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鬼是一种能量,他不分昼夜地存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是一些枉死的复仇鬼,因为能量大,所以可以影响到我们的视网膜神经,让我们产生幻觉”,周星驰在他1995年的电影《回魂夜》中对鬼做出了这样定义。在绝大部分传统的恐怖、灵异类型的影视作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鬼片”当中,怨念和仇恨一直是“鬼”产生的一个基本要素。
《不良执念清除师》海报
4月开播的中国台湾电视剧《不良执念清除师》,则选择了另一个角度来阐释,将怨念替换成了执念,片中的“怪物”都是因执念而生,这个执念可能是源于思念、悲伤,也可能是怨恨、嫉妒,它可能是来自于死者,也可能来自于生者。
这一改动成功将电视剧的整体气质从阴暗转变为温暖
总共12集的电视剧由多个单元故事组成,剧本结构极其简单,开篇设定男主角拥有特殊能力,能够看到旁人看不到的东西,通过前期的单元故事完成组队和基本历练,中期不断挖掘男主角的精神内核完成成长,最后通过牵涉自身的故事,完成顿悟和殉道,实现人物的重塑和升华。
气质温暖,结构简单,是我对《不良执念清除师》的整体印象,也是我认为剧方做得非常聪明的地方,这让电视剧的受众面得以尽可能的扩大,再通过二次元式的拍摄方式和节奏和时不时加入的笑点,对恐怖元素进行进一步消解,使它成了一部“合家欢”的灵异恐怖类电视剧。
打怪小分队成员曹光砚二次元式的摔跤姿势
故事中有怪物自带背景盆栽,男主蒲一永嫌占地方让她收起来
除此以外,剧情中还穿插了大量部分观众喜闻乐见的“对头变朋友”的双男主日常,一个表面冷脸的热血少年,一个表面温暖的中二学霸,光拌拌嘴都能拍一部电视剧。
《不良执念清除师》剧照
再说电视剧的内核,全剧共五个单元故事,剥去外壳,基本上都是对亲情羁绊的阐释,有不想让父母知道自己死讯的孩子,有在父母去世后渴望陪伴的孩子,有对自己孩子的死耿耿于怀的父母,也有在家暴环境下用生命互相保护的兄弟,主角的主线故事,也是围绕如何面对亲人的死亡展开的。
这算是本剧的一个优点,因为主题足够清晰,但我认为也算是本剧的缺憾,就像是在命题作文中疯狂使用同一句话点题,看似反复扣题积蓄情感,实则原地踏步缺少层次。单元故事里面人物设定单一到几乎刻板,其中出现的大部分父母仿佛是被输入“爱孩子”指令的人工智能,面目模糊缺少个性。
《不良执念清除师》剧照
当然,电视剧想要铸造一座亲情的象牙塔,虽然脱离了地面但美好,也不是不可以,但可惜本剧对剧本和节奏的把控力尚且不足。一是剧情虎头蛇尾,明明有一集半左右一个多小时的体量,问题的解决却总落在几分钟的一场对话,或者某个角色的一句话引发的顿悟。类似的题材故事,《夏目友人帐》也许可以用20分钟表达得更到位。二是情节稍显刻意,会为了营造足够的悲苦氛围加入一些不合理的经历,也会为了达成最终的和解,让部分人物行为脱离原本的设定。
单元故事里单一的人物形象和略显刻意的情节安排也给演员的表演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他们的悲伤表演得很到位,但观众可能只看到泪流满面,而感受不到悲伤的实质。主角团的形象相比之下丰满得多,但几位年轻演员演技稍显生涩,插科打诨的情节尚且能过关,一旦到了情感高潮部分,会看得出力不从心。
《不良执念清除师》剧照
对我来说,《不良执念清除师》更像是一部寓言故事集,它的故事人物都是为讲道理服务的,而且它的道理也真的是用“讲”的,几乎都直白地写在了台词里。如果喜欢带点漫画感的治愈喜剧,那《不良执念清除师》会是个不错的选择,它展现的温情和对生死的讨论很值得肯定。但如果喜欢严密的断案推理或者诡谲的灵异情节,抑或是接地气的现实反映,那这部剧可能多少会让人有点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