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沙广盈 39深呼吸 收录于合集 #深科普 14个
▼
许多不配熬夜看球的打工人一觉醒来,发现热搜榜上#日本2比1反超西班牙#的词条赫然在列。这意味着日本队以小组第一的资格晋级卡塔尔世界杯16强,“亚洲之光”有望按照他们的设想继续杀进8强,创造新纪录。
球迷们一边在感叹日本队在3分钟内连进两球,另一边也在对他们打进的第二个球议论纷纷:从肉眼上看,当时的球已经出底线,而且在某些角度看来,出界还颇为明显,可实际上VAR判定,皮球还有1.8毫米在界内,这个进球有效。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01
视野会限制注视空间范围
人眼所看到的,不一定就是真相。
人眼的结构与照相机的原理相同,眼睛要通过无数次精细的眼部调焦运动,才能保证看清不同距离的物体。体检时常用的视力表,用于检测眼睛的清晰度,而视野则代表广度,它指的是眼球不动时向前注视一点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 图:锐景视觉
通俗点讲,就是说人们的视野是有限的。通常,双眼可视角度为120°,超过120°的范围是眼睛的余光,日常用眼最舒服的范围是40°-60°,当人眼专注观看时,有效视野约为25°。在头部、眼球不动,观看正前方一点的情况下,能看到的空间范围称为静视野,可以转动头部观看的称为动视野,最大范围可达220°。
一篇关于学生裁判员的论文表示,从眼睛的生理机制看,当眼睛看6米以外的东西时,两眼的视轴是平行的,随着目标的移动,视轴逐渐向鼻中线会聚,视野也随之缩小。
另外,很多人会担心小眼睛看到的视野比大眼睛要窄,实际上两者并无关联。
02
人总是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
日本队这个进球,不仅将西班牙队挤到了小组第二的位置,更是让同组的德国队本届世界杯之旅就此终结。也有球迷不愿相信,对形势起了如此大“作用”的竟是这一“出界球”。
◎ 图:123rf
“网红”罗翔老师曾讲过:“人往往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而不在乎真相。”也因此,他不喜欢在网上进行辩论,觉得辩论无法让对方真正地认同。
其实这番言论早在法国启蒙运动时期就有学者提出。后来,英国哲学家罗素指出:“人是轻信的动物,人必须相信一些什么。在没有好的理由可以相信的时候,人便满足于相信糟糕的理由。”
无可厚非,只要给出刺激的信息,人们脑海中就会立刻生出条件反射,筛选掉自己不喜欢的,而选择自己愿意相信的。
编辑|廖颖瑶
编审|梁中明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