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出国留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有些学生出国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习和成就更好的自己。但是也有很多留学生向往国外自由的学习氛围。所谓的“快乐教育”,认为国外的学习压力没有国内大,所以他们一心想出国留学。国外教育真的很容易吗?下面就带你了解一下吧!
前央视《世界著名大学》节目的制片人谢娟在哈佛大学面试后回国。在一个教育论坛上,他告诉记者:在哈佛大学,没有白天和黑夜。在哈佛校园里,你可能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到处都能看到学生睡在校长的椅子上。
因为他们太累了,哈佛的课业很重。学生们只有很少的时间休息。在哈佛的餐厅里,他们几乎听不到声音。学生们端着盘子坐下后,经常吃东西,看书或者做笔记。气氛很安静。
在哈佛,一般学生能睡4个小时左右就不错了。沉重的学习压力让哈佛的学生很少有时间休息,但对于如此沉重的学习状态,哈佛的学生显然乐在其中。
因为他们知道,只要努力,自己的才华和理想都可以在哈佛实现。
在哈佛上大学有学术要求。哈佛的本科生每学期至少要修四门课,也就是说一年要修八门课。他们必须在四年内修完32门课程,并通过考试,才能达到毕业要求。
这只是书面要求,但哈佛的一贯传统是要求本科生前两年完成32门学科的核心任务,后两年主修专业课。时间很紧。
一般不是尖子班的学生很难在两年内学完32科。上课的时候,教授们的语速很快,学生们忙着记笔记,消化教授讲课的内容,恨不得一天能用两天。
一位现就读于哈佛的前北大学生说,他在哈佛一周的阅读量比在北大三个月的阅读量还多。因为哈佛的课程太多,教授们讲的课也很深刻,如果不提前预习,不查各种资料,学生很难跟上教授上课的进度。
一位哈佛校长曾对中美两国的教育说过这样的话:“中国的大学生太放松了。我们总是心疼中国学生为了高考吃了多少苦,但其实在美国的一些精英中学,学生的压力并不亚于中国学生。”
“我最不能理解的是,中国的学生一上大学就放松了。在美国,大学时期是学生努力学习最难的时候,而中国的学生则相反。”
在美国小学,老师不是优先教孩子多少知识,而是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在学习的过程中,美国教育认为动手、思考、感受是最重要的,直到高中、大学才学到很多知识。
在中国,幼儿园一开始是一种填鸭式的教育模式。老师致力于让孩子机械地复制各种知识,注重数量,不注重本质,不注重孩子的个性化发展,以此来激发孩子的一些创造力和探索能力。这样一来,长大后的孩子大多头脑僵化,只会模仿不会创新。
就每个国家的顶尖人才而言,他们都有着共同的强大创造力和前沿思维活力,这是中国学生的软肋。
美国教育的智慧在于:让孩子先去感受和思考,再去获取知识。这个时候,知识就变成了智慧。而智慧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创造力。
只要想成为精英,就得吃苦。所谓的快乐教育是思想上的差距,并不是真的好学。在美国,老师在孩子青春期注重激发和引导孩子对知识的好奇心,培养自己的学习乐趣,抱着渴望学习更多知识的心态去学习。这才是快乐教育的真正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