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减负,校外增负”一直是治理难题。为了根治疯狂的校外培训,2018年,教育部进行了全年的退烧之旅。下面就带你了解一下吧!
2月22日,从教育部获悉,截至2018年底,全国已有2963个县(市、区)启动专项治理整改工作,其中2758个县(市、区)基本完成专项治理整改任务,县(市、区)完成率为93.08%;全国校外培训机构40.1万家,存在问题的27.3万家,已整改27万家,整改率98.9%。
除了教育部的担忧,2018年两会期间的几个提案也提到了规范校外培训市场。一年后,教育部能否顺利“交账”?
论文教育部表示,2018年教育部牵头办理全国人大重点督办提案之一:“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由教育部会同市场监管总局、公安部、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理,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负责督办。重点督办提案包括5件建议,涉及5名代表,相关建议已于9月底前全部办结。
近30万家问题机构如何有效整改?如何与收集民情民智的代表委员合作?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一方面,有关部门已经制定了重点督导建议办理工作方案。在重点督办建议分析的基础上,围绕校外培训机构乱象问题的症结,制定了工作方案,包括加强与代表沟通、与协办单位充分协商合作、共同开展相关研究、制定相关规范性文件等。
同时在北京、安徽等地进行了专题调研,内容包括现状、管理方式、存在问题、中小学生课外负担等。吸收代表建议后,制定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
此外,我们不断完善部门联合工作机制,加强跨部门综合监管执法,建立监督举报机制,动员各方面力量加快整改进度。为层层督促落实,教育部在治理过程中实行整改注销制度,要求各地督促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进一步完善整改台账,下发整改通知,明确整改具体事项和时间表,确保整改一个合格一个。进展缓慢的省份被密集约谈。
在工作推进过程中,教育部按照“标本兼治、内外联动、疏堵结合、积极稳妥”的16字总体思路,推进校外培训机构综合治理工作。
“一是联合有关部门下发通知,部署开展为期一年半的专项治理行动。二是以国务院办公厅名义发布《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规定了校外培训机构的设置标准、审批登记、培训行为、市场监管等。三是发布了《关于规范管理面向基础教育领域开展的竞赛挂牌命名表彰等活动的公告》,提出了提高管理权限、重新登记审批等六项具体措施,停止了一批竞赛活动。”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针对课后不讲课、有偿补课等行为,教育部也加强了对师资队伍的管理。督促各地出台管理措施,严格管理培训机构教师和从事培训工作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