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国家教育部公示拟同意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新名单。根据公开信息,这是今年以来的第三次公示,三个批次共涉及13个省份20所高校,其中16所高校圆了长久以来的“更名梦”。
曾经有段时间,国内大学一度出现疯狂更名潮——高等专科学校要改名为“学院”,商学院变成“工商大学”,“科技、理工、财经”这类字样最好编进大学名称里,开头能冠上“中国”就绝不用片区、省份或城市名……
2020年8月,教育部一纸《高等学校命名暂行办法》,对高校命名进行规范,也由此叫停更名潮。直到今年5月底,批复终于重启。
摘掉“学院”,升格“大学”,两字之差,却是诸多高校追逐的目标。据不完全统计,批复暂停这三年,地方高校的更名热情并未褪去,逾50所高校的更名计划进展到“省级通过”或“上报教育部”层面,改名势能依旧强大。
赢家
大学更名潮暂停这三年,设置高校的考察和评议工作其实从未停止。
城叔搜索发现,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里提到,“组建第八届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目的就是为了统筹开展“十四五”时期各地高校设置工作与独立学院转设。
今年5月底、11月初、11月底三次公示的设校结果,均来自“第八届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的考察、评议工作。
教育部三次公示情况 图片来源:城市进化论
综合三次公示信息,属于新设的高校有4所,分别是重庆中医药学院、郑州美术学院、江西飞行学院与安徽公安学院;涉及“学院”更名为“大学”的有16所,占到八成。其中,直接更名的12所,另外4所是在原学院基础上整合其他资源设立大学。
就目前批复进展来看,安徽是最大赢家,一下“升级”了3所高等院校:一个是专科院校升格为本科院校的安徽公安学院,一个是蚌埠医学院更名为蚌埠医科大学,还有一个最为瞩目,合肥学院更名为合肥大学。
2023年合肥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2023年,合肥学院创成合肥大学。年关将至,合肥如愿以偿,这个省会城市终于迎来以城市冠名的大学。这次更名,也让合肥跑在了西安、长沙、昆明、石家庄、哈尔滨、太原、南宁等多个省会城市前面。
浙江也有不错收获,浙江科技学院、嘉兴学院分别更名为浙江科技大学、嘉兴大学。嘉兴这个地级市也由此实现“大学梦”。
有两所学校成功更名的省份,还有山东,潍坊医学院更名为山东第二医科大学、滨州学院更名为山东航空学院。
山东省内原本有四所医学院,分别为“泰山医学院”“潍坊医学院”“滨州医学院”和“济宁医学院”。2019年,泰山医学院整合其他资源拿下“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的新校名,潍坊医学院和滨州医学院则开始争夺“山东第二”的牌子。
这次更名,让争夺结果尘埃落地,潍坊医学院拿下“第二”。如此一来,滨州医学院得另取一个新校名来上报了。
差别
从“学院”变更为“大学”,并不意味着学校级别的直接提升。按照《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大学”或“××学院”,都属于本科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
不过,设置为大学,还是学院,并不只是字面上的差别。
在上述规定中,教育部对“学院”和“大学”进行了层次分明的划分,在硬件设施、办学规模、学科专业、师资队伍、教学科研等方面都有着具体数据的规定。
图片来源:软科
从设置标准可以看到,“大学”的起点是大大高于“学院”的。
所以,想要成功更名,首先要进化自身综合实力,诸如“硕士学位授予点”“获得国家级奖励的科研成果”等,往往是升格的卡点。
其次还要完成纳入省级政府规划、上报教育部、接受审查考评等诸多流程,从酝酿更名到获批的时长往往超过十年。
虽然困难重重,但高校并未放弃,他们更在意的是更名之后的发展空间,包括扩大招生规模、增加教育经费、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力量等,获得资源的能力会变强。还有高校老师提到,“更名后,连教师的职称数量也会明显增加”。
尤其是在吸引生源这个环节,校名暗中给学校划出了层级。站在家长和学生的角度,在全国近3000所高校中做选择,除了对顶尖的学校略知一二,难免对其余高校采取“以名识校”的办法:一般来说,“大学”好过“学院”,带有“中国”“xx省”的字眼要比“xx市”的层级高,“理工”“科技”比“机械”“化工”“农林”“纺织”更时髦……高校顺势投其所好,在校名上“动刀子”,成了提升形象、打造招生招牌的捷径。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0748905
有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3年五年间,全国共257所高等院校顺利更名;2013年到2019年的六年间,共有380所大学集中更名。
高校更名后,尤其在招生方面带来的立竿见影效果,是确实存在的,不少学院改名大学后,生源逐年走高。
但由于种种原因,高校更名潮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出现“新瓶装旧酒”的乱象。更名的同时,并没有提升师资力量、科研水平、硬件设施。
2020年8月,教育部正式出台《高等学校命名暂行办法》,对于高校名称中使用地域字段、学科或行业字段、英文译名等提出明确规范,试图为过热的更名潮降温。
后备
暂停批复的这三年,地方也未停止在推动高校更名方面的努力。安徽、浙江、江西、黑龙江、陕西等多个省份,陆续披露各省份“十四五”高等学校设置规划。
高校更名事宜,也常常为网友所关心,是各大留言板的常驻话题。一些此前提及的高校更名进展,隔段时间就会被热心网友“问候”一下。
图片来源:网页截图
地方网友催促的逻辑一般是,当城市的经济实力、美誉度、影响力逐渐提升,亟需一所以地方冠名的综合性大学与之匹配,并成为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当然,在校地合作逐渐紧密背景下,依托一所高等院校为地方培养、集聚和储备人才,也成为推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共识。
“一个城市要站得起来,不但有辉煌的企业,一定还会有知名的本地大学。”经济社会发展带动着地方建“大学”的热情。
城叔对2021年以来公开报道中提到的拟更名大学进行了不完全统计,有的高校更名工作被纳入省级“十四五”或“十五五”规划,有的正处于教育部门考察、论证阶段,有的还在准备、构想阶段。这些处于不同更名进度的高校,已有逾50所。
各省份拟更名高校 图片来源:城市进化论
按照2020年《高等学校命名暂行办法》要求,高等学校名称中,若再使用地域字段,不得冠以“中华”“中国”“国家”“国际”等字样,不得冠以“华北”“华东”“东北”“西南”等字样,也不得冠以学校所在城市以外的地域名。
而以城市名冠名大学,成为新的命名风格。
从名单中可以看到,佛山希望有“佛山大学”,宿州希望有“宿州大学”,绍兴、榆林、宝鸡、张家口等都希望把城市名直接冠在“大学”前面,更多非省会城市做起了“大学梦”。
城叔查阅教育部公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发现,2820所普通高等学校中,“大学”只有不到499所,“学院”则有2165所。数据对比来看,有更名可能性的“后备军”可谓阵容强大。
时隔三年,批复重启,更名还需名实相符,既要对外立招牌、招人才,又要对内提升内涵、践行“大学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