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圆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圆心科技”)再次递交招股书,高盛及中信证券为其联席保荐人。
这已经是圆心科技第五次递表。首次递表时间可以追溯到2021年,此前的四次尝试均因超期失效。不过,招股书“期满失效”是港股IPO流程中较为常见的现象,大部分公司都会选择过期失效后更新。根据香港上市规则,香港联交所认为原申请或再次递交六个月到期后三个月内重新递交的,均属于原申请的延续。
净利润连年亏损
资料显示,圆心科技目前主要有三条业务线,分别是院外综合患者服务的“妙手医生” “圆心药房”平台;供给端赋能服务的“圆心医疗”;创新医疗健康服务的“圆心惠保”等。最新招股书显示,截至2023年上半年末,圆心科技在全国布局321家药房,覆盖了102个城市,与2022年年末的102城320个药房的数据基本持平。
2020-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圆心科技营收分别是36.29亿元、59.38亿元、77.75亿元、46.45亿元,但净亏损金额分别为3.63亿元、7.57亿元、8.05亿元和4.42亿元,经调整后的净亏损为3.13亿元、6.21亿元、6.96亿元和3.91亿元,累计亏损超20亿元,且亏损额逐年扩大。
与此同时,圆心科技2023年上半年的毛利率为8.8%,同期京东健康、叮当健康等企业的毛利率都在20%以上。
圆心科技表示,亏损是由于对业务扩展及技术能力的投资,公司致力推动客户参与度和提高品牌知名度,而非寻求实时的财务回报或盈利能力,可能在未来两年继续亏损,计划通过成本控制、改善运营效率等方式扭亏为盈。
亏损的同时,圆心科技的现金流状况也不乐观,报告期内经营活动现金净额分别是-2.04亿元、-8.14亿元、-6.40亿元和-1.47亿元。圆心科技将其同样归结于市场推广等导致的销售、行政开支增加。但圆心科技也表示,公司继续扩展业务(特别是院外患者服务)均具有庞大现金需求,维持充足流动资金对业务运营至关重要。
圆心科技毛利率下滑和现金流持续告负,均与高企的销售开支有关。2020-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公司同期的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为4.95亿元、8.19亿元、10.27亿元和5.57亿元,销售费率13.7%、13.8%、13.2%和12%。
自身造血能力不足的圆心科技,对外部融资颇有依赖。自2015年成立以来,圆心科技经历数轮融资,总计融资额超50亿元,其中不乏腾讯、红杉资本、启明创投、易方等明星资本。
在此次IPO募资,圆心科技称,将分别用于在未来数年发展院外患者服务、供给端赋能服务和医疗产业端赋能服务三项业务,提高技术实力及数据分析能力,一般公司用途及运营资金。
旗下药房业务违规频发
圆心科技亏损的背后是核心业务无法盈利,2020-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公司97.5%、94.6%、93.7%和95.0%的收入来自院外综合患者服务,分别为35.37亿元、56.15亿元、72.83亿元和44.15亿元,但这一业务的毛利率已不足7%。
据圆心科技介绍,公司这一部分业务构建服务组合,与院内就诊形成互补,以满足患者对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主要包括院外药房服务、院外医疗服务及药品批发服务。通过向包括医药公司、医院、患者和保险公司等客户提供不同类型服务,圆心科技认为公司已经建立起了闭环的系统,让医疗价值链的所有参与者均可将我们的资源用于医疗场景的各类需求,继而增加盈利机会。
但需要注意的是,圆心科技所“闭环”的这一模式,实质上是以平台链接医生端、患者端、药品端和保险端,这一模式的可复制性让需要京东健康、叮当健康、平安好医生等平台的竞争,或将消耗更高的成本维系客户。
此外,由于圆心科技承接了处方药等市场,合规风险同样是一把“悬顶之剑”,旗下药房不乏被罚先例。
上海市闵行区医疗保障局2023年11月发布的通报显示,圆心科技旗下的上海圆心云智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剑川路二店违反购药管理规定,未按照规定核验参保人员医疗保障凭证及未进行代配人信息登记,导致遗失医保卡被盗刷,造成医保基金损失,被处罚款。该公司其他药房还曾因生产经营产品卫生安全评价不合格被罚款。
2023年2月,湖南圆心大药房有限公司超出经营范围销售被罚款1万元,此前该公司曾因未取得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许可,擅自从事道路普通货物运输经营被处罚。
《电鳗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