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上海话”的方言话剧《雷雨》去年在中国大戏院首轮演出6场,场场爆满、一票难求。之后,该剧陆续收到了上海及长三角地区众多剧院发来的邀约。今年,该剧再度上演,将在5月12日至14日来到有美琪大戏院演出三场。美琪大戏院历经80多年岁月,独具海派文化风情,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剧院上演一台“海派”《雷雨》,上海文化和《雷雨》这一戏剧IP的结合,吸引了不少新的戏剧观众购票。
这一版《雷雨》是由上海市宝山区沪剧艺术传承中心(宝山沪剧团)创排。一个沪剧团演出话剧《雷雨》,起初引发了各方好奇和“冷眼旁观”。但最后,该剧的火热票房,也让不少人看到上海方言话剧的独有吸引力。
方言话剧《雷雨》
在剧中主演繁漪的是“文华表演奖”获得者、“二度梅”获得者、宝山沪剧团团长华雯。时隔一年再度演出,华雯希望该剧能吸引更多年轻群体的关注。为此,她和剧场方一起,策划文案、剪辑短视频,用微信、抖音、B站、小红书、网络直播间和剧本杀等年轻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推广宣传。演出恰逢母亲节,剧场还策划了母亲节主题活动,推出限定特饮等,以此扩大演出的受众范围。
让华雯感到意外的是,大学生们对这一版方言《雷雨》表现出特别的热情。在演出面向高校的特定购票渠道上,200多张戏票在很短时间就一售而空。剧组也和不少中学联系,“课堂学雷雨,课后看雷雨”,使得不少学生和家长也一起走进了剧场这个“课堂”。
“我们沪剧就是上海的声音,传播、传承上海话,也是我们的一份责任。曹禺先生的《雷雨》我们都熟悉,用沪语来演话剧,一来可以给我们试水一下市场,让大家感受一下沪剧之外的市场;二来也是用话剧来给我们的演员做表演训练。”
华雯表示,沪语是海派文化的切口,沪剧要振兴,培养沪语的群众基础是关键,这也是宝山沪剧团“破圈”排演方言话剧《雷雨》的初衷。从夯实沪语土壤这个最基础的工作做起,通过上海方言的流行给地方剧种带来新的引流,也是打响“海派文化”品牌的一种尝试。
华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