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冠口服抗病毒药Paxlovid屡上热搜,部分抗病毒药物也被冠上“新冠特效药”的名号,丙种球蛋白等药物更是成为人们的囤货、抢购的商品。
但不少专家表示,目前没有针对新冠病毒的特效药,皆为抗病毒药物。
那么,目前国内可以购买的抗病毒药有哪些呢?适用于哪些人群?使用时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境内可使用四款药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诊疗方案、我国新冠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以下简称诊疗方案),目前推荐使用的新冠抗病毒药物共有八种,其中,非国产药物有5种,国产药物3种。
而境内目前可使用的新冠抗病毒药物包含三款新冠口服小分子药物与一款注射液。
在三款口服小分子药物中,阿兹夫定片为国产药物,帕罗维德与莫诺拉韦则为进口药物。
据报道,辉瑞生产的帕罗维德已于2022年2月被中国药监局批准进口注册,而默沙东研制的莫诺拉韦也在2023年1月通过进口药品检验,将有国药代理,在1月13日于国内上市。
抗病毒机制存在差异
尽管都被称为新冠抗病毒药物,但其抗病毒机制有所不同。
根据其具体功效,上述推荐使用的新冠抗病毒药大致可以分为三类:阻止病毒复制、阻止病毒入侵、以及抗炎与调节免疫作用。
目前主流的抗病毒药物以阻止病毒复制为主,而不是杀死病毒。这类药物又可分为两大类:蛋白酶抑制剂与RNA病毒复制抑制剂。
如何理解这两种抑制剂呢?如果将病毒在人体中的复制过程看成建造房子,蛋白酶抑制剂的功能便是减少砖瓦的提供,让病毒缺少必要的复制原料;而RNA病毒复制抑制剂则是提供劣质原料,导致其建造的房子坍塌,进而影响病毒的复制。
从临床研究上来看,这类药物能有效降低新冠患者的住院风险与死亡风险。
根据去年12月刊登在《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的一篇论文,在其观察的4.4万名未住院患者中,使用蛋白酶抑制剂的患者仅有0.55%住院或死亡,而在未使用药物的患者中,这一占比为0.97%。
除了阻止病毒复制,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则是阻止病毒入侵,这类药物可靶向结合新冠病毒的突刺蛋白受体,影响病毒的致病和传播活性,导致病毒无法感染更多的健康细胞。
而以糖皮质激素为代表的药物,则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抑制部分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达到抗炎的作用。研究表明,新冠重症患者的特征是严重的细胞因子风暴,这些促炎因子的过度产生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因此,这类抗炎药物也能够有效缓解新冠症状。
但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市民们抢购的丙种球蛋白并不在WHO与我国的诊疗方案中,由于缺少必要的针对新冠病毒的抗体,因此并不等同于静注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
且在去年2月发表的论文中,法国学者发现,丙球蛋白并未有效改善新冠患者的临床结果,尽管不显著,但使用丙球蛋白的患者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频率高于安慰剂组。
适用特定人群
虽然新冠抗病毒药能有效减缓重症、死亡风险,却是有条件、且推荐特定人群使用的。
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童朝晖指出,对于轻型、普通型有向重型、危重型发展的高危人群,如高龄有基础疾病的人群,使用抗病毒药物可以有效降低其重症率,但在青壮年等没有高危因素的人群身上使用是没有用的。
根据各药物的适用人群说明,我国目前可使用的四种药物都是针对上述潜在重症患者。
帕罗维德、莫诺拉韦、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适用于轻、中型伴有进展为重症高风险因素成年患者,而阿兹夫定片则使用于治疗中型新冠病毒感染的成年患者。
根据香港大学去年10月发表的论文,在其观察的11.44万病例中,莫诺拉韦在影响患者的住院风险上无显著作用,而当患者住院后,莫诺拉韦可有效降低患者的重症风险与死亡风险。
但研究者表明,抗病毒药物的有效性与适用人群有关,在其观察的患者中,88.43%为60岁以上老者。
并且,大部分药物的使用时间也有条件。
上述研究建议,老年患者应在早期口服抗病毒药物。
童朝晖也表示,抗病毒药物在发病5天内特别是48小时内使用效果更好。在病毒刚进入人体还没有大量复制时,抗病毒药物能够减轻病毒的载量,减少病毒对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再通过自身的抵抗力减少病情向重症、危重症发展。
综上所述,目前针对新冠病毒,不存在“特效药”、“神药”,并且一旦患者出现重症及危重症,建议去医院进一步检查并就诊,而不是盲目地使用药物。
主力资金加仓名单实时更新,APP内免费看>>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