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网 财经 投入10亿、要做十年,网易能否凭《逆水寒》撬动市场?

投入10亿、要做十年,网易能否凭《逆水寒》撬动市场?

《逆水寒》手游是网易在今年打出的王牌。

作为网易旗舰级开放世界武侠游戏,《逆水寒》大概率是其今年最重磅的产品之一。

上线前,官方发文称这是“一定会服务玩家至少十年的游戏”,作为MMO手游,这也是网易内部的SSSS级项目,投入资金达到8亿元。

在采访网易高级总监、逆水寒手游制作人邹珈璇时,他提到,游戏上线前的开发期就已消耗超过8亿人民币,算上购买专门的高性能服务器、AI相关的额外大量成本,上线前成本已超过10亿人民币。《逆水寒》游戏内还有大量的AI玩法,包括数百个AI引擎加持的高智能NPC。

在AIGC大热的当下,AI在游戏研发能够参与到的环节已经有很多,为何仍需要如此大的投入?邹珈璇表示,AI 一方面促进UGC,玩家可以发挥想象力创作有传播力的内容,另一方面可赋能游戏开发提效、游戏角色行为控制、游戏内容生成等,但对《逆水寒》这类精品游戏的制作来说,AI还做不到从0到1的全流程包揽,并不能替代人类画师,美术的人力需求仍然是巨大的。

在国内游戏界,网易虽是龙头,但前有腾讯压力、后有米哈游追赶,还需要更多长红的游戏进一步坐稳位置,无疑《逆水寒》手游是网易在今年打出的王牌。

游戏产业分析师张书乐认为,如果《逆水寒》能爆火,通过不断扩展故事线和更新游戏广度深度,服务玩家十年并不是难题。但这个成就达成的可能,还得看其游戏内容本身以及后续运营。

投入10亿、要做十年,网易能否凭《逆水寒》撬动市场?

投入10亿、要做十年

玩家浩宇告诉第一财经,在游戏上线前一周,他周围的朋友已经开始活跃起来,建好了交流群,只等待公测那一天。这些朋友都是《逆水寒》端游的资深玩家,游戏时长少则2年,多则5年,对于手游的推出期待已久。

自2018年《逆水寒》端游推出已有5年,在游戏圈有一定的IP影响力。2019年,在端游推出一周年后,手游开始立项,雷火的团队希望,在端游基础上,将手游打造成一款截然不同的游戏:将业界流行的“开放世界”融入MMO基础框架,让游戏同时具备开放世界游戏的探索乐趣、MMO的角色养成和社交乐趣。

到21年底,《逆水寒》手游开发组成员突破了400人;到23年上线前,开发组成员已经突破了700人。据邹珈璇的介绍,这是“网易史上最大规模团队研发”,上线前成本就超过了10亿人民币。

不少网友将《逆水寒》手游称为“网易的亲儿子”,从网易对这个IP的重视可见一斑。“逆水寒是网易要在MMO手游这个品类上长期经营的一块精品招牌……《逆水寒》手游是网易从上线伊始就确定了未来十年规划、一定会持续服务玩家至少十年的游戏。”在上线前,官方在公众号推文中如此说道。

投入10亿、要做十年,网易能否凭《逆水寒》撬动市场?

由于获得网易对SSSS级项目的长期研发专项基金支持,以及目前已经谈妥的国民品牌植入收益,项目组表示,在游戏上线前《逆水寒》手游就已经有了足够维持游戏开发10年的保障经费,核心研发人员也已经签了顶格的十年期劳动合同,“誓要死磕逆水寒手游十年”。

对于网易的决心,浩宇的感受很明显,“《逆水寒》是网易国风游戏的代表,他们一直很愿意在这个IP上投入资金,许多合作都是大咖位的。”谈到此次发布的手游,他认为,与其说是手游,不如说是将端游放到了手机上,技能多、画质好、动作和衣服的设计优良,支线文本量非常多,且有一定的文学功夫,带来有氛围感的剧情。

在第一财经记者接触到的玩家里,美术和画风是他们不约而同提到的优点。“美术比端游还好,画质更好,端游参数设置到顶都没有手游好,”一位玩家表示,“这说明网易用的引擎或许也是目前来说手游里面最好、也是最贵的。”

在缺点方面,部分玩家认为,由于支线等剧情较多又是开放世界,导致游戏开始时会很“肝”,尤其男性玩家提到,自己对游戏内过多的剧情并不感兴趣,大多数时候都会选择跳过。

从预热到公测,《逆水寒》手游的内容几乎没有缺席任何社交平台,开服首日,甚至还引发“逆水寒手游” 官方微博账号被禁言的风波。微博方面称,是因账号违规营销,恶意冲榜。逆水寒则透露,被禁言系因手游公测在新浪投放的广告金额未达要求,故未能“买热搜冲榜”。

目前双方各有说辞、未有定论,但《逆水寒》手游的确也因和微博的“互怼”有了更多的热度。

在上线前,《逆水寒》手游就有超过4000万玩家预约,预下载阶段,登上App Store下载榜第一,总榜超越抖音和微信。公测首日《逆水寒》手游排在iOS免费榜第一,截止7月17日,《逆水寒》手游一直稳定在iOS免费榜和畅销榜前三。用官方的话来说是“能登的顶都登了,网易内部能破的记录全破了”。

根据点点数据,收入方面,《逆水寒》iOS端首日预估收入2585万元人民币,截止7月5日在iOS端预估的收入为1.67亿元。另外,游戏iOS端单日流水在2800万元左右。

邹珈璇认为,《逆水寒》手游做到了让玩家从“为数值被迫付费”变成了“为喜爱付费”,游戏的付费率低于以往MMO游戏的通常付费率,同时,由于大用户数量、好的长期留存、好的游戏口碑及玩家传播,《逆水寒》手游的DAU还在稳定增长。

《逆水寒》手游喊出的口号是运营至少十年,以游戏目前的开局来看,这个口号成真的可能性有多大?

“十年目前或许不好说,但五年是有的,公测的热度能够维持五成,营收就不成问题。”浩宇对第一财经表示,从端游的内容来看,逆水寒IP也能支撑长期的更新。

在张书乐看来,如果是爆款,MMO游戏确实可能玩上十年,甚至更久,如传奇类游戏和此前因外因而停服的魔兽世界,其生命周期都达到或接近二十年,生命力极其持久。

因此,如果《逆水寒》能爆火,通过不断扩展故事线和更新游戏广度深度,服务十年并不是难题。不过,张书乐表示,竞争激烈的手游市场中多数都逃不过“火得快凉得也快”的命运,《逆水寒》能否维持当下的热度,还需看其游戏内容本身以及后续运营。

用AI,不盲从

在外界看来,AI已然能够带来游戏开发成本的下降,为何《逆水寒》手游仍需要如此大的投入——10亿的研发费用、700人的开发团队?

此前4月,第一财经曾有过报道,因为AI失业的第一批人,已经开始在游戏行业出现——由于Midjourney等AI绘画工具的发展,几乎已经可以媲美科班出身、3年以上经验的人类画师水平,部分公司已经开始裁掉原画师。

从邹珈璇作为大型游戏项目制作人的经历看来,虽然AIGC可以生成非常精美的图,但游戏需要的是完全符合创作者创作设计和风格表达的结果,AI并不能做到从0到1的全流程包揽。在《逆水寒》手游中,AIGC更多被用于进行早期的原画概念设计,从而快速概念验证,降低策划和美术的沟通成本、启发创意。同时也可以实现一些高重复性、低创意价值、量大的长尾美术需求,例如道具、技能图标生产。

一个游戏开发组,一般是由“程序、美术、策划、质检、音频”等部门组成,邹珈璇对第一财经介绍,其团队美术部门人数最多,达到274人,其次是策划部门120人,程序部门有89人。

从《逆水寒》手游美术人员的占比来看,游戏开发对于人才的需求仍然很大。邹珈璇表示,在《逆水寒》手游中,很多领域对品质有较为严苛的要求,如高级服装和武器、还原传统文化的建筑及文物等高品质美术素材。

“即便看起来最精美、完成度最高的AI美术作品,我们内部双盲评分也不会超过60分——真正投入游戏内至少需要80分以上或90分以上。”邹珈璇说。

投入10亿、要做十年,网易能否凭《逆水寒》撬动市场?

此前也有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对于AI目前中小型游戏公司使用较多,大厂有明确的绘画风格,对质量把控得非常严,现在还不能完全被AI替代。这或许对身在美术行业的人是一个好消息。

除了在美术等方面的投入和卖点,《逆水寒》手游此次重点推出的是数百个AI引擎加持的游戏智能NPC。

以往的游戏中,NPC大多数都是写好的台词和交互脚本,与玩家进行较为固定的交流;而在《逆水寒》手游中,NPC不再预设脚本,在与玩家交谈时更加自主、更像真人,并发展自己的性格。

“NPC会记得与玩家说过的话、做过的事,并基于深度学习不断成长、给予玩家真实的智能反馈。最终,NPC甚至也能成为玩家的知心伴侣。”邹珈璇介绍,对于社恐玩家来说,可以在游戏里无压力地与智能NPC社交。

不过,在张书乐看来,本质上NPC是提供任务领取和获取奖励的游戏设定。一方面多元化的聊天内容依然不是真实的游戏玩家社交,另一方面和NPC的交互最终依然要回归到任务层面。他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确实可以达成千人千面的交流效果,但生成内容不成熟、不可控和深度学习不充分,也会带来大量的内容隐患,此前ChatGPT被用户“玩坏”的现象,也会出现在游戏中,仍然值得警惕。

对此邹珈璇则表示,《逆水寒》手游中的AI使用的是网易伏羲自研的生成式大模型,团队已在模型中实现了大量保证让NPC合乎法律法规、且符合道德和公德的安全规则。

除智能NPC之外,《逆水寒》内还有大量AI玩法,如AI作诗、AI丹青师绘画、AI电影镜头、AI表情、AI语音等。在《逆水寒》手游团队看来,拥抱最新的技术,并和游戏相结合非常重要。

邹珈璇在采访中说到, “项目组将与科技巨头合作或自研相关技术,拓宽人类前沿科技在游戏中运用的边界,为玩家带来更新奇的、更沉浸的、更身临其境的游戏体验。”他透露,团队未来还会有“非常重磅”的发布,业界或许会越来越多地在科技领域的发布会上见到《逆水寒》的身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投入10亿、要做十年,网易能否凭《逆水寒》撬动市场?

中国投资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投入10亿、要做十年,网易能否凭《逆水寒》撬动市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投入10亿、要做十年,网易能否凭《逆水寒》撬动市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