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低空空域改革的持续推进,低空经济发展逐步升温。在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低空经济与生物制造、商业航天等被列为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
多位长期关注低空经济领域的投资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作为未来低空经济关键载体的eVTOL,有望在2024年迎来商业化落地的元年。据了解,eVTOL是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的简称,是一种新型的航空交通工具,具有安静、环保、高效等优点。
近两年,国内外eVTOL企业的商业化正在加速。在国外市场,美国Joby公司推出的S4有人驾驶eVTOL于2023年11月在纽约市区完成首次试飞,计划2025年投入生产,每年交付500架;吉利科技集团参与投资的德国公司Volocopter计划2024年在巴黎奥运会期间提供服务,进行eVTOL商业试运营。
在国内市场,2023年10月,中国民用航空局已经向亿航颁发EH216-S型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型号合格证。这也是全球首个无人驾驶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型号合格认证,标志着EH216-S的型号设计符合中国民航局的安全标准与适航要求,具备了无人驾驶航空器载人商业运营的资格。
今年1月9日,小鹏汇天陆空一体式飞行汽车亮相CES 2024,小鹏汇天联合创始人、副总裁王谭宣布,公司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将于今年四季度开启预订,并计划于明年四季度开始量产交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发现,eVTOL赛道其实早已引发创投机构的广泛布局。在一级市场,真格基金、红杉中国种子基金、联想创投、蓝驰创投、华控基金等,在赛道中投出了亿航智能、边界智控、零重力、时的科技、沃飞长空等热门公司。
政策与技术双驱动
eVTOL商业化的提速,首先是受惠于政策的推动,整个低空经济领域的热度都在不断提升。
“我从2023年开始关注eVTOL,接触这方面的一些项目,大家其实没想到政策这块会推进得这么快。从国家层面到地方政府,各种政策的出台都在不断释放积极信号。”北深资本创始人张明焕对21世纪经济报道说。
比如2023年10月,工信部等四部门发布《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提出到2025年电动通航飞机投入商业应用,eVTOL实现试点运行,到2035年建成具有完整性的绿色航空制造体系,新能源航空器成为发展主流。
2023年12月,国家空管委组织制定了《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对各类空域划设和范围做了明确规定。同时,在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低空经济与生物制造、商业航天等被列为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地方层面,广州、深圳、合肥、成都等地均在大力发展低空经济。比如2023年12月,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低空产业创投基金正式签约落地,基金规模100亿元。同时,当地还发布了《广州开发区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而在法律层面,也有了更精细化的管理条例。比如自2024年1月1日起,《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正式施行。
“该管理条例对无人机怎么飞、怎么管、由谁管进行了明确规定,让从业者更清晰地知道了无人机怎样合法、合规地去操作,公司能够以什么样的商业模式进入赛道,对行业有直接的促进作用。”一位低空经济领域的创业者对21世纪经济报道说。
同时,技术突破也是eVTOL企业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带动电池、电机、电控三电技术的发展和突破,大疆等无人机厂商的成长同样带动飞控技术、分布式驱动技术的成熟。eVTOL企业对这些技术的应用,让产品变得更加成熟。
航空系、车企系创业团队各有所长
目前,eVTOL领域的创业团队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航空系背景团队,比如时的科技创始人黄雍威曾任空客中国工程中心总工程师,御风未来创始人谢陵曾在中国商飞上飞院工作多年,从事C919飞控系统核心研发工作等。
上述低空经济领域创业者对记者分析称,航空系创业团队的优势在于,具有飞机设计、适航认证、销售相关的经验积累。飞行器是对安全性要求很高的产品,产业经验有助于在产业过程中避免很多坑,减少试错成本、提高成功率。
第二种是车企系创业团队,包括小鹏旗下小鹏汇天、吉利汽车旗下沃飞长空等公司。车企系创业团队的优势在于,拥有三电系统方面的技术储备和资源积累,具备供应链优势。同时,也具备交通道路算法经验的积累。
关于eVTOL的具体商业应用场景,一位来自华控基金的投资人对记者表示,在旅游景区做低空观光,是消费者率先能够体验的场景。当更多eVTOL企业拿到适航证,行业开始大规模商用后,消费者可能在机场接驳等交通场景将eVTOL作为出行工具。
此前有消息称,深圳有望开通eVTOL跨城航线,搭乘该航空器或可实现15分钟从深圳到珠海的跨城之旅。据了解,深圳、珠海分列珠江两岸,汽车自驾单程可能需要两三个小时。
eVTOL作为出行工具普及还需要多长时间?张明焕表示,目前在中国市场,业内普遍认为,从整机的设计研发到取证平均需要五到六年的时间。所以eVTOL的规模化商用,可能会在2028年左右实现。对创业公司来说,这意味着前期需要很强的融资能力、自我造血能力与成本控制能力。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目前eVTOL在适航审定探索、产业链构建、基础设施建设、商业模式构建等方面仍存在难点,需要国内eVTOL创业企业逐步去面对并解决问题。
红杉种子、蓝驰、华控等投资机构提前布局
“对创投机构来说,目前大家都已经关注到eVTOL赛道的崛起,在积极去交流学习行业的相关内容,但出手还是偏谨慎的。”张明焕说。
一方面,目前的大环境中,创投机构的出手本身就更加谨慎。另一方面,eVTOL公司的商业化确实还需要一段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是否有足够的资金去支持创业公司发展,是需要谨慎考虑的。创投机构也希望选择最合适的时机,从而获得更好的投资回报。
据了解,目前出手比较积极的创投机构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在无人机产业链有所涉猎的投资机构,投资eVTOL将让机构在低空经济的布局更加全面而具有协同性。另一类是投资新能源汽车尝到过行业红利的机构,正在逐渐沿着新能源产业链布局的逻辑,投资eVTOL赛道。
华控基金很早就投资布局了军用特种类型的无人机,在跟业内专家的交流过程中,团队敏锐察觉,低空空域的逐渐放开将是未来趋势所在。于是,华控基金从2021年开始关注低空经济赛道,先后出手投资了无人机物流公司迅蚁科技、eVTOL企业沃飞长空。
据了解,迅蚁科技成立于2015年,是国内首家经民航局批准开展城市无人机物流商业运行的企业。沃飞长空成立于2017年,是吉利科技集团旗下一家专注于低空板块的公司,主营业务为载人eVTOL。目前,沃飞AE200eVTOL验证机获得民航西南地区管理局颁发的特许飞行证。
一位来自华控基金的投资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投资沃飞长空主要是由于四点原因。首先,公司核心团队拥有在国内外知名院所、跨国企业积累的多年研发和管理经验,以及丰富的海内外适航经验,技术实力受到团队的认可。
第二,在技术构型上,沃飞长空的倾转旋翼构型可能是未来最经济性的选择。相比多旋翼、复合翼构型的eVTOL,倾转旋翼构型具有经济有效性高、死重相对少、推力大等特点,在速度和航程上均具有优势。
但它的技术开发难度也相对更大,以往,倾转旋翼构型主要应用于美国军用直升机上,对机械的精密度要求非常高。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电动化技术的普及,以及电控技术在飞机上的应用,让中国公司有了弯道超车的机会。能做出倾转旋翼构型eVTOL的沃飞长空,由此获得华控基金的青睐。
第三,在产品进度方面,沃飞长空也推进得比较快,适航取证进度在业内领先差不多一年的时间。第四,吉利资源的加持,也给沃飞长空发展带来资源优势。比如,借助吉利的供应链资源去买电池、电机等零部件,有利于公司降低成本。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华控基金旗下亚太地区最大的公务航空企业华龙航空,运营着各大飞机制造厂商的主流机型,拥有数字化的航空器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和经验颇丰的专业团队,可以为沃飞长空AE200的持续适航工作提供支持。华龙航空在市场规模及链接终端的优势,可加速AE200在更多商业场景中的应用落地。未来,华控基金还会考虑在低空经济产业链上下游进行布局,比如投资产业链的核心零部件、基础设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