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网 百科 高考物理实验题题型全归纳(高考物理实验专题讲解)

高考物理实验题题型全归纳(高考物理实验专题讲解)

高考物理实验的题目,在试卷二里总被学生说特别难。以下是准备高考的学生必须知道的物理实验总结。欢迎阅读!

掌握20个高中物理实验的总结

1.长度测量

能使用游标卡尺和螺旋千分尺,并掌握其测量长度的原理和方法。

2.研究匀速直线运动。

纸带铺在右边的计时器上。选择点比较清晰的,舍弃一开始比较密集的点,从方便测量的地方取一个起点O,然后取一个计数点A,B,C,D.(每五个间隔)。测量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s1、s2、S3…使用铺好的纸带,您可以:

(1)求任一计数点对应的瞬时速度V,如

(其中T=50.02秒=0.1秒)

用“逐步方法”找出A:

利用上图中任意两个相邻的位移求A,例如

利用v-t图像求A:求A、B、C、D、E、F各点的瞬时速度,在右边画出v-t图,其斜率为加速度A。

需要注意的事项

1.每隔五个时间间隔取一个计数点,这样很容易计算出加速度。

2.计算点数时应确保至少有两位有效数字。

3.探究弹性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胡克定律)探究实验

使用右图中的装置,改变钩码的数量,测量弹簧总长度和张力(钩码总重量)的相应值,并填入表格中。计算相应弹簧的伸长量。在坐标系中画点,根据点的分布作出弹力F随伸长量X变化的图像,从而确定F与X的函数关系,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和单位。

在这个实验中,要注意区分弹簧的总长度和弹簧的伸长量。对于探索性实验,尽量根据所描点的趋势来确定函数关系。这与验证性实验不同。)

4.验证力平行四边形法则

目的:实验研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器材:方板、白纸、图钉、橡胶条、弹簧秤(2块)、直尺和三角板、细铁丝。

在这个实验中,用两个互成角度的力和另一个力产生同样的效果,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确定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得到的合力是否等于这一个力。如果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相等,则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得到验证。

注意事项:

1.使用的弹簧秤是否完好(是否在零刻度),拉的时候尽量不要和其他部件接触产生摩擦力。拉伸方向应与轴方向相同。

2.实验要在同一水平面上。

3.节点的位置和线方向要准确。

5.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O /N-2r)即可。马鞭OM m2?OP=m1?因为v1、v1/、v2/都是水平方向,垂直下落高度都相等,所以它们的飞行时间相等。如果以这个时间为时间单位,那么球的水平射程值就等于它们的水平速度。在右图中,它们分别由OP、OM和O /N表示。所以只需验证:m1

注意事项:

(1)必须使用质量较大的球作为入射球(保证碰撞后两个球都向前运动)。想知道为什么吗?

The事件球每次都应该从滑道上的相同位置滑下。

(3)球落点的平均位置要用指南针确定:用尽可能小的圆圈出所有落点,圆心就是落点的平均位置。

(4)使用的仪器有:天平、刻度尺、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碰撞测试仪、复写纸、白纸、重锤、两个直径相同但质量不同的球、圆规。

6.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用追踪法)

目的:从上一步可以清楚地看出,平抛是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的复合运动,物体的初速度可以

这个实验的关键:如何得到一个物体的轨迹(讨论)

该测试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有:

(1)滑槽末端的切线必须是水平的。

用重锤线检查坐标纸上的垂直线是否垂直。

(3)以滑槽末端的点为坐标原点。

(4)每次,球应在静止时从滑道上的同一位置滑下。

(5)如果用白纸,则以滑槽末端的点为坐标原点,在滑槽末端挂一条重锤线。先用重锤线方向确定Y轴方向,再以直角三角形为X轴画水平线,建立直角坐标系。

7.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验证自由落体过程中的机械能守恒。纸带的左端是用夹子夹住重物的一端。

(1)多做实验,选择清晰的痕迹,用接近2mm的纸带测量第一点和第二点的距离。

用刻度尺测量0到1、2、3、4、5点的距离h1、h2、h3、h4、h5,用“匀速直线运动中间的瞬时速度等于本次位移中的平均速度”计算2、3、4点对应的瞬时速度v2、v3、v4,验证2、3、4点对应的引力势能MGG的减少。

由于摩擦和空气阻力,本实验的系统误差总是使

本实验不需要从布设的点中取计数点。不需要测量重物的质量。

注意事项:

1.先打开电源,等定时器工作后再放纸带。

2.确保第一击是一个明确的点。

3.测量下落高度必须从起点开始。

4.因为阻力,所以略小于

5.在这个实验中,不需要测量物体的质量(没有天平)。

8.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可以结合各种运动来考察。

在这个实验中,使用了刻度尺、卡尺和秒表(生物手表的脉冲)的读数,1米长的单摆称为秒摆,周期为2秒。

摆锤长度的测量:

让单摆自由下垂,测摆线长度L/(读0。1mm),用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直径(读数为0.1mm)计算半径R,则摆长L=L/R。

摆动开始时应注意:摆动角度应小于5(保证简谐运动);

摆动时,悬挂点要固定,摆动不要变成圆锥摆。

当摆球经过最低点(平衡位置)时必须开始计时(倒数法),

测量单摆做30到50次完整振动所需的时间,并计算周期的平均值T。

通过改变摆长重复几次实验,计算每次实验得到的重力加速度,然后求这些重力加速度的平均值。如果没有足够长的刻度尺来测量摆长,是否可以通过改变摆长来获得加速度?

9.用油膜法估算分子大小。

实验前应预先计算出每滴油酸溶液中纯油酸的实际体积:首先要知道配制的油酸溶液的浓度,然后用量筒和滴管测量每滴溶液的体积,从而计算出每滴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V。

油膜面积的测量:待油膜形状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板上,用彩色笔画出油膜形状;将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以边长为25px的正方形为单位通过四舍五入计算油膜面。

10.用描迹法在电场中面画等势线。

目的:用恒定电流场(DC电源接圆柱形电极板)模拟静电场(等量不同电荷)来描绘等势线。

实验中使用的安培计是一个中间零刻度的安培计。实验前应确定电流方向与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按图1或图2连接电流表、电池、电阻和导线,其中R为R

3.如果使用伏特计来确定电势参考点,应选择高内阻伏特计。

1.测量金属的电阻率(使用螺旋千分尺练习)

被测电阻丝的电阻(一般为几欧姆)较小,所以选择电流表外接方式;可以确定电源电压、电流表、电压表的量程不能太大。本实验不要求电压调节范围,但可以选择限流电路。因此,选择了下面左侧所示的电路。开始时,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点应在右端。本实验中通入的电流不宜过大,通电时间不宜过长,以免电阻丝升温后电阻率发生明显变化。

实验步骤:

1.用刻度尺测量电线长度。

2.用螺旋千分尺测量直径(或累加法),并计算横截面积。

3.外接限流法测量金属线电阻。

4.设计实验表格记录数据(难点)。注意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

原则

12.描述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

设备:电源(4-6v),DC电压表,直流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小灯泡(4v,0.6A 3.8V,0.3A)插座,单极开关,若干电线。

注意事项:

由于小电珠(即小灯泡)的电阻较小(约10),应选择电流表的外接方式。

小灯泡的电阻会随着电压和灯丝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低电压时温度随电压变化明显。所以在低压区,电压和电流要取几组,所以得到的U-I曲线不是一条直线。

为了反映这一变化过程,

灯泡两端电压要从零逐渐升高到额定电压(电压变化范围大)。所以滑动变阻器必须调压连接。

在上面的物理图中,应该选择右边的那个,

开始时,滑动触点应位于最小分压端(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零)。

由实验数据得到的I-U曲线如图所示,

说明灯丝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也就是说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如果使用U-I曲线,则曲线的弯曲方向相反。)

如果选用标有“3.8V 0.3A”的小灯泡,电流表的量程应为0-0.6A;一开始电压表要选择0-3V的范围,当电压调整到接近3V时,再切换到0-15V的范围。

13.将电流表转换成电压表。

微米换算成各种米:关键在于原理。

首先要知道微安的内阻Rg,全偏置电流Ig,全偏置电压Ug。

步骤:

(1)用半偏法测量仪表的内阻Rg;最后要对比修改表。

(2)电流表转换成电压表:串联电阻分压原理。

(n是范围的扩展倍数)

(3)找出修改后刻度盘的读数。

(Ig为全偏置电流,I为表盘电流的刻度值,U为改装仪表的最大量程,为改装仪表对应的刻度)

(4)电压表的正确修改(电路图?)

(5)更改表A:串联电阻的分流原理

(n是范围的扩展倍数)

(6)改变欧姆表的原理

两个探头短路后,调整Ro使仪表指针完全偏置,从而得到Ig=E/(r Rg Ro)

连接被测电阻Rx后通过电表的电流为Ix=E/(r rg Ro Rx)=E/(Rx in r)。因为IX对应Rx,所以可以表示测得的电阻。

14.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当外电路断开时,电压表测得的电压U就是电动势E U=E。

原理: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E=U Ir,

(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

计算单组数据,误差较大。

应测量多组(U,I)值,最后计算平均值。

(3)用作图法处理数据,(U,I)值列表,在U-I图中追踪点,最后从U-I图线中得到更精确的E和R。

本实验电路中电压表指示准确,电流表指示为

其在U轴上的截距为电动势E(对应I=0),其斜率的绝对值为内阻r。

(特别说明:有时纵坐标的起点不为0,求内阻的一般公式应为。

为使电池端电压变化明显,电池内阻应较大(选用使用一段时间的1号电池)。

15.探索多用途电力黑匣子中的电气组件。

熟悉刻度盘和旋钮

了解电压表、电流表、欧姆表的结构原理。

电路中电流的方向和大小与指针偏转的关系

钢笔插入红色的“”;该笔插有黑色的“一”,并连接到内部电源的正极。

理解:半导体元件二极管单向导通,正向电阻小,反向电阻无穷大。

步骤:

用DC电压量程(并选择合适的量程)将两支笔分别接触A、B、C两点,从刻度盘上的第二刻度线读出测量结果,测量每两点间的电压,并设计表格记录。

用欧姆档分别接触A、B、C两点的红黑探针(并选择合适的量程),从刻度盘欧姆刻度的刻度线读取测量结果,测量任意两点间的正负电阻,并设计表格记录。

16.练习使用示波器(阅读更多教科书)

17.传感器的简单应用

传感器承担着采集信息的任务,在自动控制和信息处理技术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

如:自动报警器、电视遥控接收器、红外探测器等。都离不开传感器。

传感器是一种将其感受到的物理量(力、热、声、光)转换成便于测量的量(一般为电学量)的元件。

工作流程:

通过某一物理量的敏感元件,将所感测的物理量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便于使用的信号。转换后的信号经过相应的仪器处理后,可以达到自动控制等各种目的。热敏电阻,其电阻在温度升高时迅速减小,光敏电阻,其电阻在光线照射时减小,导致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变化,实现自动控制。

光电计数器

集成电路是将晶体管、电阻、电容等电子元件及其相应的元器件制作在一个小小的半导体芯片上,使之成为具有一定功能的电路。这是一个集成电路。

18.测量玻璃的折射率。

实验原理:

如图所示,入射光AO从空气中进入玻璃砖,经过OO1,然后向O1B方向出射。使正常的NN1、

那么根据折射定律

对实验结果影响最大的是光波在波玻璃中的折射角。

应采取以下措施来减少误差:

1、玻璃砖的宽度宜大一些,在上面。

2.入射角在15到75的范围内。

3.纸上画的两条直线要尽可能精确,要与两个平行的折射面重合,这样才能更好地确定入射点和出射点的位置。

4.实验过程中不要移动玻璃块。

注意事项:

握住玻璃砖时,不要触摸光滑的光学表面,只能触摸粗糙的表面或边缘。

严禁以玻璃砖为尺画玻璃砖接口;实验过程中,玻璃砖和白纸的相对位置不能改变;

插针要垂直插在白纸上,玻璃块每边两个插针之间的距离要大一些,以减少确定光路方向带来的误差;

入射角应较大,以减少测角误差。

19.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设备:

光具座、光源、学生电源、导线、滤光片、单缝、双缝、遮光管、毛玻璃屏、测头、标尺、相邻两个亮(暗)条纹之间的距离;用测头测量a1和a2(使用累加法)测得N条明(暗)条纹间的距离A,计算双缝干涉:条件F相同,相位差不变(即两束光的振动步长完全相同)。当它们的相位是r时呢

外接系统误差是由电压表的分流引起的,测量值总是小于真实值。对于小电阻,应采用外部连接。内接线法的系统误差是由电流表的分压引起的,测量值总是大于真实值,因此对于大电阻应采用内接线法。

如果无法估计被测电阻的电阻值,可以使用试触法:

如图所示将电压表的左端接到A点,第一次将右端接到B点,第二次接到C点,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变化。

如果电流表读数变化较大,说明被测电阻较大,应采用内接法测量;

如果电压表的读数变化较大,则被测电阻较小,应采用外法测量。

(这里的大变化是指相对变化,即 I/I和U/U)。

(1)滑动变阻器的连接

滑动变阻器也有两种常用的连接方式,A和B: A称为限流连接,B称为分压连接。

分压法:被测电阻上的电压可以在很宽的范围内调节。

当要求电压从零开始调节,或要求电压调节范围尽可能大时,应采用分压连接方式。

采用分压接线方式时,滑动变阻器应具有较小的电阻;“以小制大”

当使用限流连接时,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应接近被测电阻。

(2)物理图连接技术

无论是分压连接还是限流连接,都要先连接伏安部分;

限流电路:

只需用笔画线作导线,从电源正极开始串联电源、钥匙、滑动变阻器、伏安法(注意仪表的正负极和量程,滑动变阻器要调到最大阻值)。

分压电路,

先把滑动变阻器的电源、钥匙和所有的电阻丝用导线连接起来,然后在滑动变阻器的电阻丝两端选择任意一个接头,比较接头和滑动触点的电位。

根据电流表的正负极连接两点之间的伏安部分。

20粒子散射实验(第2卷,第257页)

整个装置被放置在真空中。荧光屏可以沿图中的虚线旋转,以计数分散在不同方向的粒子数。观测结果表明,大部分粒子通过金箔后仍按原方向运动,但少数粒子偏转较大。

28种题型的知识点汇总

1.“圆周运动”的突破;关键是“找到向心力的来源”。

2.“平抛运动”的突破;关键是两个矢量三角形(位移三角形和速度三角形)。

3.“类似平抛动作”的突破;合力垂直于速度方向,合力是恒力!

4.“拉绳问题”的突破;是关键速度的分解,这个速度是分解出来的。(“实际速度”是指“接近速度”,接近速度应位于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上,即应分解接近速度)

5.“万有引力定律”的突破;关键是“两大理念”。

(1)F=mg适用于任何情况。注意,如果是“卫星”或“类卫星”物体,G应该是卫星所在的那个。

(2)F万=Fn仅适用于“卫星”或“类卫星”

6.万有引力变轨定律的突破;通过离心和向心来理解!(关键词:加速、减速、喷火)

7.寻求各种恒星“第一宇宙速度”的突破;关键是“轨道半径就是行星半径”!

8.应力分析的突破;“防泄力”:寻找施力对象,如果没有,则力不存在。

“防止多力”:按顺序进行应力分析。(区分“内力”和“外力”;内力不会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外力会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9.三个常见力平衡问题动力学分析的突破:

13.“动力学”问题的突破;看到“压力”就分析“运动”,看到“运动”就想到“压力”。

14.判断正反工作的突破口;

(1)看F和S的夹角:夹角为锐角的做正功,为钝角的做负功,为直角的做无功。

(2)看F与V的夹角:夹角为锐角的做正功,为钝角的做负功,为直角的做无功。

(3)看是“动力”还是“阻力”:如果是动力,就做积极的工作;如果是阻力,就做消极的工作。

15.“游标卡尺”和“千分尺(螺旋千分尺)”读数突破;把握两种尺子的含义,即“动尺中的10等分、20等分、50等分是指主尺上最小刻度的10等分、20等分、50等分”,然后先通过主尺读出整数部分,再通过动尺读出小数部分。特别关注组。

16.解决物理图像问题的突破口;方法一:定性方法;先看纵横坐标及其单位,再看纵坐标如何随横坐标变化,再看特殊点和坡度。(如果这个方法能解决,就是最快的解决方法。)第二种方法:定量法;列出数学函数表达式,利用数学知识和物理定律直接求解。(这种方法是在定性方法解决不了的情况下,定量得出的,是最准确的。)如“U=-rI E”“y=kx b”。

17.对(重力势能、电势能、电势、电势差)概念理解的突破;重力场和电场的比较(高度-电势,高度差-电势差)

18.电容电路动态分析的突破:用公式C=Q/U=s/4kd E=u/d=4kQ/s

19.闭路动态分析的突破:先写出公式I=E/(R r),然后从主干道到分支道,由不变量判断变差。

20.楞次定律的突破;(“阻碍”;“改变”)(时间在我遇见她之前很久,但在我们分手之后更久!)即“新磁场阻碍了原磁场的变化”

21.“环电流”和“小磁针”的突破;平等相待。如果把环形电流等效成一个小磁针,就可以根据“同极相斥,异极相吸”来判断环形电流的运动。如果将小磁针等效为一个圆形电流,则可以根据同向电流相吸,异向电流相斥的原理来判断小磁针的运动。

2.“小磁针指向”判断最佳突破;画出小磁针所在的磁感应线!

23.复合场中物理“最高点”和“最低点”的突破:与合力方向一致的直径两端是物理上的最高点(最低点)。

24.处理洛仑兹力突破;“以中心为圆心,求半径,画轨迹,建直角三角形”

25.解决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圆周运动的突破;有一半是画轨迹,所以画图一定要严格规范才能找到几何关系。另一半是列方程。

26.“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的突破;重力和电场力(均匀电场)都是恒力。如果粒子的“速度(大小或方向)发生变化”,“洛伦兹力”就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粒子的运动和受力!

27.电磁感应现象的突破;两个典型的实用模型:“棒子”:E=BLv;右手法则(判断电流方向);“导体切割磁干的部分”相当于“电源”和“圆”:e=n/t;楞次定律(判断电流方向);“导体在变化磁场中的部分”相当于“电源”

28.“霍尔元件”中判断电位高低的切入点:谁动谁受洛伦兹力!也就是说,运动的电荷(无论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受到洛伦兹力的作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高考物理实验题题型全归纳(高考物理实验专题讲解)

中国投资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高考物理实验题题型全归纳(高考物理实验专题讲解)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高考物理实验题题型全归纳(高考物理实验专题讲解)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