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投中研究院发布今年前11个月创投报告,并对11月并购市场进行复盘。统计结果显示,期内募资市场小幅走低,小部分机构募集超百亿,大部分机构新设基金数量明显减少,出现两极分化。
在退出端,并购依然是基金回笼资金的重要方式,以11月数据为例,共计24只私募基金以并购的方式成功退出,回笼金额48.29亿元,统计显示,并购完成规模实现“三连升”,基金回笼金额成倍上涨。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受理财赎回冲击影响,以险资为代表的长期巨量资本有望调整资产配置方向,未来股权投资能否吸引其关注值得期待。
市场投资数量减少26%
今年上半年,国内创投基金新增认缴规模曾出现过同比提升的情形,不过到11月底,总体数据又被拉平,甚至已跌落去年同期水平。投中研究院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市场新成立基金的认缴规模共计6587亿美元,同比下降19%。
从数量来看,共有7784只新成立基金发起认缴,但这一数量较去年同期水平也出现下滑,幅度为17%。可以说,资管新规以来,流入一级市场的钱少了很多,募资难题日益加剧,尤其宏观环境影响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退出难也愈发显著,资金回笼受限进而出资更加艰难。
与此同时,引导基金新设数量的规模却在攀升,似乎各地都在追随“合肥模式”,百亿基金成为常态,大规模基金在市场初步升温的前提下,仍主要聚集于国资背景或头部机构范围。新基建、能源、医疗、房产领域最受LP欢迎。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围绕募资端开展的机构竟跑较为艰难,受市场环境影响等,GP生存艰难,小部分机构募集超百亿,大部分机构新设基金数量明显减少,两极分化现象严重。这意味着VC/PE市场投资活跃度或将进一步下降,投中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市场投资数量6798起,同比减少26%,投资案例规模1514亿美元,同比减少超三成。
分析指出,作为上下游来讲,不同类型和地域的基金对当地产业融合需求的敏感度是不同的,失去中小机构的捧场,也会导致大型机构对接小微企业难免出现信息误差。事实上,头部机构参与虽有所增加,但规模占比小幅减小,市场整体收缩的前提下,资本钱袋子也在同步锁紧。
VC市场占比再度增加
尽管总体评价欠佳,但好在市场的边际在持续改善中,特别是机构投资策略以及风险偏好方面,早期投资越来越受到重视。投中数据统计显示,今年前11个月,VC市场占比再度增加,规模首次实现反超PE。
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种子轮、天使轮、A、B轮投资数量占全部投资数量分别为5%、15%、37%、15%,总计已超过72%,早期投资均值大幅上升,C轮融资均值减小超四成。
究其原因,投中研究院分析指出,这是因为中后期的优质项目日益稀少,且“门槛”普遍较高导致。进一步来说,大环境下退出鲜少超越估值且早已没有了以往的顺畅,使得中早期项目潜在收益显然高于后期项目。
抢不到优质的中后期项目,成本小、回报快的早期项目则愈发火热。其中,区块链、消费升级等相关热门领域尤为抢手。成熟的中后期项目主要聚集于IT及信息化、制造业等领域。
此外,相关投资的周期也要比PE要更加长远,使得目前VC/PE机构IPO退出创造收益的节奏其实是在放缓。统计显示,2022年前11个月,共有432家中企实现IPO上市,其中335家上市公司身后有VC/PE机构背景,渗透率为78%,大幅攀升。退出回报率为450%,小幅回落,境外IPO占比缓慢减少。
制造业交易数量最多
相比于IPO退出,并购退出则更为高效,投资机构也正积极地将其作为主要策略之一。根据投中数据的统计,11月内,共计24只私募基金以并购的方式成功退出,基金退出数量涨幅超九成,回笼金额48.29亿元。其中,以制造业交易数量最多,共49起,占比30.5%,其次分别为IT及信息化、能源及矿业、医疗健康以及公用事业等。就披露交易规模来看,2022年11月制造业占比最大,以45.98亿美元占比40.2%,紧随其后为化学工业,以12.68亿美元占比11.1%,医疗健康、建筑建材以及能源及矿业,交易金额分别为12.64、12.54、9.49亿美元,相应占比为11.0%、11.0%、8.3%。
可见中企并购市场整体稳步前行,并购市场交易规模、交易数量均小幅上涨。此外,优质项目的并购收益也不菲,亦可在中短期获得投资回报,是与低风险投资偏好且资金雄厚需要稳健增值的机构投资人期望吻合。
事实上,从今年11月开始,有关理财赎回的风波持续不断,机构投资者中险资机构也多被报出频繁赎回其配置的债券基金、银行理财等,随着资金的赎回不断到位,下一步险资能否关注到创投市场值得期待。
母基金研究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1月末,今年以来险资作为出资人累计向股权投资基金出资逾130亿元。据业内人士分析,保险资金投资中早期创业投资基金的门槛依然较高,特别是在行业的选择及项目投放上,部分也需要以契合保险公司的业务协同作为互补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