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差是不是让你在即将高考的时候觉得特别烦?下面就由小编来为你解答如何快速提高高三物理成绩。欢迎阅读!
高中物理复习应注意的三点
高中物理复习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利用暑假全面复习教材,复习原笔记及相关例题,巩固所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2)9月至春节前后,对各单位知识点进行分析总结,明确概念之间的关系、物理规律的应用、基本解题方法;
(3)3-4月进行专项强化训练,查漏补缺,总结典型物理问题所蕴含的思想方法,做到全面、扎实、系统、灵活;
(4)5月份进行综合复习训练,进行模拟强化,将知识整合系统化,进一步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复习方法
(1)注重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复习,总结各单元的知识结构网络,熟悉基本物理模型,通过实践完成对基本概念的辨析理解和基本规律的综合运用;
(2)注意解决物理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如外推、等价、对称、理想、假设、逆向思维、类比、迁移等。应认真把握和运用;
(3)通过一题多解、多题一题、多题一题等形式。举一反三,举一反三,举一反三,对重点热点话题真正做到融会贯通;
(4)通过画图快速记笔记,整理易错点,定期训练笔记“读题”,掌握重要物理规律的应用。如:动能定理的应用,用镜像法解决物理问题,极限临界问题的分析判断等。
处理好几个关系。
(1)处理好教材和复习资料的关系,以教材为基础,利用好复习资料,掌握物理问题的主要分析方法和解题技巧,突出查漏补缺;
(2)处理好解决问题与能力培养的关系。高考物理题往往以不同的情境或不同的角度考查同一个知识点。新题型要科学有效应用,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对疑难怪题不能特殊处理;
(3)培养良好的思维和学习习惯,要认真审题,区分背景材料,发掘隐藏条件;要明确研究对象,通过绘制示意图建立清晰的物理场景,在解决问题时注意科学规范;
(4)处理好理论与实验的关系,掌握基本仪器的使用,加强物理实验思想、原理、方法和技能的训练,注重运用物理知识、原理和方法解决生活和生产科技中的开放性实际应用问题。
要学好高考物理,就要培养这些思想。
逆向思维方法
逆向思维是解决物理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对于一些问题,常规的思维方法会非常繁琐,甚至无法解决。而运用逆向思维,即以运动过程的“终态”为“初态”,逆向研究问题,可以使物理情境更简单,物理公式简化,从而使问题容易解决,事半功倍。
对称方法
对称是事物变化时的不变性。在自然界和自然科学中,存在着美丽和谐的对称现象。利用对称性解题时,有时可能一眼就看到答案,大大简化了解题步骤。从科学思维方法的角度来看,对称性最突出的作用是启发和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用对称法解题的关键是敏锐地看到和把握事物在某一方面的对称性,这往往是解题的捷径
假设法是先假设一定的条件,再推理。如果结果与假设现象一致,则假设有效;否则,假设不成立。解决物理试题常用的假设有假设的物理情境、假设的物理过程、假设的物理量等。用假设的方法处理一些物理问题,往往能突破思维障碍,找到解决问题的新途径。这种方法常用于分析弹力或摩擦力的存在和方向。
整体隔离法
物理练习经常涉及不止一个单一的对象、一个孤立的过程或一个单一的问题条件。这时,所涉及的多个对象、过程和未知量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这种以整体为研究对象的解题方法称为整体法。从整体中抽取一部分(如一个对象或一个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称为隔离法。
图解法
图示法是根据问题的意思做出一个图形来确定正确答案的方法。它简单、清晰、直观。用它来定性分析一些物理问题,可以事半功倍。特别是这种方法常用于解决一个物体上三个力的平衡问题(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不变,另一个力的方向不变)。
转换方法
有些物理问题由于运动过程复杂或受力分析困难而难以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系或研究对象要根据运动的相对性或牛顿第三定律进行转换,这种方法称为转换法。应用这种方法,可以使问题化繁为简,求解过程一目了然。
程序方法
所谓程序法,就是按时间顺序分析题目给出的物理过程,正确划分不同的过程,针对每个过程具体分析速度、位移、时间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每个过程的具体特点,通过做方程来解题。用程序法解决问题,关键是要正确选择研究对象和物理过程,要注意两点:一是注意速度关系,即第一个过程的终速是第二个过程的初速;二是位移关系,即各段位移之和等于总位移。
极端法律
对于一些物理问题,由于物理现象涉及因素多,过程变化复杂,学生往往很难洞察其变化规律并迅速做出判断。但是,如果把问题推到一个极端状态或者特殊状态去分析,问题会立刻变得清晰直观。这种解题方法叫极端思维法,也叫极端法。
用极端思维解决物理问题,关键是要考虑问题会被推到哪个极端,也就是选择一个好的变量。所选变量在变化过程中要有一个极值或临界值,然后从极值状态分析问题的变化规律,从而解决问题。
有些问题直接计算的时候可能会很复杂。如果代入一个符合物理规律的特殊值,就会做出快速、准确、灵活的判断。这种方法特别适合选择题。如果选择题中的选项具有参考性或互斥性,使用极值法更容易选出正确答案,这就凸显了极值法的优势。加强这种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极值法
常见的极值问题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指出一个物理量有极值,求其极值;另一种是求一个物理量的极值,然后以此为依据解决相关问题。
物理极值问题的两种典型解法。
(1)第一种解法是分析问题给出的物理现象所涉及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明确问题中的物理量在什么条件下是极值,或者极值出现时的物理特征是什么,然后根据这些条件或特征求极值。这种方法突出了t的物理本质
算术;几何平均法,即
a、如果两个变量之和是某个值,当这两个数相等时,它们的乘积取最大值。
b,如果两个变量的乘积是某个值,那么当这两个数相等时,它们的和取最小值。
用二次函数的判别式求极值一元二次方程ax2 bx c=0(a0)的根的判别式有如下性质:
=B2;4ac0;这个方程有两个实数解;
=B2;4ac=0;这个方程有一个实数解;
=B2;4ac0;这个方程没有真正的解。
利用上述性质,我们可以求出可以转化为ax2 bx c=0形式的函数的极值。
估计方法
一般物理估算是指根据一定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利用物理方法和近似计算方法,粗略地计算出物理量的大小或范围。物理估算是一种重要的方法。有些物理问题可以在满足精度的前提下,用近似方法简单处理;有些物理问题,由于自身条件的特殊性,不需要也无法精确计算。在这种情况下,估算成为一种科学而实用的特殊方法。
守恒思想
能量守恒、机械能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等守恒定律,都反映了自然界的一个本质规律。“恒”。学习物理知识是为了探索自然的物理规律,那么什么是自然的物理规律呢?在千变万化的物理现象中,不变的“物”是决定事物变化发展的本质因素。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正是因为物质世界中存在大量的守恒现象和定律,才给我们提供了处理物理问题的守恒思想和方法。能量守恒、机械能守恒等守恒定律是我们处理高中物理问题的主要工具。分析物理现象中能量和机械能的传递和转化,是解决物理问题的主要思路。在复杂的物理过程中,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抓住不变的因素。
高中物理高中物理学习方法
一、原因分析
1.初高中物理知识的差异。
(1)初中物理具有形象性、直接性、体验性的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通过观察现象和演示实验,学生可以建立物理概念,理解其规律,获得定性知识。高中物理的特点是概括性、间接性、逻辑性,抽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比如摩擦力产生的条件,静摩擦力的方向,受力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瞬时速度,加速度等。高一物理中提到要求学生有很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很难适应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飞跃。
(2)初中物理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计算非常简单,而高中物理不仅需要定性分析,还需要大量复杂的定量计算。刚进入高一的学生,对这种从质变到量变的突然转变并不适应。
(3)初中物理习题以简单的理论和算术计算为主,高中物理习题以逻辑推理代数计算为主,广泛使用三角函数、直角坐标系、相似三角形和方程解决物理问题。高中力学中有很多向量,比如力、速度、位移、加速度等。学生首先要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确定向量方向,然后选择正方向,简化为代数运算。这一步本身就要求学生对向量有正确的理解。其次,标志的使用是多样化的。在高中物理的分析计算中,'和-号'使用广泛,含义不同,不能混淆。比如,',-'可以表示矢量的反方向,过程的方向,势能的大小和变化等。这让很多同学很困惑。他们把物理运算看作纯数学运算,分不清',-'的物理意义,也分不清d
(1)思维转换困难。根据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理论,中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具体操作阶段向形式操作阶段过渡,即从初步的逻辑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初中生的思维处于具体操作阶段,此时可以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但仍然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撑。初中物理学的是实物,物理知识也是基于形象思维。初中物理学习内容基本适应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而高中物理的研究对象多为理想模型,要求学生更多地利用抽象思维来获取物理知识,要求学生在头脑中将形式与内容分开,离开具体的事物,根据假设进行逻辑推导。大部分高一学生的抽象思维正在由经验思维向理论思维转变,其中经验思维仍占主导地位,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依赖于具体的经验材料,不擅长理论推导。但是高中物理有严格的推理体系,一直强调抽象思维。学生的思维水平很难马上适应高中物理思维的抽象水平,很难进一步学习物理。
(2)先入为主的障碍。据调查,在进入高中之前,超过50%的学生被告知'高中物理难学',特别是在'一般'学生中(占70%),而'好'和'差'学生较少(分别占15%和22%)。可以看出,在对高中物理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害怕物理。这种先入为主的人为因素,让学生感到害怕,对自己能否学好物理产生动摇,失去信心,给高中物理教学制造无形的障碍。
(3)认知结构的重构。与初中物理相比,高中物理是一门包容性更强的优势知识。优势知识的学习要重组认知结构,以已有的相应的从属知识为生长点,去理解和支持新的优势知识。掌握了上位知识,就不难记忆或推导出下位知识。但是,原有的知识结构往往会阻碍认知结构的更新。经验误差和原有知识的负反馈影响正确概念的形成。第一,学生原有的日常生活知识,包括许多肤浅的或错误的知识,影响了他们学习新的物理知识的能力。比如‘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并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很多同学,从‘物体不拉不推就不能动’的错误观念出发,得出物体滑上斜坡的过程中一定有拉力或推力的结论;飞行中的子弹肯定有向前动量的作用之类的错误结论。第二,‘相关知识’的影响。学生在初中所学的简单概念和规律没有很好地掌握或形成‘思维定势’,影响了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比如混淆作用力、反作用力和两个力的平衡;放在斜面上的物体的重力被认为等于斜面对物体的支撑力。第三,‘相似经历’的影响。熟悉简单的物理知识和新的物理知识混淆了。
3.学生学习方法的误区。
初中生习惯了老师对物理更多的讲解和详细的讲解,自始至终都渴望解决物理问题。老师经常给学生指出重点和难点,要求他们记忆。他们很少考虑如何引导学生努力学习,设置物理情景,分析物理过程。学生逐渐养成了死记硬背的僵化学习方法。高中物理学习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主动地获取知识。教师在教学中主要以讲课为主,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完整的物理场景,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和总结课堂上所学知识,独立完成实验,
由于先入为主的障碍,许多学生在进入高中之前就对学习物理失去了信心。同学们应该清楚,高中物理的内容和初中大致相同,只是比初中深一点而已。至于原子物理,一方面内容浅薄,另一方面在教科书中所占比重较小,不必害怕,也不必紧张。如果学生的心理没有失衡,他们就会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
2.做好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过渡。
与初中相比,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很大的增加,所研究的物理现象也更加复杂。在分析物理问题时,不仅要从实验入手,更要从物理模型的建立入手,多方面、多层次地探索问题。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这就要求学生掌握归纳、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方法,尤其是科学想象。
比如初中物理,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有速度(速度)、距离、时间;高中物理中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有速度、位移、时间、加速度等。其中,速度、位移和加速度是除了大小和方向之外的矢量。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适应新知识,分清速度与速度、位移与距离的区别,引导学生掌握建立坐标系、选择正方向,然后列出运动学方程的研究方法。用新知识、新方法调整和替代原有的认知结构。避免人为的“弯路”,提高物理学习水平。
3.做好学习方式的过渡。
(1)做好课前预习工作。高中物理相对来说比较难。提前预习对课堂学习和心理稳定有很大帮助。所以一定要做好课前预习的准备。
(2)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高中物理课内容丰富,逻辑性强,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积极思考,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3)学会比较、总结、整理知识。比如自由落体运动和垂直向上抛掷运动,都可以归结为匀速变速运动,遵守同一个基本规律。
(4)上课做笔记,每章总结。按照老师的要求,养成记录和整理笔记的习惯,做好知识的落实。而归纳总结可以使知识有条理有系统,找出知识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