将随上游价格回落、国企改革效率提升而缓解;二是需求收缩在外需回落影响下延续,但内需有望在产业周期带动下在下半年好转;三是预期转弱将在全年金融供给持续增强和政策托底下逐步好转,并购市场预计将呈现前低后高态势。”疆亘资本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