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8日,知名导演万玛才旦的突然离世引起了广泛关注,许多电影人和电影爱好者纷纷在网络上表达哀悼。与此同时,作为很多推文的配图,一张万玛才旦的照片也在网上被大量转发。“没想到照片被公众看到是因由这样的契机。”照片的拍摄者刘大雁近日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两个月前,刘大雁还没有接受万玛离开的事实,但随着时间和照片的传播,其中凝结的记忆慢慢浮现了出来,她也讲述了这些照片背后的故事。
万玛才旦,2016。刘大雁 图
2016年9月26日,万玛才旦受邀至纽约州立大学作电影交流,经州立大学珀契斯分校教授张泠介绍,生活在纽约的刘大雁与万玛才旦相识。与万玛才旦一样,刘大雁也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也是位纪录片导演、电影摄影师。双方有共同的话题,见面前,刘大雁提议邀请万玛才旦拍一组照片。“原因非常简单,他是我非常敬仰的导演。”她说。万玛爽快地答应了。
对于那次拍摄,刘大雁记忆最深的是他所着的服饰。“拍摄之前,万玛就拍摄服装征询过我的意见。我说,你决定。”后来,万玛才旦便穿着藏族服装出现在我面前。“他穿着那身衣服的时候眼睛闪着亮光,或许是我的过分解读,但是我觉得,他的形象很有力量感,因为他以他的民族,为他的文化自豪。”身在异乡,走在街上的人难免会有失去身份认同的脆弱和敏感,但万玛穿着藏服在纽约大街上走着,显然全无这样的心情,相反地,他十分引以为傲。“因为他十分清楚自己是谁,他自己想要做什么。”刘大雁联想到了万玛才旦的电影,“这也是他为什么能拍出这样好的电影。”
万玛才旦,2016。刘大雁 图
万玛才旦,2016。刘大雁 图
万玛才旦,2016。刘大雁 图
在刘大雁的心里,万玛才旦就是这样一个闪着光的人。“作为摄影师,我在拍照的时候是有控制欲的,而万玛作为导演,他理所应当也有着很强的控制欲,毕竟作为导演,他是会对整个现场的多种要素进行考虑。在拍摄中,我希望自己能作为主导者,让万玛配合我呈现出最好的效果。幸运的是,他非常配合。”刘大雁说。
万玛才旦,2016。刘大雁 图
万玛才旦,2016。刘大雁 图
万玛才旦,2016。刘大雁 图
拍摄地点是由刘大雁定的,她说,这主要是因为自己想带这位趣味相投的好友去自己喜欢的地方逛逛。“纽约西村(West Village)是苏珊·桑塔格的故居,桑塔格是我很喜欢的一个人,我们总说,人们对纽约都有一种想象和情结,万玛应该和我一样,他肯定懂我的感受,也一定会喜欢这个地方,所以我便选择了那里。”即使是第一次见,但整个过程中,刘大雁对拍摄感到十分舒适、自然,这大抵与万玛才旦为人朴素亲和有关。
万玛才旦,2016。刘大雁 图
万玛才旦,2016。刘大雁 图
还有一组照片的背景是纽约的地铁站。地铁给人一种异乡孤独的漂泊感,在纽约的时日,刘大雁时常会在中央公园跑步,她常会戴上耳机,听中国电影的台词。“这让我特别满足。”她说。那天拍摄时,万玛才旦和刘大雁在地铁上谈论电影,是一种与台词所唤起的孤独自我重叠,却又完全不同的处境,“他坐在我旁边,讲电影,让我想起在北京的那群电影人,即便在异国他乡,但那一刻,你会觉得你还要回到你自己的地方,他就带给我这种感觉。”万玛才旦在纽约出现就像某种连接,接通着远方的祖国土地。这次短暂的碰面和拍摄,让刘大雁觉得“回到了自己的历史里”。
万玛才旦,2016。刘大雁 图
万玛才旦,2016。刘大雁 图
刘大雁提到,两个多月前,这些照片在网络上传播时没有署名,这让自己有些“受伤”,但相比于此,她更想讲述的是万玛才旦是怎样的一个人。而对于自己拍摄的这组照片,刘大雁更愿意形容为“一次朋友见面的生活记录”,“放下照相机的那一刻,我们每个人都是普通人。”这些影像对她来说是纯粹的,是生活的映射,也是与好友同游纽约街头的一段宝贵回忆。
万玛才旦于1969年12月出生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是中国著名电影导演,卓越的编剧,优秀的作家。他出版《诱惑》《乌金的牙齿》《故事只讲了一半》等多部藏、汉文小说集。他创作的电影作品有《静静的嘛呢石》《寻找智美更登》《老狗》《塔洛》《撞死了一只羊》《气球》等,曾获得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剧本奖、美国布鲁克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奖、台湾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等,是具有卓越成就和崇高声望的艺术家,也是最具世界影响力的藏族电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