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小糖人”罗德里格兹(Rodriguez)于2023年8月8日去世,享年81岁。他的死因没有公开宣布。
相信很多人是因为那部奥斯卡纪录片《寻找小糖人》知道的罗德里格兹,他的一生堪称传奇。此文作者系音乐撰稿人、前《音像世界》杂志记者,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扫描歌声”,澎湃新闻授权转载。
十年前,也就是2013年年初,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纪录长片奖”被授予了瑞典导演马利克·本德让劳尔(Malik Bendjelloul)拍摄的《寻找小糖人》(Searching For Sugar Man)。
(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寻找小糖人》)
其实,这部影片我在它入围奥斯卡提名之前就已经看过了,是上海的乐器租赁商马波老师和他妻子和我在上海人民广场一起吃饭的时候向我推荐的。当时马老师是一脸认真地强烈推荐。我在网上找了资源一看,哇!的确太震撼了!
当《寻找小糖人》入选奥斯卡提名奖后,我给马波打电话,说这回一定拿奖,因为不可能有如此独一无二的剧本。任凭人类多么有想象力,也绝难编出这么一个故事出来,因为它是天然存在的。
果不其然,它最后毫无悬念地拿下奥斯卡。
这是一部真实的纪录片,片中的主人公是一位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歌手,名叫西斯托·罗德里格兹(Sixto Rodriguez)。他出了两张专辑,但销量惨不忍睹,被唱片公司解约后靠做建筑工人维持生计。但是,没有想到,他的歌曲在另一个国度南非,却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国宝级歌曲。
《寻找小糖人》美国上映官方海报
这简直是一个天方夜谭的故事!
当时,我打电话给周围音乐圈的朋友包括几位资深的乐评人,问知道罗德里格兹吗?没有一个人知道!我也不知道,尽管我自诩听歌的阅历足够资深,但的确一点都不知道这个人。后来看了影片才知道,他的第一张专辑在美国才卖了35张,第二张专辑的销量更惨,是6张。我不禁哑然失笑,这个销量,不要说中国,估计美国的音乐圈都不可能知道他这个人!
这完全属于无人问津的音乐啊!
当然,当《寻找小糖人》斩获奥斯卡奖的消息出来之后,他的两张专辑几乎瞬间就在亚马逊的唱片销售榜上占据第一和第二的位置。
我对这样的故事一直充满了好奇。
2019年的10月份,我和上海青年作家王莫之做了一个关于《寻找小糖人》的分享会。在讲座上,我谈了对观看这部影片的体会。
笔者和王莫之(左)对谈《寻找小糖人》
没过几天,我还和《寻找小糖人》影片中的那位为找到罗德里格兹立下奇功的南非记者Craig Strydom建立了联系,因为我想和他分享另一个小糖人的故事(这个故事以后我们再谈及)。
笔者和克雷格·史奇顿(Craig Strydom)建立联系
关于这部影片,读者朋友们可以去B站搜索一下“寻找小糖人”,就能免费完整地看完这部86分钟的电影。
好了,我们进入正题,来真正了解一下这个匪夷所思的传奇歌手罗德里格兹,有些细节在电影《寻找小糖人》里并没有体现。
西斯托·罗德里格兹(Sixto Rodriguez)出生于1942年,他比鲍勃迪伦小了一岁。他的父亲是墨西哥人,母亲是美国人,为什么名字里会有Six,因为他是家中的老六。从小生活在底特律底层的罗德里格兹,尝遍了人间的各种辛酸。还好,他喜欢上了音乐,少年时代就成为了一位歌手,抱着吉他在夜幕下的各种酒吧里演唱。
年轻时候的罗德里格兹
1967年的时候,他25岁,曾经签约一家小唱片公司,发行了第一首单曲,但如石头入海,没有任何反响。也就在那一年,平克弗洛伊德、地下丝绒、大卫·鲍伊、吉米·亨德里克斯、莱昂纳德·科恩、大门乐队各自出版了自己的第一张专辑。1969年的一天,他终于被两位音乐制作人Mike Theodore和Dennis Coffey看中,签入到了一家新成立不久的唱片公司Sussex。而Sussex唱片公司的老板正是美国传奇幕后音乐老板克拉伦斯·阿凡特(Clarence Avant)。
克拉伦斯在业界非常的有名,被称为“黑人教父”,在好莱坞星光大道上也刻有他的名字。在影片《寻找小糖人》里,他被刻画成一个“贪婪无比,贪了罗德里格兹版税的黑心老板”。(注:后来克拉伦斯与罗德里格兹达成了庭外和解,和解费用没有对外公布)。
克拉伦斯·阿凡特
1970年3月,罗德里格兹的首张专辑《冷事实》(Cold Fact)出版发行。发行前,公司上下信心满满,尤其是两位制作人Mike Theodore和Dennis Coffey。
Mike说:“如果你听过他的歌,你会惊叹一声,他就是这么出色。”
Dennis说:“在这个年代,唯一能和他媲美的唱作人,或许只有鲍勃·迪伦了。”
其实Dennis的话还是值得信赖的,毕竟,他合作过的巨星有马文·盖伊、史蒂夫·旺德、“至高无上”组合,非常有眼力。在《冷事实》专辑里,他担任了制作人和吉他手。
《冷事实》唱片封面
然而,出于所有人的意料,这张专辑卖得极惨,无人问津。
唱片公司不甘心,花了血本,他们换了一位制作人,请来了Steve Rowland(制作过 杰瑞·李·刘易斯、治疗乐队、彼得·弗兰普顿等)来担任新的制作人,还特地飞到英国伦敦去录制了这张新专辑。必须要提到一句的是,这张专辑里担任吉他手的Chris Spedding,是给Elton John、Roxy Music等大牌艺人录音的英国优秀吉他手。
第二张罗德里格兹的专辑《从现实中来》(Coming From Reality)于1971年11月发行,没想到,更惨。完全卖不动。
《从现实中来》唱片封面
这下唱片公司的高层真的生气了,花了这么多心血,原本以为可以打造出第二个鲍勃·迪伦,没有想到是这个荒唐的结果。于是在1971年圣诞前夕和罗德里格兹解约,而那时候罗德里格兹正准备录制第三张专辑呢。
失去了工作的罗德里格兹只能暂时放弃音乐梦想,去建筑工地干活,每天浑身裹着灰土和木屑回家,靠这个,他勉强养活着自己和家人。
按理说,这个故事就应该画上休止符了。这种怀才不遇最终泯然众人里的故事是这个世界经常上演的。
然而,匪夷所思的事情发生了。这个故事后来的发展还真不是一般人能想得到的。
有一位美国女大学生,假期去南非看望她的男朋友。而她随时携带的行李中,就恰好有罗德里格兹的那张《冷事实》的专辑。
七十年代的南非,正处于极度封闭的时期,人们没有电视,消息闭塞,在那个什么都被禁止,一切都被审查的日子里,罗德里格兹的歌声突然出现,歌中对性的直言不讳,对自由浪漫的歌颂,对政治制度的质疑,是南非人民从未领略过的,给不甘压抑的人们提供了希望的力量。
于是,《冷事实》如同一颗找到归宿的蒲公英的种子,在南非迅速生根发芽,飘落进每一户人家。
从私自刻录到后来正式从美国唱片公司A&M (Sussex倒闭后,版权被A&M收购)引进发行,这张《冷事实》专辑在南非卖出超过了五十万张。比猫王、滚石乐队在南非的销量还高。很多南非人说:“猫王有一张帅气的脸庞,但他走不进南非人的心。”
而罗格里格兹的歌在南非成为了国民歌曲,被视为一种信仰,他的形象在歌迷心中被神化了。但是除了专辑上的照片,没有人知道他的来历,他太神秘了。所以,后来就流传着罗德里格兹的自杀的传闻,说他在舞台上用汽油烧死了自己,也有说他是在舞台上唱完歌开枪自杀了。反正,南非人都认为他已经不在人世了。否则,这样的超级明星为什么不露面?要知道,九十年代初,南非废除所有种族隔离法律,回归到了国际大家庭,他之所以不露面,肯定早已经死了。
就在这个时候,南非开普敦一家唱片公司的老板斯蒂芬·希格曼(绰号“老糖“,因为他名字老是被误读为Sugar Man。“Sugar Man”也是罗德里格兹《冷事实》中的第一首歌曲)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得知《冷事实》在美国根本买不到,甚至都没有人听说过?
斯蒂芬·希格曼, Stephen Segerman
这怎么可能?
这位美国歌手在南非简直是家喻户晓,在美国竟然没有人知道?
老糖诧异极了。这也激发了他探究的好奇心,到底怎么回事,得弄明白了啊。
恰好,一位南非记者,就是前文里提到的克雷格·史奇顿(Craig Strydom),他看到了罗德里格兹的第二张专辑《从现实中来》的CD唱片内页,有一段文字:“关于罗德里格兹,我们没有任何铁的事实,有没有音乐界的侦探来帮忙?”这段文字是唱片发行商请老糖写的,谁让老糖是罗德里格兹的头号铁粉呢?
南非记者克雷格·史奇顿(Craig Strydom)
于是,克雷格接下了这个挑战,他们见了面,交换了手头的资料,开始启动寻找小糖人之旅。
这次寻找并不顺利。主要是记者克雷格在跑,而老糖做后勤支援。克雷格通过找寻版权的源头,找到了克拉伦斯,但冷漠的克拉伦斯根本联系不到罗德里格兹。克雷格还像福尔摩斯一样,在唱片的歌词里提及的地名上寻找蛛丝马迹,但仍无果。
终于在1997年8月,克雷格联系到了《冷事实》的制作人Mike Theodore,Mike 告诉克雷格,罗德里格兹还活着,但也联系不上他。听到这个天大的消息,他马上在南非的报纸上写了一篇文章《寻找耶稣》。
此时的老糖也有所收获,他在网上的论坛里发了一张罗德里格兹唱片上的照片,问谁认识他?
那是1997年,互联网开始逐渐走向大众和千家万户,上网浏览网页是一件非常Fashion的事情。巧的是,罗德里格斯的大女儿伊娃无意间发现了这个论坛,便留下了电话号码。
终于,小糖人被这样找到了!
在克雷格和老糖以及南非相关公司的运作下,1998年3月6日,成为了载入史册的一天!西斯托·罗德里格兹,这位南非人民心中的歌神,在歌曲出现在南非28年之后,第一次踏上南非的舞台。
正式演出之前的十分钟,是神奇的十分钟,没有音乐,只有掌声,全场人全部起立,给予他们的信仰致以最热烈的掌声。
罗德里格兹开场的第一句话:谢谢你们让我活着!马上燃爆了现场!
罗德里格兹南非首场演出场景
之后的事情你就可以想象了。南非的六场演出全部爆满!南非人民以最大的热情回馈他们的心中的传奇。
本来,这个故事就应该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了。
就这样结束了?
不,还远远不够!至少在小糖人的祖国,还没有多少人知道他的名字。尽管此时的他在南非名声大噪!
时间到了2006年,一位名叫马利克·本德让劳尔的瑞典人在南非旅游时偶然听说了这个故事,感叹道:“这是世界上最好的故事了!”
马利克·本德
二话不说,立刻开干,为罗德里格兹的故事拍摄一部纪录片。其实,刚开始罗德里格兹是不愿拍这部纪录片的,因为1998年他在南非演出之后,南非的电视台曾经给他拍过一部纪录片,名叫《死人不会巡演》,2001年在南非的各大电视上播出,但是没有什么国际影响力。
不过,马利克说服了罗德里格兹,因为他的片子与众不同。他没有按照传统的思路来拍摄罗德里格斯的人生经历,而是用一种悬疑的方式——“寻找小糖人”,最后谜底逐渐揭晓。这完全不像一部纪录片,反而是一部实打实的侦探故事片,非常吸引人。
为了拍好这部片子,马利克花了6年时间,也花光了自己的全部积蓄8万美元,最后时刻实在没钱租借摄像器材,就用自己的苹果手机拍的剩余部分。
这部片子最后果然不负众望。《寻找小糖人》一公开上映,票房立刻大卖、佳评如潮、得奖无数。前后得到了31个大奖,包括2013年的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
这部成功的影片让导演马利克与片中主人公“小糖人”罗德里格兹功成名就,取得了全球性的声誉。
马利克与罗德里格斯
遗憾的是,一年多之后,2014年5月13日,马利克在瑞典斯德哥尔摩自杀,年仅36岁。自杀原因据说是抑郁症。
而罗德里格兹终于在自己的祖国被后知后觉的美国人意识到了伟大。各种媒体包括CNN在内疯狂追逐罗德里格兹,他也受邀参加了各种热门的综艺节目。美国一家报纸在头版以这样震撼的标题报道他:America Zero! South Africa Hero!(在美国,是个零蛋!在南非,是个英雄!)。
此时此刻的他,才真正完成了当年的夙愿,成为了一位成功的歌手。不过,经历了岁月洗礼的罗德里格兹早已对人生的大起大落,波澜不惊了。成功之后除了各地开演唱会之外,依旧住在原来的旧屋子里,和家人平静地生活在一起。他的人生经历如同他的作品一样,与苦楚同生,但从不刻意卖惨,始终保持着尊严与平和,还有一点的愤怒。
行文至此,基本已经把罗德里格兹解读完了,似乎应该收尾了。
演出中的小糖人罗德里格兹
但是我还是想说些题外话,就是读者不要被这部影片《寻找小糖人》误导一些常识。
小说也好,电影也好,都是来源于生活,伴随着加工的成分。哪怕是纪录片,也会在真实的基础上有所加工,以达到渲染的目的。
首先,看完《寻找小糖人》这部电影,你是否有一种感觉?在那个年代,除了南非之外,世界上再也没有哪个地方有罗德里格兹的音乐了。
那是被电影误导的。真实的情况是他在澳大利亚其实非常有名。在1971年圣诞节Sussex唱片公司和罗德里格兹解约之前,是安排了他去澳大利亚做宣传的,尽管是在一些小酒吧演出,但还是有一定效果。1976年,有澳大利亚唱片商在纽约的仓库里发现了几千张《冷事实》的专辑(磁带和唱片),然后把它们运到了澳大利亚,几周内就竟然卖完了,还在澳大利亚的音乐专辑排行榜上停留了55周之久。1977年,澳大利亚正式引进出版了他的两张专辑并在新西兰销售,反响也非常不错。有了粉丝基础,于是当地演出商在1979年和1981年两次邀请罗德里格兹去澳大利亚做巡回演出,顺便还参加了当地的一些音乐节,反响非常热烈。
1981年Tanelorn音乐节艺人阵容名单,罗德里格兹排第三
我在一个歌迷专门为罗德里格兹建立的官方网站上找到了当年的一张海报,海报上显示1981年Tanelorn音乐节,里面的阵容非常强大。请注意,海报上罗德里格兹的名字排在第三位。第一位是Split Enz,新西兰当时最有名的乐队,第二位的是澳大利亚国宝级乐队Midnight Oil(午夜之油)。Midnight Oil在澳大利亚多有名,相信稍微了解欧美流行音乐的人都应该知道,那是无论如何,都会在澳大利亚历史上排进前三的超级乐队。而中间的名单里竟然还有Men At Work乐队,这支澳大利亚乐队也了不得,当时已经是澳大利亚最大音乐奖的获得者,两年后,他们的歌曲还在美国Billboard排行榜上获得冠军,并拿下当年的格莱美最佳新人奖!
在如此可怕的音乐节阵容里,罗德里格兹排在第三位,就算我不是福尔摩斯,也能推断出当时的罗德里格斯在澳大利亚多有名气!
其次是影片中的唱片公司好像对罗德里格兹不太用心,宣传不力导致专辑销售失败。其实唱片公司还是花了很多心血的,在第一张《冷事实》销售不佳的情况下,加大投入,甚至漂洋过海前往伦敦请当时顶尖的音乐制作人和吉他手来保驾护航,之后还给他安排了澳大利亚的宣传,这样对新人的做法,对于一家小型唱片公司来说,已经很不容易了。
最后看完影片,感觉罗德里格兹在1998年南非首次演出取得巨大成功之后,他又回到底特律做他的建筑工人的活,偶尔才出来演出,体现了平淡归真的心态。
2014年罗德里格兹在苏黎士演出
事实上从1998年之后,罗德里格斯的演出邀约不断,在瑞典、澳大利亚和南非举行了数次巡演。而2013年之后,他的名气在全球急剧上升,像英国的格拉斯顿伯里音乐节、加拿大蒙特利爵士音乐节都向他伸出了橄榄枝。这个时候他是真的实现了年轻时的音乐梦想,得到了每个音乐人梦寐以求的广阔舞台。他每年的大型演出至少有30场,直到2022年他八十岁的时候,才逐渐退出了演出。
目前的他,安静地生活在他的老房子里,平静安详,偶尔叫上几个朋友到家里演奏一下乐器,而他,只是做一个听众了。
2022年8月接受采访的罗德里格兹
当然,写这些真实情况并不是和影片抬杠,相反,我觉得《寻找小糖人》一部伟大的纪录片,甚至是音乐纪录片中的天花板,难以触及,它的艺术表现手法实在是太出色了。其实之前南非电视台,甚至澳大利亚电视台都拍摄过罗德里格兹的纪录片,但只有马利克的《寻找小糖人》获得了成功!
不管怎样,面对这么一个匪夷所思的传奇,我们内心充满了敬仰之情。从罗德里格兹身上,我们知道了,一个人的梦想可以破灭,但是不能失去精神。
不管艰难困苦,只有精神,能够召唤我们,活下去!
(作者王江:音乐撰稿人,前《音像世界》杂志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