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市场上,中国力量正在成为增长新动力。
消费市场正在发生着变化。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1—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9190亿元,同比下降0.1%。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58490亿元,同比下降0.2%。
这是个疲软的市场,但基本面正在改善。12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当日印发《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方案指出,我国已具备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的基本条件。根据方案,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
此举意味着,消费市场逐步走向确定性。
政策红利也在路上。12月16日闭幕的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提振消费需求放在了明年经济工作5项主要任务的首位。而我国居民储蓄率在疫情期间持续提高,也为未来消费打开空间。
回到消费市场,中国力量正在成为增长新动力。
麦肯锡于2022年7月的调研显示,49%的中国消费者认为本土品牌相较国外品牌“品质更好”。欧睿数据显示,在前20大手机品牌中,国产手机的销售额占比从2013年的46%,增至2021年的64%;在国产婴儿配方奶粉前20大品牌中,国产品牌的销售额占比从2013年的48%,增至2021年的52%。
2021年,抖音电商新锐国货品牌的年销量同比大增933%。新锐品牌榜Top100榜单显示,食品饮料行业占据了半壁江山(50个),而入围新锐品牌价值榜Top100的20个日化品牌中,国货占据了大多数。
而这,只是开始。
“外资变了”
“面对中国国潮文化的兴起,我们的产品没有很好地吸纳这些新鲜元素,更好地融入中国消费市场。”当谈到中国市场失利时,阿迪达斯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萧家乐如此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总结。
三季度,阿迪达斯大中华区实现营收9.37亿欧元,经汇率调整后同比下滑26.6%。同期,该公司营收为64.08亿欧元,经汇率调整后同比增长4%;净利润为3.52亿欧元,同比减少6.51%。第三季度,阿迪达斯毛利率为49.10%,同比下降1.04pct,主要系供应链成本上升以及大中华区销售下滑。
阿迪达斯还表示,由于大中华区客流下降、促销活动增加以及约5亿欧元的一次性费用,其预计2022年收入将同增低单位数。
这似乎是种普遍局面。耐克的2023财年二季度(截至2022年11月30日止3个月)业绩公告显示,当期,其营收133.2亿美元,同比增长17%(剔除汇率影响增长27%);净利润13.3亿美元,同比下滑0.4%。其中,大中华区收入17.9亿美元,同比下滑3%,剔除汇率影响后增长6%。
作为对比,2020-2022年上半年,安踏/李宁/特步流水增速分别为28%/44%/17%,相比之下耐克/阿迪达斯分别为11%/-5%。
据魔镜市场情报数据,2022年上半年国产龙头品牌持续升级趋势,李宁/安踏600-1000元区间天猫淘宝成交价的产品销量同比增长87%/108%,海外品牌持续降级,耐克/阿迪达斯高价位产品量价持续下滑。
市场份额上,国产品牌正在流水与营收方面全面追赶。根据各公司公告,阿迪达斯大中华区营收连续5个季度下滑,耐克大中华区近3个季度下滑。
线上渠道看,据魔镜市场情报数据显示,2021年3月至2022年7月,头部海外运动品牌中,阿迪达斯淘系电商平台销售额连续15个月同比负增长,耐克淘系电商平台销售额有12个月出现同比负增长。
欧睿数据显示,2018-2022年上半年期间,李宁运动鞋服市场份额从6.0%提升至8.2%,安踏运动鞋服份额从9.0%提升至9.3%。耐克凭借较强的专业运动属性市场份额保持在18%-20%左右,阿迪达斯市场份额从19.2%下降至14.6%。
“中国创造”
对中国市场尊重程度,则是内外资品牌业绩变化的重要诱因。
譬如,李宁率先抓住了国潮风口。2018年,“中国李宁”在纽约时装周横空出世,这是首个登陆纽约时装周的国产运动品牌。“中国李宁”微博话题讨论阅读量达到7800万,一战成名打响了品牌知名度。
当年,“中国李宁”服装系列总销量超过550万件,鞋系列销量超过5万件,新品售罄率均超过70%。
也正是在国潮催化下,直接拉低了李宁库存。截至2022年9月底6个月以内,该公司新货占比维持在80%-90%高段。
安踏对于FILA的改造,更是中国力量直观体现。该品牌1911年由FILA兄弟在意大利创立,2003年-2009年三度易主。安踏2009年接手后进行品牌重塑,强化运动功能的基础上,通过联名或复刻的方式将时尚元素融合,重回运动时尚蓝海赛道。
2021年,FILA品牌实现收入218.22亿元,2018-2021年CAGR达37%,毛利率71%。FILA品牌在中国运动鞋服市场份额从2012年0.7%提升至2021年的6.9%,其中,运动鞋市场份额从2012年0.6%提升至2021年的4.0%,运动服装市场份额从2012年0.9%提升至2021年的11.0%。
受此推动,安踏2021年收入达到494亿元,2004年-2021年收入CAGR接近35%;2021年净利润77亿元,2005年-2021年净利润CAGR达37%。今年上半年,安踏收入同比增长15.7%至268亿;净利润同比下降6.56%至约36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国产品牌在时尚领域崛起是多层次的。有国产头部快时尚公司中层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前几年,该品牌根本进不了大型购物中心的核心地段,但随着品牌力上升,公司溢价直线提升。
“国潮,确实是我们的优势。之前,外资品牌占据了更好店铺位置,且租金还有优惠,我们在品牌力、营销、成本上都处在不平等竞争状态。但这种局面在改善。”他说。
另有头部珠宝品牌中层透露,公司溢价越来越高。“我们很多店铺终于处在核心位置,之前,购物中心根本不会给我们。动力就来自国产品牌力提升。”他称。
受此种浪潮影响,外资们也在发生着变化。
“我们想要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国际潮流的结合。目前,中国市场上30%的产品都来自位于中国的亚洲创意中心,产品从设计到推向市场时间大幅缩短。希望未来几年,‘中国创造’的产品将占到阿迪达斯中国整体市场体量的三分之一。”萧家乐说。
耐克也正继续加大在华投入,通过发力体验升级、技术加码和合作伙伴关系深化等维度,加速在华数字化转型,构建“为中国而生”的数字生态系统,打造一个全渠道、全面连接的“耐克运动市场”。
“国货崛起”
在外资转向的另一面,国产品牌正在起飞。
这在化妆品行业尤为明显。欧睿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我国化妆品行业规模已达到近5700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9.04%,占全球的份额进一步大幅提升至16.66%,自2013年规模超越日本之后,稳居全球第二,且与第一名美国(2021年全球市占率19.40%)的差距逐年缩小。
市场狂奔下,国货加速崛起。据欧睿数据,我国彩妆市场国货品牌市场份额自2012年19%提升至2021年的30%;我国功效性护肤国货品牌市场份额自2012年的7%提升至2021年的42%。
在今年双十一预售中,国货化妆品品牌表现十分亮眼。在天猫双十一美容护肤品类预售中,有三个国产品牌进入前十,其中珀莱雅排名第三,敏感肌品牌薇诺娜排名第六,相比于618,国产品牌排名上升,销售额进一步增长。
背后是,除了基础研发能力提升外,新生代消费者对本土品牌的自信心及自豪感加强,推动着国货化妆品品牌崛起。“我们正在做传统文化调研,希望在营销上能与产品联动,这是必须做的。”有头部国产彩妆品牌市场部人士称。
珀莱雅也推出了定位新国风化妆师专业彩妆品牌“彩棠”,目前已处于盈利状况。前三季度,该公司营收39.62亿元,同比增长31.53%;归母净利润4.95亿元,同比增长35.96%。
在餐饮业,此种局面也在发生。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正在发起一场“中餐的现代化革命”,实质是传统中餐烹饪艺术+现代食品技术。“我们要做中餐现代化的领导者。”贾国龙说。
西贝的高端预制菜对于名菜多有尝试,包括狮子头、佛跳墙等,背后有着研发力量。据贾国龙透露,西贝研发团队300多人,食品科学团队32人。
珍味小梅园创始人浦文明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正在做高性价比的中餐预制菜。“我们希望在同等价位段里面做出最好产品,在同等价位段里面,追求要用到最好材料,最好工艺。”
目前,珍味小梅园在上海布局将近100个店,其中近70%门店盈利。
受疫情影响,消费市场整体疲软,但依旧不乏结构性增量。而中国力量,正成为其中主要推动力,且在逐步掌握主动权。
随着市场走向确定性,中国力量,亦将带动消费产业走向更广阔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