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电影《我本是高山》主创在路演中回应争议再次登上热搜。路演发展至今,作为片方宣传电影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功能在日趋多元化,从影迷见面到培养口碑,它的重要性也在被黄牛们重视起来。据多个二手交易平台显示,只要有明星到场的场次票价总会轻松被炒至上千元,更有甚者被炒到上万元还一票难求。电影路演的变现之路背后,究竟是谁在获利?而这一“灰产链条”的日渐成熟又将给电影带来哪些隐忧?带着这些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展开了深度调查。
最低9.9最高上万元
“出不出?出不出?”
在某电影的路演场外,影迷王灿刚一掏出票准备进场,便被守候在一旁的多名黄牛围了起来。
“我当时真的被吓了一跳。”王灿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要不是出于对偶像的喜爱,黄牛当时提出10倍售票的价格,我还真的很心动。”
某上市电影公司宣发负责人刘女士对此表示,“过去片方为了保证宣发效果和路演的上座率,常常会通过一些渠道免费赠票或招募观众。随着粉丝对路演活动的关注提升,抬价的票依旧瞬间售罄,片方和影院也就倾向于直接卖票,增加一笔额外收益”。
正是基于以上事实,粉丝们的高涨热情,以及明星场的一票难求,最终给了黄牛可乘之机。
黄牛王先生告诉北京商报记者,通常情况下路演场的票价随着明星咖位随时变动,“便宜的时候9.9元也卖过,但流量明星的场次就贵了”。
王先生介绍道:“以电影《热烈》为例,路演票前排高达11000元,场内随机座位5000元;而电影《流浪地球2》路演期间,2万元能够安排在路演现场参与观众互动提问,还能与演员刘德华合影。现阶段正在待映的电影《瞒天过海》北京首映路演现场票随机座位1000元,前排座位1500元,保证有演员到场。”
据业内人士透露,路演票价一般是根据市场需求情况来定,价格一般是和主办方沟通共同确定,双方比例分成,影院是活动承接方,提供场地和现场服务。
3分钟售罄无奈找黄牛
“路演的票价一般是按照不同位置区间划分,前排贵、后排便宜,没有明星到场的路演则往往和常规的电影票同价。”说到找黄牛看路演这件事,影迷李颖无奈地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找黄牛起码能保证看到明星,自己买就全靠运气了。关键的一点是,即便自己买,也不便宜啊。”
据她通过正规电影购票软件的购买记录显示,以8月在天津某影院举行的《封神第一部》为例,该场因有人气演员到场,第一排卖到了1001元,第三排票价定价为798元,影厅后三排的票价则为498元。
“像这种热门的电影的明星场,基本开票3分钟内就会售罄。”李颖如是说。
部分粉丝不满于水涨船高的票价,还有一部分粉丝卡在了看路演的第一步:找到购票入口。
“听说要路演了,从哪儿买票?”北京商报记者浏览了近期即将上映的多部影片的粉丝超话,关于从哪里购买路演票的疑问是粉丝间关于路演讨论较多的话题。
北京商报记者实际操作发现,路演信息往往通过片方的官方微博、微信,或举办路演的影院官方微信发布,路演票则通过电影购票平台,按照常规电影票购买方法下单,并在线下完成取票、验票入场。
然而电影宣发周期内,多场路演陆续推进,相关宣发视频、影片片花在片方微博高频更新,路演购票资讯夹杂在大量信息之中,查询流程较为复杂。
粉丝受困于信息不足,黄牛便借信息差谋利。
二手交易平台中,尚未官宣路演信息的《瞒天过海》却已有近20位黄牛表示提供代抢服务。某黄牛介绍,“门票本身的票款外,第一排代抢费400元,二至四排350元,随机座位150元,95%的成功率,但不保证抢到的场次有演员出席”。
“其实路演的收益对于以亿为单位计算的电影票房大盘增量不大,主要是能够在路演中为后续挖掘宣发话题,观众在现场给出的积极反馈也能给影院信心,为片方争取更多排片。”制片人李晟指出。
短期暴利长期伤害
“首映礼当天我在影院门口,黄牛和粉丝把入口团团围住,有些粉丝想趁乱挤入场,黄牛则在人群中不停招揽生意,他们既售票也收购。”据影迷马静回忆,“我拿出门票排队等待检票,期间有三波黄牛来问我是否出票,其中有一组两位黄牛,直接拉住我的背包袋问我多少钱愿意成交。”
事实上,黄牛哄抬路演票价的行为已经引起了部分片方的关注。
此前,电影《热烈》路演期间曾出现观众一票难求,黄牛倒卖高价票的情况,部分观众还因系统问题被强制退票,随后片方通过官方微博回应,会对黄牛问题进行调查。
而早在2019年,电影《上海堡垒》片方也曾发布声明,有个别影院和不法分子利用观众热情哄抬路演活动场票价,反对个别影城借机抬高路演活动场票价,抵制黄牛高价倒售的行为。
“现在电影售票软件都有‘退改签’的服务,部分情况下,黄牛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囤积的电影票最后即便没有卖出去,自己也不会承担任何损失。这种短期的暴利行为,如果不加以及时制止,长此以往,伤害的是正常的电影消费秩序和观众们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观影习惯,同时也是对电影人辛苦付出的践踏。”刘女士如是说。
李晟进一步谈道,电影路演的盈利逻辑不同于电影票房收入的直接关联,它主要通过提高电影知名度和口碑,引发观众的购票意愿和观影热情,从而促进整个电影产业链条的盈利。路演是主创对观众诚意的体现,但黄牛的出现,让如今的路演开始变味,尤其是背后所出现的“灰产”苗头,需要行业警惕。
北京商报记者卢扬韩昕媛
·新闻链接·
前三季度全国演出票房收入315.4亿
11月21日,据央视新闻报道,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营业性演出场次达34.24万场,较去年同期增长278.76%;演出票房收入315.4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53.74%。
今年以来,演唱会、音乐节热度不断升高,新业态、新空间演出明显增多,旅游演艺市场占比逐步攀升。演出市场表现活跃,为消费市场带来新的活力。
“2023年以来,全国演出市场延续上行趋势,供给需求旺盛,市场活跃。”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潘燕分析,大型演唱会、音乐节和小剧场、新空间共同发力,推动演出消费及演出拉动的关联消费显著增长。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大型演唱会、音乐节演出场次1137场,观演人次1145万,平均跨城观演率超过60%。据测算,仅今年中秋国庆假期,演唱会和音乐节等大型演出活动带动交通、食宿、游览和周边购物等综合消费超过20亿元。
以多艺术品类、多表现形式为特点的演艺新业态,成为演出市场的活跃要素,既丰富了演出产品供给,又拉动了综合消费。今年以来,小剧场、新空间演出场次和票房收入同比大幅增加,表现格外活跃,吸引众多观众。
演艺集聚区成为消费热点场所,演艺集聚效应明显,在拉动节假日经济等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剧场内外消费空间持续拓展,使得演艺新空间观剧不仅仅局限于观剧本身,消费体验更加丰富和多元。演出聚合效应日益凸显,直接带动区域客流增长。依托演艺消费,融合新场景,成都、济南、武汉等地也都出现能让消费者一边就餐、逛文化集市,一边观赏沉浸式戏剧演出的活动,深受年轻人喜爱。跟着演出去旅行,成为文旅消费新风尚。自今年春节起,旅游演艺热度依托旺盛的出行需求一路升高。今年以来,全国旅游演艺项目基本全部恢复营业,一些热门地区的热门项目多次加场且场场爆满。
旅游演艺体现出的强效文旅融合,使得更多地方特色文化纷纷围绕演出进行“打包”和整合。
北京商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