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因城而生、为城而享、与城共荣。
宾夕法尼亚大学将其边界社区作为城市更新的首要目标,伦敦艺术大学成为国王十字区更新的基石,城市更新进程中,大学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第一个工人新村曹杨新村、2010上海世博会的总体规划和专项设计到五大新城规划建设,上海的城市面貌,处处闪耀着同济的烙印。
同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伍江表示,同济的建筑先贤们,将自己的学科命运、专业才华与上海这座城市的发展命运紧紧地拴在了一起。
同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伍江
“同济建筑师生和一届又一届的同济毕业生在上海的快速发展建设中如鱼得水,尽显风流。也因为同济的存在,上海的规划与建设得以始终站立在中国乃至整个东方的至高点。在国内各一流建筑高校中,还没有哪一所像同济这样对其所处城市有如此巨大的贡献,也没有哪一所像同济这样从自身所在城市的建设发展中如此得益。”
而今,上海面临新一轮的发展转型,同济如何推动城市更新,让“思想的火花成为城市的现实”?2017年,依托同济大学,上海市城市更新及其空间优化技术重点实验室批准建设。这一中国唯一的城市更新相关的重点实验室由伍江主持,形成了五个主要建设方向,其中,“既有建筑更新和建成遗产保护研究”的学术带头人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常青担任,“超大城市布局结构效能优化研究”的学术带头人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吴志强担任,“超大城市可持续更新理论与方法体系研究”的学术带头人由伍江担任。2020年,伍江主持的《超大城市高密度既有城区有机更新关键技术及其应用》项目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23年起,以杨浦滨江第二轮城市更新中的重大项目“哔哩哔哩新世代产业园”为主题,伍江带领同济师生开展毕业设计教学,6月28日-7月2日,11位毕业生以“造梦工厂”“乐园2.5”“次元聚场”为主题完成的城市层面和建筑层面设计方案在静安国际设计节展出,展现“Z世代”的城市更新答卷。
以“哔哩哔哩新世代产业园”为主题,伍江、周明浩等教师指导的毕业设计在静安国际设计节展出。
设计节现场,伍江告诉记者,上海这座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规划与建设,已然和同济这个名字浑然一体——
“一个城市和一个大学,就这样被历史固定下来,再也无法改变。”
“Z世代”设计“新世代”
哔哩哔哩新世代产业园项目位于上海市杨浦区大桥街道119、120街坊,四至范围东至平定路、西至双阳南路、南至安浦路、北至杨树浦路,拟建设商业、办公、文化、租赁住房及配套用房,保护性修缮1处保留历史建筑和1处区文物保护点。项目总建筑面积约78.5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37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41.5万平方米。
这一杨浦区重大项目,将发挥在线新经济产业群的“创新引领”作用,推动杨浦由“近代民族工业发祥地”向“在线新经济产业首选地”的转型升级。基于该项目的重大意义,以及同济大学长久以来对杨浦滨江改造的推动和责任,伍江率领同济大学文科办公室副主任周鸣浩副教授等骨干教师,带领毕业生沿着滨江开展调研。以杨浦滨江第二轮城市更新中的这一重大项目为主题,同济师生积极开展毕业设计教学,探讨高能级和高活力的综合性城市更新节点的规划设计方法,最终,11位毕业生以“造梦工厂”“乐园2.5”“次元聚场”为主题完成的城市层面和建筑层面设计方案。
周鸣浩同时担任同济大学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国际)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被问及“Z世代”在设计“新世代”时有哪些不同以往的思路,他表示,鉴于这个项目的特殊性,从调研层面,学生们就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路径,如“造梦工厂”方案中,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UP主生态研究,通过代表UP主的用户画像、UP主内部及其与B站的关系,得出适合“造梦”的城市设计导则。
线上经济时代,怎样的空间才能激发他们的生产力?带着这样的思考,“造梦工厂”方案的3位作者进行了产业生态链和up主生态研究,并采取一系列城市设计策略:开放方面,将项目按照非展示的空间(B站管理空间、B站原创生产空间、UP主的生产空间)、可展示的空间(室内演播空间、室外演播空间、会客厅)、市民空间进行分层次的开放;组团方面,不同于传统的功能分布集中、边界清晰、线性交流模式,为达到交流沟通的最大化,“Z世代”采取功能分布分散、边界模糊、非线性交流模式的交织的功能组团;交通网络方面,通过拆解组团功能、扩大功能区域之间的接触面积等,在不同功能区域之间加入强联系的交通系统,以游览路径和办公路径串联功能空间,并在功能相关和相近的组团之间建立通达的交通网络。
秉持这些策略,3位作者将项目划分为3个主题分区:“创意山谷”(办公创意综合体)、“地壳运动”(商业文化展示区)、“孵化积木”(UP主孵化园)。其中,地壳运动在传统商办综合体“L形”剖面的基础上,核心筒采取分散交通设计,形成通高中庭,位于裙楼屋顶,并通过延伸核心筒与地下空间衔接,分散办公与游客流线;层层跌落的裙房屋顶,如同被“地壳”运动推挤形成山形;开放的地下商业空间在提高展示性和公共性的同时,如同“地壳”分裂形成的“谷”。
杨浦滨江更新的同济答卷
杨浦拥有15.5公里上海中心城区最长的滨江岸线。在上一轮的城市更新中,杨浦滨江完成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的转型,成为“人民城市”理念的发源地。杨浦滨江综合开发管理2020-2022年三年行动圆满完成后,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于2023年启动,根据计划,2025年底,杨浦滨江将基本建成新时代人民城市建设示范区。其中,滨江南段将加快打造人民城市地标集群“一馆一院一论坛一广场一会堂”,中北段实现公共空间延伸贯通,打造在线新经济研发创新区。
以“新时代人民城市建设示范区”为目标,杨浦滨江的更新进程中,始终伴随着同济学人的身影。2022年发布的《杨浦滨江公共空间无障碍环境建设导则》由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制订完善,参与杨浦滨江南段空间设计和历史遗存活化利用的建筑师几乎都和同济有着不解之缘:公共空间贯通工程主持建筑师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系主任章明担任,边园(杨浦滨江煤气厂段)的主持建筑师柳亦春与皂梦空间(上海制皂厂)的主持建筑师张斌都毕业于同济并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客座教授,百年毛麻仓库改造的主持建筑师刘毓劼毕业于同济并于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任职。此次将哔哩哔哩新世代产业园作为毕业设计的选题,在伍江看来,和传统的更新相比有其特别之处。
“它不是说把一个传统的工业区变成一个商业区、变成一个居住区,而是转变为新的产业区(在线新经济研发创新区)。那么这个产业通常大家只关注它科学领先的那一面,实际上,它也代表着一个时代的人的需要和人的思想,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Z世代。”
Z世代也被称为“网生代”、“互联网世代”、“二次元世代”、“数媒土著”,通常是指1995年至2009年出生的一代人。参与本次课题的11名毕业生,刚好都是Z世代,被问及由“Z世代”来设计面向“新时代”的作品,迸发出哪些火花,伍江表示,同学们爆发出的激情超过他的想象,因此完成后也引起了公众的轰动,作为学生作业难免有很多奇思妙想,也有很多不切实际的地方,但是它代表着新的一代对未来城市的一种理解、一种盼望。
在今年举行的杨浦滨江综合开发管理决策咨询委员会第二届会议上,伍江曾经提出,杨浦滨江不应该只是“城市的窗口”,还应该成为“城市的发动机”。根据规划,上海杨浦正发挥创新资源集聚、科技型企业众多的优势,将在线新经济作为集群建设的核心,而本次课题涉及的哔哩哔哩新世代产业园,正是该集群的核心之一,与美团上海科技中心、抖音集团上海滨江中心等总部项目共同助力杨浦滨江进一步演进,从“工业锈带”发展为“生活秀带”,进而蝶变为“发展秀带”。
把论文写在城市里
同济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以专业所长服务超大城市更新。继2017年获批建设上海市城市更新及其空间优化技术重点实验室后,2018年又成立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国际)研究院,该研究院由伍江担任院长,为上海城市更新和科学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助力。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李翔宁介绍,不仅越来越多的学生作业和毕业设计选题从城市中来,而且,学院还在努力推动更多毕业设计展览、师生设计作品深入到城市中去,为上海城市更新范式创新提供更多专业支撑。
从2017年至2019年,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连续三届毕业设计将小陆家嘴的改造作为选题,课题由蔡永洁教授和许凯副教授带领共39名学生完成。2017年,澎湃新闻记者关注同济师生的这场城市实践,并以《开脑洞|新城再城市化:假如让90后改造陆家嘴》为题进行深入报道,当时的毕业生刚好是“90后”——陆家嘴的同龄人,在他们的“方案”里,陆家嘴的容积率由3.47提高到4.60(包括集中绿地,下同),密度由17.81%提高到31.27%,街道变窄变密,增加住宅、球场、市集,增强社区性。他们跳脱了前辈们对高楼、大厦、宽街的执着,以曼哈顿式的窄街密网和24米高的建筑撑起街区活力,实现简·雅各布斯强调的混合性。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当“Z世代”开始由校园走向社会,他们的设计里,开始出现AR虚拟人物、虚拟雕塑,鼓励设置数字媒体交互装置。他们将作为新时代的参与者、创造者和成果的享有者,在城市更新的时代背景下,沿着同济先贤们的光荣历程,书写“Z世代”对城市的理念与想象、责任与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