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一天天临近,高考后的志愿填报也是广大考生关心的问题。下面列举一些高考志愿填报的注意事项。希望对你有帮助!
自愿的三个要素
首先,选择专业
搞清楚专业“学”什么?你将来会做什么?"
1.了解专业内涵,如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要求、研究领域等。通过普通高校招生简章。
2.课程设置,各专业学习年限。
3.专业就业方向,毕业后能从事什么工作,能在哪些行业发展。
4.毕业生就业情况,看似热门的专业,就业率不一定高。
5.高校的开设,要了解哪些学校开设这个专业,是否在本省(市、区)招生等。
第二,选择大学
1.综合分析考生个人和家庭的特点和需求。
学习基础
兴趣
活动体验
未来研究的区域偏好
职业兴趣
毕业期望
父母对子女未来学历的期望等
2.了解目标大学和目标专业。
不要盲目相信大学排名。
尽可能开展实用研究。有条件的可以提前到目标院校实地考察,了解目标专业的招生标准、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毕业去向等信息,同时感受校园氛围。
联系目标大学的学生和毕业生,了解他们对专业的感受和评价,分享他们对母校的印象。
第三,参考往年分数
在哪里可以找到分数?
1.大学招生网。一般会公布往年的录取情况,数据比较准确。
2.高校招生宣传资料一般包含往年招生计划、录取分数线等信息。
3.各省(市)招办提供的志愿填报相关信息,如北京市招办每年向考生发放的《录取分数分布统计》(俗称“大本”)。
4.一些省(市)招生办提供的数据中可能包含一些特殊类型学生的录取分数线,要筛选掉。
注意年龄现象。
“年大”现象是指上一年报考人数多,录取分数线高,导致当年报考人数减少,录取分数线下降。
实行平行志愿后,大小年现象有所减弱,但仍有影响。研究大小年的规律,有助于把握和预测今年的录取分数线和投档线的差异。
高考志愿填报的十大误区
误区一:我觉得平行志愿可以多次投档,没有先后顺序。
对策:深入研究平行志愿政策。
解析:平行志愿的特点是“分数优先,服从意志,多次查找,一次投档”。平行志愿6所院校只担任一个志愿,只享受一次投档机会。考生一旦投档,即使退档,也不能在此轮投档其他院校。
平行志愿填报院校也是有顺序的,平行志愿的填报在分数优先的前提下遵循志愿顺序。投档时,电脑从考生的第一志愿院校开始搜索。如果考生第一志愿院校报“低”,即使后来以自己的分数报了“高”学校,也只能被第一志愿“优先”的“低”学校录取。
误区二:不仔细看招生章程。
对策:不要忽视招生规定。
解析: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招生章程主要包括:高校全称、学校地址(分校、校区等。必须注明)、层次(本科、高职或专科)、办学类型(如普通或成人高校、公办或民办高校或独立学院、专科或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等。),学生人数enr
解析:志愿梯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院校志愿梯度,二是专业志愿梯度。同批次院校不同志愿之间划个梯度很重要。就全国而言,基本上有两种情况:
1.实行平行志愿的地区:实行平行志愿大大降低了考生落榜的风险,但也不是没有考虑。考虑梯度问题时,建议考生对比往年分数,平行志愿中最后一所学校要填高保险系数。
2.实行非平行志愿区:把握两个方面:一是第一志愿最重要;其次,后续志愿基本要考虑对往年报名人数普遍不满意,且已招收非第一志愿考生的学校。
4:填写所有热门专业。
对策:“冷热”专业结合更有利于考生。
分析:在填报志愿时,建议考生和家长客观看待冷门和热门专业,科学理性选择专业志愿,切勿跟风、跟风。其实专业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冷热之分。盲目挤占热门专业,对考生的长远发展非常不利。
热门专业分数高,竞争激烈,成绩不突出,竞争实力不强的学生在挤进热门专业时很可能掉出榜单。即使你有幸考上了高校,由于热门专业人才多,而你的实力又不是很强,在就业选择和未来工作中也很难取得优势,可以占得先机。正确的做法是选择“热门专业”的同时也不忽视“冷门专业”,“冷热”结合对考生更有利。
误区五:只按专业名称选择。
对策:详细了解专业内涵,如课程设计、就业去向等。
分析:其实不同专业的课程和发展方向差异很大。虽然有些专业名称相同,但还是有一些区别。
所以考生在看专业的时候,一定要详细了解专业的内涵。一般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什么,是否是特色专业,专业实力如何,是否有硕士、博士学位,是否是国家重点学科,在国内同类专业中占据什么地位,专业发展前景和学生就业情况,专业对学生相关学科和身体条件有无特殊要求。
误区六:不服从专业调整
对策:是否服从专业调剂要整体考虑。
解析:当考生的分数在报考院校时不占优势(够院校的提档线,但不够所报专业的专业录取线)时,填写“不服从专业调剂”,意味着院校将撤档。每年在中考录取过程中,都有相当一部分考生未能拉开自己专业志愿的梯度,不掌握专业级差,或者全部填报热门紧俏专业,不服从专业调剂。
是否服从所报院校的专业调剂,考生要统筹考虑。服从可以增加被录取的机会,但也要做好被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录取的准备。你转的专业很可能与报考初衷相差甚远,一般都是冷门专业。如果不服从专业调剂,即使你够了院校的提档线,但不够所报专业的专业录取线,你也会失去进入这所学校的机会。
误区七:平行志愿没有风险。
对策:警惕“被投档被撤”的风险
分析:平行志愿的报考虽然降低了志愿报考的风险,但也有风险。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提交文件时被撤销的风险。
虽然教育考试部门把投档比例定为
误区八:选专业不考虑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对策:选专业要扬长避短。
分析:在选择高考志愿时,要考虑考生自身的特点。选择符合考生特点的专业,扬长避短,促进自己的学习成绩,为将来获得理想的职业创造条件,是最好的选择。
考生自身特点包括:个人兴趣、个人特点、个人能力、身体条件。以上述候选人为例。首先,如果家长选择了孩子不喜欢的专业,是违背考生个人利益的。试想,面对一个自己完全不感兴趣,完全不喜欢的专业,你怎么能要求他积极学习深造呢?其次,这个考生性格内向,平日里很少说话,不喜欢和陌生人打交道。父母选择让孩子学医,将来当了医生,要面对很多各种各样的病人。医患接触是诊疗必不可少的环节,孩子的性格不适合当医生。父母没有考虑到这一点。
误区九:填志愿是家长的事。
对策:把自主决定权还给孩子。
分析:父母都希望孩子能考上大学,最好能上名牌大学。这种愿望在孩子志愿的问题上会充分显露出来。有些家长太固执了。他们主观决定考生的志愿,忽视孩子的兴趣爱好,导致家长和孩子在填报志愿的问题上分歧很大,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在整个填报志愿的过程中,家长的角色就是工作人员。填志愿的决定权应该还给孩子。
高考决定了近千万考生的命运和前途。上什么学校,学什么专业,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上大学的是孩子,而不是他们的父母。如果他对父母开设的专业不喜欢,甚至没有任何兴趣,将来上大学就会处于被动状态,学习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
家长关心孩子的未来发展,非常重视志愿服务,这完全可以理解。毕竟父母阅历丰富,社会经验丰富,该说的应该都说了。但是应该充分尊重孩子自己的意见。
误区十:复制往年录取分数线报志愿。
对策:注意分数线和批次线的区别,以及分数线对应的考生“排名”。
分析:在一些咨询会上,很多高校会把学校近几年的录取分数线贴出来,供考生和家长参考。这是一个参考系数,但很多家长错误地把它当成了衡量的“尺子”,拿孩子的分数去“对号入座”。
其实高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是自然形成的,在录取结束前无法准确得知。此外,高校录取分数线波动较大,有的存在“大小年”现象,即一年高一年低。考生要分析几年的录取情况,也要注意分数线和批次线的区别,以及分数线对应的考生“排名”。
根据系统考生录入的历届高考成绩,给出高校录取平均分和专业。
嗯,填志愿也不是太难。多注意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