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网 财经 电影票里的上影节30年:留念之外,也是时代的记录和承载

电影票里的上影节30年:留念之外,也是时代的记录和承载

2023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年”。走出疫情阴霾,全面恢复昔日的规模,众星云集、全民参与;创作活力满满,报名数量又创新高,展映片单激动人心。而走过整整30年光阴,举办至第25届,都让这届电影节显得格外有纪念意义。

先于电影节开幕的《“光”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创办三十年展》已于6月6日在上海大光明影院开启。大光明二楼的影迷沙龙藏品展示区,展出了30年间颇具文化价值的多类物品,包括5代金爵奖杯、历届海报、徽章纪念卡、纪念邮票等原件。官方自今年4月起,向广大观众征集关于电影节的民间记忆,影迷们提供了数千份藏品,票根、海报、纪念品、签名……满满都是对电影的热爱和记忆。

《“光”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创办三十年展》上影迷梅海星提供的展品

关于电影节和电影的记忆,最容易见证和留存收藏的,当然是电影票。从30年前第一届电影节的小票张,第二届首次出现“上海国际电影节”字样,2006年开始有了电脑机打热敏纸电影票,后来不同的影剧院推出个性化的定制票根……有的影迷悉心收集每一届的票根、展映片单,对着电影票如数家珍的样子好像30年时光都近在眼前;有的影迷将票根摞成厚厚的一沓,沉甸甸的扎实手感像可以随时细数记忆的财富。

而一张张小小的电影票里,所承载的30年电影节和成千上万和电影有关的时光和记忆,也是技术、社会和文化变迁的小小缩影。

第二届的电影票上才首次出现“上海国际电影节”字样。图片来源:叶智广

小小电影票里,有大大的时代感

6月2日,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开票日。尽管线上售票早已成为主流方式,线下的上海影城、大光明等老牌电影院还是会成为影迷们第一时间打卡取票的仪式感据点。

已经年过古稀的老影迷梅海星如约出现在上海影城,除了抢好今年的16场电影票,他随身携带的自己电影节的收藏册,引来现场许多媒体和影迷的围观。

梅海星向澎湃新闻记者展示了第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票子。

影迷梅海星的电影节“初体验”

这些小小的票张像早年的公交车票,只有手指大小。第一届电影节的票上,还没有印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字样,片名也没有标识。好在梅先生自己做好了笔记,这一年的电影节,他在位于虹口的胜利电影院,观看了《凤凰琴》《笼民》《枪口下的婚礼》《樱桃园》等8部电影。

“当时我骑车上下班,经过胜利电影院,碰到黄牛在那里叫卖电影节的票子。”抱着一颗尝鲜的好奇心,梅海星当场从黄牛手里买了快要开场的电影。10元的电影票价,黄牛也没有加钱。从此,梅海星和电影节就结下了深深的缘分。

上世纪90年代,全上海的电影票,都在电影主管部门指定的两家印刷厂印刷,上海宝山译文印刷厂是其中一家。

上海宝山译文印刷厂是1981年开的, 1987年开始有了印刷电影票的业务,三十多年从一个小小的切口见证了整个行业从小到大的发展。

“我们从看雷锋电影开始,到现在看到各种国产大片,印刷的电影票也从过去一年才一二十万的产值,到现在一年七八百万的规模,具体到票的数量,要将近三四千万张的票。”宝山译文印刷厂张厂长饶有成就感地介绍。

宝山译文印刷厂张志明厂长

早年没有电脑,电影院用的票版全靠人工排版,每一场电影都要单独制作包含厅、排、座信息的模板装到印刷机上,因此早期的电影票也被印刷厂称之为“手工票”。

“别看几排几座看上去很简单,这中间也有程序,一般对电影票、电影院不熟悉的人,你给他1000多个座位,他也不知道怎么排。”比如影院分单双号,不同的区域之间有走廊,这些细节都考验着印票人员的细致和经验。

03:37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财经,科技,游戏,体育,汽车

中国投资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财经,科技,游戏,体育,汽车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财经,科技,游戏,体育,汽车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