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城市形象被誉为城市发展的引擎,它的塑造是N个城市名片的叠加,需要与时俱进。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只有依托特色文化底蕴、经济发展、产业布局、人才吸引力、线上消费等因子,才能塑造出更好的城市形象。
当下,越来越多的城市致力于打造独特的“网红”标签,赋予经济发展新动能。如何将“网红效应”转化为推动城市发展的真正动力?为此,南财“网红城市”课题组推出《网红城市·炼成记》栏目,洞悉区域和城市的吸引力、竞争力密码,寻找更具魅力的长红城市。本期聚焦广东省江门市。
要论今年最火的网红城市,江门无疑是其一。
虽然现象级爆款剧《狂飙》已大结局月余,但取景地江门的“小城故事”却是未完待续,在热剧的推动下一跃成为网红旅游地。
南财“网红城市”课题组从携程获悉,3月1日至23日,江门的旅游搜索访问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74%。整体旅游预订量同比增长93%,环比1月同期增长15%。截至3月23日,预订五一假期江门的整体旅游订单量已较去年同期暴增472%。
但一部剧集自然无法成为一座城市长久发展的永动机。
当《狂飙》热度褪去,如何让江门文旅保持“长红”?
如何让影视作品的“长尾效应”成就更多产业?
在高质量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大背景下,江门到底要依靠什么狂飙?
百年老街的“狂飙”打卡
《狂飙》的出现,点燃了这座广东小城的文旅热潮,街头巷尾的诸多取景地变身网红打卡点。
长堤的墟顶老街,从未如此热闹。
这是江门中心城区的发源地。纵横交错的古巷与富有南洋风情的骑楼群,诉说着这座城市的百年记忆。
街区随处可见一份题为“跟着《狂飙》走、打卡百年老街”的手绘导览地图。图里不仅画出了街区的标志性建筑,还列出8处《狂飙》取景地,供游客观光打卡。
尽管距《狂飙》大结局已经过去近2个月,然而穿过小巷,走至三十三墟街,你会发现《狂飙》依然近乎这条老街的代名词。大大小小的商铺都卖起与剧集有关的“周边”商品,比如自称是高启强吃过的猪脚面、写有“强盛集团”的对联,甚至有“强盛小卖部”的存在。
在一家猪脚面馆里,一个江门本地女孩告诉南财“网红城市”课题组,《狂飙》火了后,江门明显热闹了许多,“每天在外面,都能听得有人在聊《狂飙》”。
来往游客也饶有兴致地玩起角色扮演,想象自己是横行四方的大哥,甚至穿上 “强盛集团小灵通”的蓝马甲,还原剧中的经典片段。
约70公里开外的开平碉楼同样热闹非凡。作为广东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1833幢耸立的碉楼恢弘精美,视觉冲击力十足,还富有古早味和年代感,是影视剧钟爱的取景地。
亦中亦西的艺术感渗透城市,让江门被影视界频频盯上。据南财“网红城市”课题组不完全统计,《狂飙》之前,《让子弹飞》《一代宗师》《误杀2》《法医秦明之读心者》等超60家剧组都曾来过江门拍戏,最早可追溯至1939年的《保卫大四邑》。
值得注意的是,南财“网红城市”课题组透过百度指数观察发现,影视带来的热度未必转瞬即逝,而是具备一定的长尾效应。
以《你好,李焕英》取景地襄阳和《人世间》取景地长春为例,其搜索指数在剧作爆火后冲高,并分别在第3个月、第2个月后明显回落。不过,在随后将近小半年时间里,即使是回落后的热度,整体也比出圈前略高。
从年初以来百度指数的走势来看,江门似乎也有同样的迹象,整体热度要高于《狂飙》开播前。
《狂飙》过后,江门文旅靠什么?
不过,光鲜背后也有隐忧。
《狂飙》2月1日大结局当晚,@21世纪经济报道 官方微博曾发起投票,调查网友在影视取景地的打卡意愿,结果显示,约6成受访网友明确表示不会特意去打卡,其中90后占比就超过一半。
另一方面,与头部影视城相比,江门的影视产业发展规模尚较小,未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还面临和四邻同质化竞争。
南财“网红城市”课题组透过启信宝数据了解到,截至3月23日,横店所在的县级市浙江东阳拥有影视企业2880家,而江门影视企业数量为435家,在广东21个地级市中处于腰部;考虑到常住人口的差异,东阳人均拥有影视公司数量达到江门的近30倍。
纵向对比来看,近5年江门每年新增的影视企业数量基本都在两位数徘徊,与东阳以及隔壁的珠海、中山均存在一定差距。
打开地图软件,距离江门赤坎影视城60千米半径范围内,就有佛山南海影视城、中山影视城、西樵山国艺影视城等3座影视基地。尽管《狂飙》主要取景地在江门,但佛山、珠海等地的外景也在剧中占有一定比例。
那么,靠着影视刷出存在感后,这类城市该如何保住“网红”余温?有受访者表示,除了依靠本身过硬的文旅资源、营商环境,有时城市还需要一些“业余”思维。
对此,北京一家影视公司制片人建议,把整座城市当成媒体来做“内容运营”,紧跟影视热点。
“其实就算《狂飙》不在江门拍,江门也可以结合剧中场景,利用热度做一些策划。举个例子,后续其他热门电视剧里,只要主角在里面喝老陈皮,是不是就可以‘蹭’一下?”
在她看来,西安就是走这个路子的典型。热门影视《长安十二时辰》出圈之后,西安随即在大唐芙蓉园等景区布置了与剧情相关的一些场景。
换句话说,影视取景不再是一锤子买卖,后续仍有保留与进一步开发的价值。
《让子弹飞》外联制片人、江门本土影视人梁庭辉向南财“网红城市”课题组表示, “我们民国戏的场景,跟东南亚风情街的场景要保留,就要做到‘修旧留如旧’啊。”
也有影视投资人表示,要善于挖掘自身特质,“别怕小众,保护好地方文化”。
而江门文旅产业之所以“狂飙”,正是当地政府和行业从业者一直以来对地方文化的坚守。
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邝积康近日向南方日报介绍,多年来,江门的许多历史街区、碉楼建筑群、古村落都得到了妥善保护,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39处,成为今天影视拍摄乃至文旅发展的宝贵资源。
与此同时,江门也在积极探索新旧融合,近年来把传统骑楼街活化翻新后,聚集奶茶、咖啡等新业态,其中以一代宗师的主要取景地——开平赤坎华侨古镇最具代表。据江门日报报道,目前,部分空置碉楼居庐已完成活化,例如蚬冈中坚楼、赤水红楼、仓东遗产教育基地、开平家宴馆等,已变身“网红楼”开门迎客。
事实上,江门已经开始借助影视输出自己的文化。
南财“网红城市”课题组梳理发现,当地在近年来专门为陈皮、排球文化、蔡李佛拳、侨批银信等拍摄了微电影。2023年1月7日,《狂飙》大热前夕,剧情围绕银信、侨批展开的电影《神秘家书》取得国家电影局批文,成为江门首个本土题材、本土出品、本土制作的全国院线电影项目,当地文联在官方公众号上用“喜讯”形容这一消息。
江门市市长吴晓晖近日接受多家媒体采访表示,江门市将积极打造大湾区重要的优质影视作品取景拍摄地及后期制作地,持续做好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与活化利用,让“网红城市”热度持续狂飙。据其介绍,今年,江门力争接待游客超1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200亿元,均比疫情前增长20%以上。
“狂飙”另一面:经济和产业突围
文旅特色固然能让一座城市快速出圈,但要保持长红力,还须有过硬的经济和产业实力。
与广深佛莞等万亿城市相比,江门一度低调,但近年来凭借持续发力迎来了“狂飙”时刻。据江门官方公布,江门2022年GDP达到3773.41亿元,同比增长3.3%,增速居全省第二,创下建市以来最好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年初的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广东各地市悉数立下“军令状”。其中,江门提出2023年GDP增长6%以上、力争实现7%。这一增速目标在广东GDP十强城市中仅次于惠州。
江门的底气从何而来?
一方面,黄金区位优势给予了江门实现产业突围的想象空间。
在粤港澳大湾区中,江门是重要节点城市。它地处承东启西的关键位置,与广佛都市圈、深港经济圈构成大湾区黄金三角地带,到省会广州最快只需要26分钟。
还有多个与江门紧密相关的交通枢纽工程在接连“走来”,比如在建的珠肇高铁、黄茅海跨海通道、深江铁路、深江高速等,以及筹划中的广佛江珠城际、南新高速等,都将进一步推动江门与广深港澳等中心城市快速联通,提升江门的区位交通优势。
另一方面得益于江门的产业布局。
作为老牌工业城市,江门凭传统制造业起家,但也面临着产业转型困局。近年来,江门实施“工业振兴”工程,另辟新路打造了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若干传统优势产业协调发展的“5+N”产业集群体系。
南财“网红城市”课题组注意到,在广东“十四五”时期规划的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中,江门全部入围,其中智能家电、生物医药与健康、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等8个产业,跻身“核心城市”之列,总量位居全省前列。
因此,江门被认为是下一个“万亿工业大市”的强有力竞争者。
据江门市人民政府投资促进中心披露,2023年江门拟引进项目投资额超2000亿元,其中制造业项目投资额占比不少于80%,推动工业投资突破千亿元。总面积1395平方公里、全省新一轮布局面积最大、可连片大规模开发的产业集聚区也在加速建设。
到2025年,江门市将力争形成2个产值超400亿元、3个产值超100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0%。
凭借着产业发展“多点开花”,也许,未来的江门还会一路“狂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