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商云集,货通天下,自海事时代崛起的上海,走出一条从交通枢纽到商贸枢纽的发展之路。
至元十四年在上海镇设立市舶司,位于南洋与北洋中点的上海,作为交通枢纽登上历史舞台。“东南之都会,江海之通津”,以港兴市的基因,注定了城市的发展脉络一直沿着交通枢纽“升级”的走向,明清时期,城市的繁华中心是舳舻相属的十六铺,开埠后,洋行麋集的外滩成为“天生的炫耀之地”。
海事时代荣光褪去,全球一体化的空港时代拍岸而来。2010年,国务院《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明确了虹桥商务区作为“面向长三角、服务全国的高端商务中心”的功能定位;2021年,国务院批复《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建设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上升为国家战略,虹桥商务区升级为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
这一机场、高铁、轨交三位一体的交通枢纽,承载了“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排头兵”、“持续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主力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践行者”等多项国家战略任务,成为长三角乃至华东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引擎。站在世界的十字路口,通过“大交通”“大商务”和“大会展”三大功能,助力长三角一体化、长三角城市群发展和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被称作“宇宙中心”的大虹桥,正沿着从交通枢纽到商贸枢纽的城市足迹,续写万商云集的光荣。
“虹”吸效应:乘着空港的翅膀
“没有人能阻止这座独一无二的城市奔赴世界的渴望,就像鱼一定要回到海里,鸟一定要飞向天空。”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李天纲在纪录片《大上海》中表示,上海是作为一个商务城市起家的。
如今,伴随空港、轨交、高铁时代的汹汹浪潮,黄浦江完成由“生产之江”到“生活之江”的转型,虹桥作为世界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综合交通枢纽之一,成为上海城市发展的下一个应许之地。
自2009年上海市委、市政府正式提出依托交通枢纽打造虹桥商务区以来,虹桥商务区围绕“商务中心”和“交通枢纽”的功能,着力落实六大发展理念,即虹桥枢纽、贸易虹桥、智慧虹桥、低碳虹桥、商务社区、城市综合体。“除了船以外都能开进来”,这个正朝着交通功能最全、换乘方式最多、可达性最高、换乘距离最短、旅客流量最大的目标前进的交通枢纽,依托国家会展项目建设和高端会议展览业,以发展国际贸易业务为核心,通过汇集高端贸易人才和关键要素资源,促进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平台建设,通过吸引国内外企业总部和贸易机构落户,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打造上海国际贸易中心标志性平台和以国际贸易为主特色的现代化商务区。
2021年,《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明确虹桥商务区升级为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并作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核心承载区承担新的发展重任和使命。
国家的战略,城市的宏图。大虹桥,作为长三角乃至华东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引擎,正乘着全球一体化的翅膀,飞升为城市发展的热土。
宇宙中心零坐标:西虹桥的“西”引力
在陈丹燕笔下“有世界主义的烨烨光华”的城市,那个面朝世界、广纳八方的窗口,将是烨烨光华汇聚的所在。
2020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复《上海市虹桥主城片区单元规划》,虹桥主城片区将形成“一网、六片、多组团、多中心”的空间结构,其中“六片”即核心区、机场片区、西虹桥、南虹桥、北虹桥和东虹桥六大片区。
规划范围88平方公里,在这一高效绿色的国际交通枢纽区、开放引领的国际会展贸易区、创新共享的世界级商务区、生态宜居的主城片区,哪个片区将成为“虹”吸效应的磁极和核心?
经过多年发展,进博会已经成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而作为进博会的举办地,在2023年开年以来已举办数十场全球性展会的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不啻为大虹桥的零坐标。在世界舞台的聚光灯下,国家会展中心所在的西虹桥是八方交流的中心,作为虹桥商务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全力打造成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标志性区域之一。
产业方面,盛会经济的推动下,西虹桥正紧抓三大国家战略机遇,全力塑造“世界窗、枢纽核、梦想湾”城市品牌,积极引入包括中国北斗产业技术创新西虹桥基地在内的优质企业资源,寻求合作共赢、优化产业布局、提升贸易能级、扩大投资规模、做强总部经济,奋力打造“一流国际化中央商务区”、“世界科创经济的始发地”。
生活方面,随着虹桥天地、虹桥天街以及西虹桥新地标蟠龙天地等商业综合体相继开业运营,与全球时尚零时差的潮流生活圈日趋成熟。值得一提的是,12个国际教育学校及100多万方的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虹桥院区等高端教育、医疗资源,世界籍的生活配套环绕,令西虹桥这一大虹桥的“城长源点”,成为全球生活零坐标。
致“璟”上海:“国家队”选手助力国家级战略
“虹”图开启,这一国家级战略的承载地,迎来国家队选手。作为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监管的国有重点骨干企业,华润集团旗下华润置地落子西虹桥,筑力这场城市的升“华”。
在上海报业集团澎湃新闻主办的2022澎湃城市更新大会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建国表示,中国已经进入生态文明建设新时期,“双碳目标”也已明确提出,已具有一定规模的城市应该按照生态、游憩和景观要求经营规划“城市中的自然”。
与此同时,过去三四十年大规模城市化建设,让人们对都市生活有了“逆城市化”的向往——“森系”,绿色,低密。奔波在格子间、电梯间的都市人,对生态自然生出更“蓬勃”的憧憬,理想的家园,不是高楼大厦缝隙里的一抹朝阳,也不是钢筋水泥森林中的一角绿荫。
迎着城市更新与众心所向,作为全球城市坚定同行者,筑力上海31载的华润置地于2023年以两部“润璟”著作盛放低密生活。继在“上海2035规划”的中央活动区筑入前滩•润璟后,华润置地再下一城,于虹桥主城区最具“西”引力的西虹桥,为上海的新世界公民打造虹桥•润璟。在人口进一步流入一线城市带来的高密度发展格局之中,以被双水系与双绿地萦萦环抱的低密洋房,为雄心勃勃的城市热土植入盛放逸兴闲情的生活秘境,以在地性、生态性、可达性等原则,弥补城市核心商务区的低密新居的空白。
在地性方面,项目延续上海西郊墅居的低密肌理与生态型的地块属性,20栋6-7F低密洋房散落于潺湲水系与葳蕤绿意之间,伴水而居,依翠而建,实现园中归家、园居生活、园内有园,“离城不离尘”;生态性方面,以人居作品探索“公园城市”,体现自然主义与理想主义的融合:外部的归家林荫道,灵感来自东京安缦酒店,设计团队利用滨河的景观资源,实现内外空间的渗透和交融,一体化打造公园林带边界,并配置有自在会所、绿意草坪、奢感秘境、长者活力园、达尔文营地、下午茶花园、疗愈花园,搭建家与自然的交互空间;可达性方面,涵盖国际航空、高铁、长途汽车、轨交、公交、出租汽车等各类交通方式:咫尺可至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自由抵达世界心之所向,而2号线、10号线、17号线、嘉闵线(在建)构成多维轨交,与嘉闵高架、崧泽高架、延安高架、北翟路高架织成的城市高架网,直抵全城各大CBD,畅享四通八达的无界都市生活圈,打造可呼吸、可漫步、有温度的都会生活。
以在地性表达对城市的尊重、以生态性表达对自然的歌颂、以可达性表达对生活的关切。这一城市与自然平衡融合的作品,在4条轨交链接的主城区生活圈内,也在河流公园包裹的自然之中;在产业、展览、时尚等繁华中心的辐射下,也在低密低碳的绿色生态笼罩之间。
它是大国巨匠于国家战略高地打造的未来生活图景,它是穿越周期以空间对抗时间的奢隐收藏,它是繁忙都市的岁月静好、大上海的小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