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制是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牛鼻子”工程。从科创板“试验田”起步,到创业板、北交所,存量与增量改革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蹄疾步稳。一大批“硬科技”、“三创四新”、“专精特新”企业在资本市场崭露头角。证券交易所开市运行,自其诞生之日起便具有“注册制”属性。专精特新”小巨人不断集结。节能环保、生物等九大产业。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涉及公司数量最大,达295家;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等三大产业涉及公司数量均超过120家。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注册制改革可以推动中国资本市场规模和质量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包容性的注册制标准下,我国上市公司数量实现较快增加,资本市场规模显著增长。 广发证券统计数据显示,注册制下,A股产业结构实现升级跃迁。一是A股信息技术、高端制造业市值占比提升,周期和金融地产板块明显缩小。截至2022年9月,我国成长类产业市值占比24.27%,较2005年的10%左右大幅提高;二是A股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值占比快速提升,从2019年的不到2%提升至今年上半年的10%左右。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注册制改革的重要意义是推动资本市场结构适应产业结构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从而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由于新经济企业往往具备有形资产较少、发展初期盈利能力较弱等特点,以统一化标准为特征的核准制难以服务新经济企业和新兴产业。通过注册制改革,新经济企业融资能力明显增强。中芯国际2020年募集的532亿元,其次是百济神州的221亿元和金龙鱼的139亿元。半导体企业为代表的科创企业开拓了良好的融资渠道。”沪硅产业执行副总裁兼董秘李炜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贝达药业是创业板生物医药企业,其主营产品凯美纳是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小分子靶向抗癌药物。贝达药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丁列明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创业板充分匹配服务创新创业型企业的定位,理解并满足了企业发展过程中各个阶段的融资需求,为企业提供了活跃的资本市场平台,针对企业发展阶段、企业特点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服务措施和监管政策,提高企业治理水平与信息披露有效性。 良好的发展态势也使得我国资本市场中长期吸引力不断提升。“外资投资我国资本市场呈现出明显韧性。”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近日在2022年服贸会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上透露,今年1至8月,外资通过沪深港通净流入A股632亿元。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荀玉根表示,为了营造与全面注册制相适配的市场环境,相关制度建设需同步跟进。一方面,注册制将推动A股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宽进”的同时还需进一步加强退市制度建设;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入长线资金、提升机构投资者占比,维护资本市场平稳有序发展。 “注册制后上市更加多元化,投资者权益保护难度相应加大。”余凌曲表示,监管机构要更加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围绕投资者权益保护建立一整套规则制度,让投资者真正获得可持续的“财产性收入”,吸引社会财富源源不断流入资本市场,从而为优质企业发展提供充裕资本。数字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金天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议做三方面的考虑和布局:一是进一步完善制度安排,引导包括市场中介机构在内的各类主体发挥应有作用;二是畅通内外循环,调动包括外资在内各方主体参与中国经济和投资中国市场的积极性;三是提升技术能力,借助数字技术提高资本市场运行效率,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相关报道“科创沃土”硕果累累 484家公司已在科创板上市 IPO募资超7300亿元
主力资金加仓名单实时更新,APP内免费看>>(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第1000家注册制上市公司诞生 A股将迎“关键一跃”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