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网 财经 编剧龙平平:创作《破晓东方》是党史工作者的责任

编剧龙平平:创作《破晓东方》是党史工作者的责任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破晓东方》正在播出,该剧编剧之一龙平平,曾执笔电视剧《觉醒年代》,收获无数年轻观众的喜爱,其作为党史研究专家,对历史的深刻认识和表达是其创作中的重要特色。《破晓东方》这部作品,对于龙平平来说,是一部意义重大的作品:“这是一份荣幸”。

《破晓东方》海报

龙平平谈到,从20世纪中国的发展历程来看,短短一个世纪内,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人类发展史上从没有过的奇迹。“20世纪中,三大里程碑: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改革开放。”龙平平道,“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我写了《觉醒年代》;改革开放,我也写过一部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但新中国的建立,我还没有写过,所以我对《破晓东方》的兴趣,从这开始。我作为一个党史研究者,如果能有这么一个机会,把这三座里程碑都通过影视作品的方式呈现给大家,这是一份荣幸,也是一个党史工作者的责任。”

但在接到这个项目邀请的最初,龙平平坦言“一开始有畏难情绪”。他直言:“写《觉醒年代》也罢,写《历史转折中邓小平》也罢,包括以前的《我们的法兰西岁月》等等, 都是在写真实的历史人物,是有充分的历史资料的。”龙平平表示,“《战上海》有一点特殊。它不像《历史转折中邓小平》或者《觉醒年代》,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聚焦到陈独秀身上,改革开放聚焦到邓小平身上,这会是大家能公认的。但《破晓东方》如果我们仅仅聚焦到陈毅市长的身上,会不会引有争议?我们怎么看待当时的真实历史?上海的决策层到底应该是个什么状态?我当时没想得太清楚,因为我是搞党史研究的,我觉得这个事情没想清楚,贸然去有一定的难度。”

“怎么把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结合起来,难度比以前要大一些。”创作历经4年,虽然龙平平是到剧本后期才加入创作,但整个过程中,他也一直在思考这部作品要解决的问题,也是逐渐和制作方探讨出了方法。在他看来,《破晓东方》的创作,必须找到一个典型性的原型人物,来做剧情的黏合剂,“我们《破晓东方》陈毅是领衔主角,但现在剧中的陈毅同志也不是完完全全历史上真实的陈毅市长,而是一个包括当时的主要领导同志在内的人物形象。”

张嘉益 饰 陈毅

另外,这部作品要尽量体现上海的特点,所以要把当时上海真实的历史人物要尽可能多得放进去。“大家看到的李白同志牺牲的开头,原来是没有的。我们经过反复考虑,加了进去。李白烈士就是当时上海一位非常典型的人物。”而且他恰恰是在“破晓”之前牺牲的,是为“破晓”而牺牲的,这也升华了主题。“还有一个层面就是老百姓,人民群众多数是虚构人物了,但事件大多都是真实的,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展现一个全景式的一年。”

曹磊 饰 李白

第三,龙平平带领团队,创作了几个重要的虚构的功能性人物,“比如经济学家纪南音,以及陈毅市长的工作人员陆修远。通过两个虚构人物,把整个故事连接起来。”龙平平指出,“把虚构人物放在相对戏份很重要的位置上的,应该说在以往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中,像这样的方式还不是太多。”

刘涛 饰 纪南音

《破晓东方》,破的是什么难题?龙平平表示:“最大的难题是经济难题”。上海是当时远东最大的城市,主创们查资料,在解放前夕,上海对全国的经济贡献率大概占到30%到40%的比重。“蒋介石也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在他走的时候,要给共产党留下一个烂摊子。”在当时,国际上的一个普遍的舆论是:共产党人也可以占领上海,但建设不了上海,也恢复不了上海的经济。甚至有预言,共产党进了上海,三个月之内就得离开。“能不能过这道关,是考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考验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有没有凝聚力,能不能够领导这个国家在一片废墟上重新建设起来。”龙平平对此有一种责任感,“这样生动的历史素材,如果能把它变成影视作品,我想能填补这方面的一个创作空白,同时也能帮助年轻人去认识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从中找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可能会有一些借鉴的作用。”

打响经济战

既然讲《破晓东方》的故事核心还是讲恢复经济,发展经济,那陈云同志是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同时又是上海人,在那一年中,他对于上海政权的巩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做出了无人可替代的贡献。“那么在这个剧里,对他的贡献必须要充分表现。”

贺刚 饰 陈云

但龙平平提到,陈云这个人物很难展现,“因为他不大说话,所以写这个人物,我们也是花费了很大的心思,尽量找他典型性的,个性化的特点。”反复斟酌后,主创们归纳出这个人物的两个重点:一是他在最关键的时候起了最关键的作用;二是他不说空话,是一个靠数字说话的人。“我们就抓住这两点”,设计了陈云身上的种种性格和行为细节,比如陈云一出场,就去买了二十把算盘,自己再买了一把小算盘,“当然这是虚构的,但他走哪里都把算盘带着,用事实说话,用算账说话,我们希望用这种方式体现人物个性。”

对于《破晓东方》中印象最深的段落,龙平平提到两个。一是解放军攻打苏州河北岸时遇到了非常顽强的抵抗。当时解放军有重武器,如果用炮炮击,很快就能解决战斗,但为了保护上海这座城市,为了让人民少受损失,解放军坚决不用重炮,这付出了很多战士生命的代价。“几百名将士,躺在了冲上百老汇房顶的楼梯上,当营长冲上楼顶,往下看楼梯,十几层楼梯上挂满了解放军的尸体。”这一幕,让作为创作者的龙平平,在看剧时都感到震撼。

《破晓东方》剧照

另一个细节,则是解放军睡马路。龙平平自述,跟高希希导演第一次见面时,就探讨过这个问题。“我说解放军睡马路这个过往的影视剧表现得也很多,我们要还是老一套,就没意思。”而这一次,《破晓东方》用六七分钟的时间,来展现一个上海小姑娘目睹这一切的内心独白,成千上万的战士,分不清谁是军官,谁是士兵。满身的泥土,满身的血迹,静静地躺在那里。龙平平认为,看到这一幕,大家会更加理解当时共产党的先进性。

提到引发广泛反响的《觉醒年代》,龙平平坦言,《觉醒年代》跟《破晓东方》不太一样。“《觉醒年代》讲的是百年前的事情,这段历史以前由于各种原因,大家不是太熟悉,本身对大家来说就比较新鲜。”龙平平道,“它首先是一个知识上的补充,满足了青少年对历史知识,特别是党史知识的了解需求。再一个,《觉醒年代》讲的是精神觉醒,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在他看来,百年前那些年轻人,他们的理想,信念,选择,奋斗,他们的各种行为操守,跟今天的年轻人是有链接的,所以当代年轻人能够共情。

“《破晓东方》就难一点,很多影视作品都有涉及这方面的内容,所以观众对这一段历史不陌生,那这个题材能不能引起广大青年人的关注?”这是龙平平和整个创作团队,一直想解决的问题。在播出过程中,龙平平已经收到了很多来自年轻人的评价和感触,“他们看了这部剧都挺感动的,那种对英雄的崇拜,那种对今天的新生活的感性认知,和之前看《觉醒年代》是差不多的。”龙平平寄语年轻观众,“历史是现实的渐进,我们在历史中可以找到和现实的沟通和共情,希望广大青年能在历史和现实中找到他们所需要的东西。”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财经,科技,游戏,体育,汽车

中国投资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财经,科技,游戏,体育,汽车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财经,科技,游戏,体育,汽车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