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分章节。对于自己的薄弱章节,要进行强化训练。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提高2019高考数学成绩的方法。希望对你有启发。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成绩?
方法1:
数学是分章节的!对于你的薄弱章节,要进行强化训练,总结技巧!一定不能忽视!数学里很多东西都是有联系的!“坎尼金定律”;桶内水位始终与最短的板(被围桶)相同。
人海战术!是的,人海战术很蠢,但恐怕是最有效的!数学,没见过那么多题,没做过那么多题,没有广博的知识和更多的技巧,想快速提高恐怕没那么容易!当然不要盲目做题,要有目标,有计划,有技巧!
老师是一种难得的资源!经常和老师讨论话题,不知不觉中,你的经验就大大积累了!
方法二:
1.坚决杜绝眼高手低,怕麻烦,不愿意动手做题的习惯。如果你想学游泳,你必须下水。想提高计算能力,就要动手解题;
2.讲究策略,优化操作流程,设计合理的算法。不合理的算法会导致计算量过大,必然增加误判的概率;
3.学会反思,反思错误的原因,反思算法;
4.养成良好的习惯,规范解题,认真书写,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5.运营能力说到底是运营技能逻辑思维的一种复合能力。技能需要通过更多的实践来掌握,而思维仅仅通过实践是不够的,还需要更多的思考、提炼和总结。
方法三:
首先,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建立一个学习数学的好习惯,会让你在学习中感到有序和轻松。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把老师传授的知识翻译成自己特有的语言,并永远记在脑子里。学习数学的好习惯有课前自学、上课注意、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问题、系统总结、课后学习。055-79000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建议可以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
第二,用好“一个笔记”和“一个笔记本”
笔记:做一个数学笔记。尤其是概念理解和数学规律的不同方面,老师在课堂上的课外知识。把你认为这一章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事例,以及你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以便日后弥补。
一份:建立数学纠错本。把平时容易出错的知识或推理写下来,以防再次发生。争取:发现、分析、纠正、预防错误,从而从反面更深入地了解正确的事情;郭朔有可能找出错误的原因从而对症下药;完整的问题答案和严谨的推理。
第三,背熟规律,梳理知识结构。
熟记最基本的数学规律,反复推导数学公式,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让你平时的操作技能达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定期梳理知识结构,形成板块结构,实行“整合包装”,如制表,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将常规练习分类,从个案到个案,从一个到多个,从多个到统一;使几类问题归纳在同一个知识方法中。
第四,开阔视野,增加兴趣。
看大量的课外书报,参加数学的课外活动和讲座,多做课外数学题,加强自学,扩大知识面。
第五,学习反思,举一反三。
做题后总要做一些“反思”。想一想这个问题涉及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巧是什么,数学思维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这么想,有没有其他的思路和解法,这个问题的分析方法和解法有没有在解决其他问题时使用过。
快速提高高中数学成绩的六种方法
1.背诵数学(简单而实用
这个技巧就是:不懂题,直接看答案,先背下来。这样一个问题通常只需要5分钟就能背下来,从量上来看,也能赶上成绩好的同学。猜猜看,伙计们,我开始背数学成绩提高了吗?结果我的成绩进步很快。高三的时候数学模拟考试成绩进入全国排名,今年考上了东京大学医学院。小我一岁的弟弟采用了我的方法,成为东京大学文学院建校以来第二个录取的应届学生。
无独有偶,1995年,北京大学文科状元段南也有类似经历。在北京四中读书时,她在高二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中只排在第30名,数学不及格。那么,她是如何提高数学成绩的呢?她说:我有自己学数学的一招,不一定对所有人都有用。仅供参考:背例题就能学好数学。我不喜欢问海战术。我喜欢从每种题型中找出一到两个典型的题型,“背诵”一两遍。理解了它们之后,看到难题,我就会举例子,设置在里面。
2.教科书和试卷应该标准化。
北京市第十三中学的尖子生冯说,她的成绩一直很稳定,但她打不过他们。她心烦意乱,不知道如何打破这种局面。直到有一天,她突然想到在试卷和教材之间转换角色。具体方法是:
试卷与教材“角色互换”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按照教材的顺序把试卷整理好,编好序号。因为试卷基本都是以课本为准,所以清理起来并不难。
第二步,在试卷开头写一个“导语”。主要内容有:一、本文考什么,二、与考试相关的知识要点。
第三步,在试卷的最后,写一篇“总结”,总结自己的考试情况,写出自己的知识缺陷。
冯说,把这些论文装订起来,反复阅读,比读课本更有乐趣。
先说课本和试卷的“角色互换”。冯对的做法是:
第一步,认真阅读教材。
第二步,读一段,以考题的形式总结一些问题。
第三步,把问题和参考答案写在笔记本上。至此,教材的试卷已经完成。
冯说,课本上的每一节或每一章,往往都有思考题,但把课本变成试卷,就比课本更详细了,一小段就能出一道题。
3.回来做课本上的题(尤其是课外班的课本)
清华大学的同学林玉对数学不好的同学有一个建议:干脆转过身来,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做好课本上的所有题。这样做的原因是:
第一,教材中的练习题是编教材的老师经过苦心考虑挑选出来的。都是最有代表性的题,最有代表性的题,最好的题,值得做的题。
第二:一般来说,课本上的习题特别注重与概念、公式、规律的联系。但是,数学成绩不稳定的学生的一个通病,就是对概念、公式、规律没有很好的把握。所以课本上的题还是值得做的。
第三,有些老师讲过课本上的习题,有些教学参考书有详细的讲解,这样更容易做对,从而增强自己的信心。
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山大学2001级硕士班的洪也有同感。他说:“第一,你先做课本上的题。第二,做题有一个“适度”的问题。”
4.先快后准(强烈推荐)
做数学题的两个基本指标是快和准。在解决快与准的矛盾时,不妨先求快后求准。他写道,他给自己做这道题计时,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然后修改试卷并平均分配
首先,如上所述,目前的考试将熟练程度纳入考虑范围。想得高分,就要保持一定的解题速度。
其次,从学习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做完一件事(虽然不完美)会让人有成就感。先有这种成就感再追求完美(少犯错)是符合人的学习心理的。
5.专攻大问题的技巧
从辽宁考入北京大学的蔡镇说,高考模考的时候,她的数学成绩总是在120到130分之间徘徊,她很苦恼。她问她的老师该做什么。老师沉思了一会说:“你最近的成绩稳定在120-130分之间。接下来就是争取稳定在130分以上。既然觉得选择题和填空题游刃有余,不妨多练习大题,提高自己解决难题的能力。我知道很多同学考不到高分的原因是期末题扣分。”
听了老师的话,蔡镇马上买了一本数学书,有16套题,只做大题,收获很大。经过这样的复习,蔡镇的数学成绩一下子提高了10 ~ 20分。
6.如何在考前突击数学?
以优异成绩被复旦大学录取的李奇,最后一个月复习了。诀窍是:
最后一个月,我只“看”了一下数学,看习题,复习资料。你一眼就能看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从不介意;如果看不出来,就在草稿纸上算,算出来就停下来,在问题前面打“”;高难度的综合题计算的比较正式,目的还是找思路。这种问题一直是有结果的,在问题前面标注了" "。三五天后,回头看,我毫无痕迹地抛弃了它;看看那些带“”的,一般能看出从哪里入手;如果有“”,如果还是看不出思路,就在草稿上算算,知道怎么做,然后停下来。
就这样,每次考试数学成绩一直比别人少20 ~ 30分的李奇,高考考了143分。难怪和田秀树很感慨地说,“数学好不好,其实跟学习方法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