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在深圳举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股权投资年度论坛”上,高瓴创始合伙人李良分享了高瓴在其近年重点关注领域——制造业的投资布局,以及其深度共创式的投后服务模式。
李良介绍了高瓴2022年投资策略的变化。在投资节奏不变的前提下,今年高瓴表现出明显的向早期走、以及进一步深耕制造业的趋势,背后的原因就是“跟随创新势能的迁徙”。但另一方面,高瓴始终希望自己不只是“出现在创新发生之处”的投资人,而是能够更深度地参与创新、加速创新发生的投资人。
投资走向早期
数据显示,高瓴今年在VC、PE的不同阶段共投资了大约150个项目,基本保持着和过去几年差不多的节奏。李良剖析原因指出,“一方面,我们感受到即使在疫情下,创新的脉动仍在继续;另一方面,我们也在沿着创新溯源,在阶段和领域上不断拓展自己的能力圈,不断寻找新的机会。”
而从投资阶段上,高瓴正在积极地走向更早期,在2022年9月推出了Aseed+高瓴种子业务,希望找到产业细分领域中有洞察、有历练的创业者,做他们的首轮投资人。今年高瓴投出了20多个种子及天使轮项目;作为单列的早期投资板块,高瓴种子计划在接下来3年里投资100个“种子”。
“我们还要用包括创新平台、产学顾问、产业资源、融资服务等一系列产品来服务种子企业们,做大家创业征程中最早的同行者、最好的共创伙伴。”李良说,“以一家我们首轮投资的材料领域早期公司为例,他们做的是一种非常细分市场的创新材料研发,要找准不同材料的本质、并预测发展潜力相当难。我们在和企业不断学习、领会了这一行业的关键问题后,快速帮企业对接了一批海内外的客户资源,最终在这些潜在客户中,找到了这一材料能够落地的合适场景。”
制造业投资占比超过四成
李良介绍,在投资领域方面统计显示,今年高瓴在“制造”这个大命题下的投资占比最高,超过了40%。包括新能源车产业链、工业智能化、机器人、硬件、新材料等领域的研发、生产、流通的各个环节。我们投资制造业,并非因为它是当下的“风口”。高瓴很早就提出过“哑铃理论”:哑铃一端是科技创新在不同产业的广泛渗透;哑铃另一端,就是制造业等传统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基于此,制造业一直以来都是高瓴重点关注的方向。
以制造业为例,李良分享了高瓴是如何去识别创新变化的。首先,从大背景来看,“双碳”成为重大战略方向,这对传统产业发展路径提出了约束,也为制造业升级带来巨大的、直接的机遇;其次,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越来越多的产业场景中落地,直接推动了制造业升级的加速,如同过去10年数字技术缔造了移动互联网,相信它们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也会带来巨大的化学反应;第三是人才,即使只看增量,中国每年也有500万工科大学生毕业,拥有了宝贵的、持续的工程师供给。
李良指出,这是三股非常强大的驱动力,他们将为制造业的升级提供持续性动能。在这一判断之上,我们再以VC/PE的专业角度来看产业增速、以及进一步考察细分行业里的技术迭代情况,比如原有技术是否进入突破期、是否有新技术路线突围等等。
“制造业里有无数的细分领域、场景和环节亟待升级。作为投资机构,我们当然希望能更充分地参与到这一产业变革浪潮中来,以股权投资的方式,实现技术-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帮助传统制造业企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他说。
在李良看来,对于制造业来说,如果投资机构能带来的仅仅是钱,价值其实有限。制造业需要的社会资本,必须自带价值创造能力——这里面不但需要投资人能提供更宏观、超越式的产业视角,还需要投资机构能亲身下场帮助企业解决从供应链资源挑战、客户拓展、人才引进、数字化升级等在内的种种具体问题。
具体而言,数字化转型服务是高瓴支持制造业升级的第一个重要武器。传统制造业缺乏连贯的数据流和信息流,而在先进制造中,数据是最重要的资产。我们通过数字化服务来帮助企业打通不同生产环节中的数据、从而及时洞察问题,加速生产的优化和迭代。比如今年,高瓴帮助此前收购的飞利浦家电做了一个案例,高瓴DVC数字化团队通过大数据分析得出的用户需求和产品痛点,为飞利浦原有产品的升级提供了关键性解决方案,帮助他们打造了一款爆品级的空气炸锅,在各大电商平台上都取得了非常可观的销量。同时,高瓴希望做制造业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的连接器。
针对制造业的人才服务,是高瓴DVC团队的另一项工作重点。李良介绍,高瓴和很多创始人都达成了共识:制造业要升级,开拓性地吸纳和激励高端人才、跨界人才是关键。比如互联网企业软件人才、国际企业技术人才,不但要把他们“引诱”进制造业,还要通过创新的股权架构方案等激发他们的创造力。高瓴定制了专门服务于制造业的全链条产品,包括人才支持、组织发展支持和生态构建。举个例子,高瓴投资的一家托盘生产制造企业就曾委托高瓴找高端调度人才,最后在高瓴DVC人才团队帮助下,匹配到了此前在互联网公司做智能物流的算法专家,两者对调度精准性的把握是非常接近的。
此外,还有高瓴的精益管理服务。它能够帮助制造业解决“由量到质的升级”这一关键问题的核心工具。其他方面,还包括帮助企业制定财务战略、帮助企业更高效地使用资金、开拓新领域下游客户、帮企业发现未来能产生化学反应的战略资源等。
责编:岳亚楠
校对:李凌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