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一款最新研发的锂离子电池正在经受上达零上80℃,下至零下70℃“冰火两重天”的极致考验。
受得了炎热、耐得住冰雪、充电快速、成本还低,这款超“能打”的锂电池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碳中和技术研究所先进储能技术中心研究团队历时10年研发,是我国首款具有宽温域、低成本、长寿命的电芯产品,上市后将有望打破未来新能源产业格局。
受电池材料限制,传统锂离子电池的工作温度在0℃~40℃,低于0℃后锂电池放电性能就会大幅下降。
为此,该团队历时近10年,研发出了既抗冻又耐热的新型锂离子电池技术,可以同时兼顾低温与高温性能。
研究团队核心成员蒋春磊介绍,他们通过电池负极材料创新和电解液体系创新,直接扩大了电池的工作温度范围,其中最低工作温度达零下70℃、最高工作温度达零上80℃,实现了高寒酷暑的宽温域应用场景。
经过团队多年的技术攻关,新型宽温域电池技术已成熟并进入市场推广阶段,目前已与电动自行车头部企业、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能源领域央企等建立了广泛且深入的合作。提供的批量电芯性能评估已满足使用需求。相关企业实测结果表明,使用针对低速电动车开发的铝基Ⅱ锰酸锂电芯产品在-50℃条件下放电容量保持率仍然超过60%;针对新能源汽车开发的铝基Ⅱ磷酸铁锂电芯产品可在-30锂电条件下高效充电,充电容量超过初始容量的91%,将有望解决电动汽车冬季续航缩水和低温启动困难的难题。
据团队成员介绍,这项新型锂离子电池技术目前已实现了储能、动力等多个应用领域的电芯产品的规模化量产,并已于今年6月在我国东北等地分布式储能领域开展应用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