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网 财经 2022中国经济年报:告别最困难时刻 中国经济向上的力量在哪里

2022中国经济年报:告别最困难时刻 中国经济向上的力量在哪里

站在岁末年初回望来时路,这一年,国际环境风高浪急,国内发展任务繁杂艰巨,中国经济可谓波澜起伏。

从一季度的开门红,到二季度的骤然放缓;从三季度的回暖加速,到四季度的防控政策变化,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始终不减,但在内外环境不确定性持续加大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砥砺前行,稳中有进。

从中央到地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态势良好,中国经济亮点频出。当前,我国智能制造和技术改造工程大步向前,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绿色金融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不仅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还展现出了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

“可以说,中国经济已挺过了最困难的时刻。”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尹艳林总结道。

当前,站在更高历史起点上,时代与潮流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新的画卷,而中国,正以新的发展和增长,为新时代谱下注解。

按照二十大报告要求,要推动高质量发展,强调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也依然是明年主基调。

展望2023年,中国经济仍将面临严峻的内外部挑战。但随着疫情政策的变化,中国经济正以惊人的速度快速恢复活力。

春江水暖鸭先知

3月的全国两会上,来自各行各业的企业家代表们,带来了来自经济最前线的声音。

彼时,全球疫情仍在持续,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发展也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受此影响,消费和投资恢复较慢,稳出口压力增大,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压力大,稳就业任务艰巨。

在聆听了企业家的声音之后,新增4万亿元减税降费和退税缓税缓费重磅砸下,其中仅增值税留底退税就达2.4万亿元。这是我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减税降费,用真金白银切实减轻了企业的负担。

“施肥还得要施到根上,根壮才能枝繁叶茂。”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说。

顶着重重困难,一季度经济扭转了去年的颓势,以4.8%的正增长,实现了开门红。

然而,到了4月,疫情的反复超出预期,对生产、消费产生了巨大冲击。比如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1%,同业增加值同比下滑2.9%。随后的5、6月,一系列稳经济大盘的政策砸下来,最终,二季度打破了“负增长”的传闻,实现了0.4%的正增长。

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开始加速,工业增加值显著超预期,部分缘于高温消退后的赶工和稳增长效果显现。9月,工业增加值同比6.3%,高于市场平均预期的4.8%和前值的4.2%,把1至9月份年化的经济增速拉到了3%。

而进入四季度后,尽管11月再次经历了严峻的局面,但随着7399亿元金融工具资金全部投放完毕,支持的项目大部分已开工建设,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也加快落地见效,回稳向好基础不断得到巩固。

“四季度经济运行对全年经济十分重要,必须紧抓不放推动经济持续恢复。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提升工作质效,全力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努力为全国稳住经济大盘多作贡献。”水利部副部长刘伟平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保障经济增长,今年数次召开稳住经济大盘督导会议。就在12月26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还召开了稳住经济大盘督导服务视频连线工作会,要求各地狠抓任务落实,统筹推进保交楼、稳就业、保供稳价等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全力以赴做好岁末年初各项工作,促进经济进一步回稳向好、实现明年好的开局。

改革仍是发展的主要动力

2023年,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更多精力将放到发展经济上来。

按照党的二十大的指导精神,要经过努力使经济运行维护在合理区间,即下一阶段,必须力求改变当前在低速状态运行的格局,要对接到实现新的两步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保证速度水平之上。同时,要有结构优化支撑的高质量发展。

“二十大提出了改革的重大举措,结合2023年改革开放四十五年,改革将成为2023年的‘关键词’。今年的统一大市场,就是一个最大的改革,涉及到最基础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按照要求,稳经济要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入手,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如何纲举目张,关键就是要提振信心,这个信心和当前的工作有关,也和未来五年甚至更长时期是紧密相关的。”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煜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贾康认为,宏观政策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加大扩张力度,财政政策在积极的同时,应更多发力优化结构,赤字率应提高到3%以上。此外,要特别注意处理好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和鼓励消费的基础作用之间的关系。

在董煜看来,中国1.6亿元以上的市场主体里面绝大多数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发展仍是至关重要的。要在实际生活中间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优化政策来扶助中小微企业等的配套措施,要落到提振企业信心,改善市场预期。要让民营企业把“定心丸”吃到位。

“明年可能要把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用上去,比如今年的营商环境专项督查,明年应贯穿全年,作为重点督查,严肃处罚。”董煜表示。

当前,国内经济中长期发展关键仍是改革与创新驱动。

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看来,经济增长应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这是维持中国经济合理增速的关键。进入到高质量阶段,资本和劳动等要素条件和边际产出都发生了改变,同时,资源环境的约束也在强化,不可能像过去高速增长阶段那样主要依靠要素投入来驱动经济增长,所以,必须转向更多依靠创新驱动,依靠生产力提高、特别是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来维持中国经济合理增速。

“当前,处理国内与国际,国有与民营,地方与政府实体与虚拟之间的几大战略关系至关重要,需要在一些关键领域进行改革,比如在国内大市场构建上,在要素市场的改革上,能够使我们潜在增长速度提升两到三个百分点。”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表示。

在科技、金融等方面,要更好地助力实体经济的升级发展,发挥应有的支持作用。在双循环的过程中,中国应该在优化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努力中不断体现出中国式现代化里的潜力释放,而最后行稳致远地达到新的两步走的战略目标。

同时,扩大内需战略至关重要,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然是主线。“十四五”规划强调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实现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当前,中国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的趋势并没有改变。

刘元春预计,2023年我国经济有望呈现加快恢复态势,经济增速将逐步向潜在增长率水平回归,明年中国GDP增长速度会达到5.5%左右。随着疫情防控政策更加优化,消费改善和地产修复将成为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

相关报道

金融三箭齐发解困房企流动性|2022中国经济年报

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2022中国经济年报

银行理财遭遇“赎回潮”|2022中国经济年报

养老金融渐入佳境 | 2022中国经济年报

底部隐现 2023年牛市猜想 | 2022中国经济年报

变革、探索、新生 “双碳”愿景下高标准能源体系建设箭在弦上|2022中国经济年报

中国汽车品牌加速“出海” 欧洲成为战略布局“主战场” | 2022中国经济年报

主力资金加仓名单实时更新,APP内免费看>>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经济,中国,向上,力量,告别,年报,时刻,困难,季度,环境

中国投资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经济,中国,向上,力量,告别,年报,时刻,困难,季度,环境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经济,中国,向上,力量,告别,年报,时刻,困难,季度,环境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