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6日从北京市重大项目办获悉,历时两年多,北京工人体育场改造复建项目足球场主体工程建设任务完成,“新工体”成为全国首批、北京首座国际标准专业足球场。
目前,“新工体”已具备办赛条件,待周边环境整治和商业设施建设收尾后,将迎接北京国安足球队回归主场。
这是1月6日拍摄的北京工人体育场内景。新华社记者张晨霖摄
致敬经典,恢复工体建成初期外观
工体是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献礼工程,也是当时全国最大的综合性体育场。
自1959年建成以来,工体先后举办了一系列重大赛事活动,见证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历程,也因长期作为北京国安足球队主场而为人熟知。
北京建院副总建筑师、工体改造复建项目总设计师杜松告诉记者,为举办重大活动,工体建成后先后经历4次改造,仍难以彻底解决存在安全隐患、设施陈旧,无法承办国际大型专业足球赛事活动等问题。
2020年7月,工体启动改造复建,这也是工体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改造。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新工体”如何保留国人记忆和城市情怀,延续带给公众的感动和美好。
北京市重大项目办二级巡视员马希胜介绍,“新工体”设计理念确定为“传统外观、现代场馆”。“传统外观”体现在保持工体原有椭圆形造型、外立面形式和比例、特色元素“三个不变”,同时保护并恢复工体建成初期时的雕塑、建筑装饰构件等重要元素。
这是1月6日拍摄的北京工人体育场外景。新华社记者张晨霖摄
6日上午,阳光下的“新工体”尽显典雅庄重,清水混凝土外立面色泽朴实,屋檐下的标志性正方形窗花得到完美复刻。一系列经典造型和元素的回归让人由衷感叹:它还是那个陪伴大家一甲子时光的“老朋友”。
北京建工集团项目经理李欣说,回首两年多建设岁月,建设者始终充满信心。60多年前,老一辈“建工人”在不到1年的时间内建成工体,创造了“芦苇塘上的奇迹”。
如今面临疫情、工期等一系列挑战,新一代“建工人”继续攻坚克难,最终跑好了这根“接力棒”。
李欣介绍,“新工体”落成后,团队将紧张推进其商业配套区、环境整治收尾等工作,在确保项目整体亮相的同时,继续做好后期维保工作。
放眼世界,成为国际标准专业足球场
作为“全国首批、北京首座”国际标准专业足球场,“新工体”另一大亮点是“现代场馆”——完全按照国际足联(FIFA)关于专业足球场的标准进行设计施工。
一直以来,北京国安球迷非常期盼工体从综合性体育场变身为专业足球场。现在心愿达成,也弥补了北京一流专业足球体育设施建设的不足。
中赫工体(北京)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丁大勇介绍,“新工体”正南正北的位置符合FIFA关于足球场朝向的技术要求。足球场6.8万个座席的视线升高值满足FIFA要求,观赛视野非常好。
“新工体”的看台距离球场非常近。新华社记者张晨霖摄
此外,按照FIFA要求,专业足球场要在替补席同侧预留替补球员热身区。
由于“新工体”采用“看台碗”设计,东、西看台的第一排座椅距离草皮仅有8.5米。比赛时,前排观众可以听到球员说话,看到球员细微表情甚至是汗珠。
目前,足球场草皮已经铺设完毕,草皮外围沥青地面后期将被人工草覆盖。
丁大勇介绍,“新工体”看台区新增3条环形LED屏幕,不仅能渲染观赛氛围,丰富感官体验,还将为球场未来运营提供更多艺术呈现方式。足球场南、北两侧新增的300平方米空中大屏幕,尺寸和清晰度大幅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新工体”用节能环保LED灯源替代原有灯源。全场超过800个灯具,除了400个用于球场照明外,还有座席照明、氛围照明、应急照明等设置,在提供更好观赛体验的同时,为赛事运营预留丰富艺术表现可能。
此外,“新工体”在“死忠球迷”看台设置、包厢接待、餐饮及商品售卖区域、无障碍观赛区域、卫生间配比设置等方面也全面对标国际。
城市更新,地标建筑为人民共享
丁大勇说,随着足球场主体建设任务完成,“新工体”逐步迈入运营阶段。即将迎接北京国安“回家”,为未来北京承办更高等级的国际足球比赛提供场地设施,助力培育体育消费经济。
看台上的传统元素“BEIJING FC”仍然醒目。新华社记者张晨霖摄
根据建设计划,“新工体”项目除地上保存足球场一个单体建筑,其他区域将建设为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的城市体育公园和3万平方米的湖区,打造多功能健身设施与休憩小景。公园内将建设环保健身跑道等多种体育场地设施,成为以球场为核心的开放型城市体育公园。
“以前到工体看球车位难找,赛后走很长一段路坐地铁、挤公交回家的记忆即将成为历史。”
丁大勇介绍,北京地铁3号线、17号线将与工体商业配套区连接,形成集赛事、综合性消费载体、体育公园、地铁公共交通系统于一体的文化体育消费流线。
未来,“新工体”将融汇更多元、丰富的业态和复合配套功能,在空间、运营、体验方面实现整体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