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星期一),今日报刊头条主要内容精华如下:
中国证券报
地方债发行再提前 财政稳经济 新年早加力
新年首周,青岛市率先发行212.6亿元的地方政府债券,拉开2023年地方债发行大幕,时间上比2022年又早了一些。而根据近期多地公布的发行计划统计,一季度地方债计划发行总额已超过1万亿元。业内人士预计,2023年地方债将继续靠前发力,带动扩大有效投资,巩固经济回稳向上基础。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3年财政政策将加力提效。
利好因素驱动 开门红催热A股春季行情
2023年首个交易周A股迎开门红,三大股指全周均涨逾2%。在业内人士看来,A股实现开门红是受稳增长政策等利好因素驱动,此外增量资金入市使市场资金面充裕,当前市场处于较好布局期,春季行情有望逐渐展开。从配置角度看,地产链、消费、数字经济等领域更值得关注,中期可继续聚焦能源安全等方向。
光伏组件价格缓跌难续 下游企业或再掀“长单潮”
“硅料跌了,组件会不会跟跌?大概率不会,或者说没有那么快反应。”晶科能源董事长李仙德在2023年新年致辞中的一句话引发市场“遐想纷纷”。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近期多家第三方光伏产业链数据显示,组件环节跌幅明显小于硅料、硅片、电池片等环节。业内人士表示,组件跌幅较小主要是因为签单模式。短期内“锁价”的组件订单可能带来超额利润,但这一情况不会持久。
国际消费电子展引领科技发展风向标 车企勾画“新出行”场景
当地时间1月5日-1月8日,2023年国际消费电子展(CES)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技术产业盛会,CES云集全球众多知名厂商的最新产品、技术成果,被视作国际消费电子行业的“风向标”。据CES主办方最新统计数据,2023年CES展会规模比2022年增长70%,来自174个国家超过3000家企业参展。其中,有近1000家为新展商,中国的参展商预计超过400家。
上海证券报
深交所确定2023年度上市公司监管服务三大重点
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深交所敲定上市公司监管服务三大重点:增强制度的适应性,塑造多元包容的创新支持市场机制;增强监管的有效性,塑造精准高效的上市公司监管体系;增强服务的协同性,塑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良性市场生态。用制度的高质量、监管的高质量、服务的高质量推动上市公司发展的高质量,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风险偏好显著提升 A股“春季躁动”行情方兴未艾
2023年首个交易周,A股迎来开门红,上证指数周涨幅达2.21%,两市日均成交额也较前一个交易周放大至8100亿元以上。与此同时,北向资金四个交易日净流入超200亿元,外资对中国权益资产的配置较2022年显著提速。机构观点显示,在经济基本面逐步修复、稳增长政策陆续落地的背景下,A股市场风险偏好显著提升,2023年“春季躁动”行情方兴未艾。
移民管理优化政策措施实施 出入境口岸逐步恢复通关
1月8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后移民管理优化政策措施正式实施。国家移民管理局预测,随着出入境人员证件受理审批和口岸客运通关逐步有序恢复,各地出入境管理窗口和出入境口岸流量较疫情期间将会持续增长,并逐步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2023年首单“A吃A”:建发股份拟控股美凯龙
2023年首单“A吃A”上演。厦门市国资委旗下A股上市平台建发股份有意拿下连锁家居龙头——美凯龙的控股权。1月8日晚间,建发股份公告称,公司正在筹划通过现金方式协议收购红星美凯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红星控股”)持有的美凯龙不超过30%的股份。本次交易完成后,建发股份可能成为美凯龙控股股东。
证券时报
恢复通关!实探深港口岸:过关顺利 回家真好
“回家真好!”深圳湾口岸,张女士刚刚从香港返回内地。虽然拖着重重的行李,但她的脸上依旧洋溢着笑容。1月8日起,深港口岸分阶段有序恢复内地与香港人员正常往来,这是一个期待已久的时刻。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不少深圳和香港市民将恢复通关形容为农历新年前的“最大喜讯”。大家因为两地生活逐步恢复正常感到振奋,也对未来发展充满期待。
马云不再实控蚂蚁集团 多家上市公司披露权益变动影响
马云不再是蚂蚁集团实际控制人的影响延续至上市公司。1月8日晚间,蚂蚁集团投资的多家上市公司披露最新权益变动:恒生电子将无实际控制人,此前为马云;马云将不再拥有在金桥信息、朗新科技、吉大正元、奥比中光等公司的权益。阿里巴巴也披露了非并表关联方蚂蚁集团主要股东投票结构的变化,并表示阿里巴巴集团在蚂蚁集团的股权保持不变,阿里巴巴集团和任何其他股东均不控制蚂蚁集团。
商场景区年味渐浓 北京消费市场持续恢复
编者按: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本报即日起推出“开新局强信心见行动”专栏,关注各地各部门全力以赴稳增长、促发展、增信心具体实践,敬请关注。年货街开市、贺岁新品上柜、饮品店“一座难求”……近日,证券时报记者实地走访北京多个商圈看到,随着疫情影响逐渐减弱,更多商圈人气渐旺。
多地迎调整后首趟国际航班 民航业加快复苏
1月8日,南航CZ312(多伦多-广州)航班于当日0时16分顺利落地广州白云机场。CZ312航班是入境政策调整实施后全国首架落地的国际航班,该航班旅客成为新冠疫情暴发三年来首批免入境核酸检测、免入境隔离措施的人。
证券日报
深交所着力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服务国家经济全局
2022年,深交所在中国证监会领导下,牢牢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的使命任务,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全局和实体经济发展,着力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努力实现“三稳三进”,全力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多地2023年GDP增速目标超5.5% 经济恢复信心十足
近段时间,地方两会陆续召开。多地公布了2022年成绩单,并确定了2023年经济发展目标。其中,济南、合肥等不少城市都将2023年GDP增速目标设置在了5.5%以上。“从各地确定的2023年经济发展目标看,对于经济恢复普遍充满信心。”
光伏电池技术加速向N型发展 老玩家青睐TOPCon新晋者押注HJT
新年伊始的4个交易日(截至2023年1月6日收盘),光伏概念指数累计上涨5.91%,表现抢眼。在业界看来,光伏概念火热,不仅取决于我国光伏产业占据了全球70%以上的市场份额;也得益于光伏产业技术正加速推陈出新,对资本极具吸引力,同时也令产业前景更显光明。
减税降费组合拳助力 上市公司研发投入逐年增长
财政部部长刘昆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实施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政府收入做减法,让企业轻装上阵、提升活力,有效改善了市场主体预期。特别是2022年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全年新增减税降费和退税缓税缓费超过4万亿元,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人民日报
人民时评:保持吸引外资“增量提质”态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不久前,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前11个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11560.9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9.9%,已超过2021年全年。外资看好中国、投资中国,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市场的超强韧性和巨大吸引力。在“稳存量、扩增量”的基础上,我国外资“提质量”也取得明显成效。首先,引进外资促进了关键领域发展。
第一财经
最大家居卖场红星美凯龙或易主 厦门国资建发欲接盘
新年以来商业地产行业第一笔A股上市公司股权收购案出现,交易双方是厦门国资建发股份以及国内最大家居连锁运营商红星美凯龙。
未提净利润增长目标 今年央企经营目标出现三大变化
日前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总结2022年国资央企工作,明确了2023年国资央企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重点工作。与往年经营目标相比,今年国资委没有提及净利润增长目标,资产负债率的目标由“控”调整为“稳”,同时增加了营业现金比率这一新指标。国资委强调,2023年将突出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扎实推进提质增效稳增长。深化全面预算管理,以高质量稳增长目标引领全年工作,推动中央企业经营效益率先提升,以自身强劲增长势头稳定发展预期、提振市场信心。
经济参考报
影视行业暖意初显 多家上市公司逐鹿“春节档”
初显暖意的元旦票房让市场对2023年“春节档”颇为期待。目前“春节档”已有数部电影密集定档,涉及多家上市公司。业内人士表示,多部重磅影片的定档为行业带来更多信心,2023年国内电影市场有望迎来较好的增长。
苹果砍单“链条”受过 “果链”上市公司另寻出路
受苹果产业链“砍单”传闻影响,苹果概念板块上周再生波澜,有千亿市值个股一度跌停。回望2022年,“砍单”“踢圈”等消息不时传出,“果链”企业深受波及,多家相关上市公司相继探索业务多元化,力图破局“苹果依赖症”。
主力资金加仓名单实时更新,APP内免费看>>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