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进行了重大版本升级。多年后的今天,知乎终于粗制滥造出了自己的推特——知乎的“思想”。
在最新版本中,知乎加入了许多新功能,如全新的首页和“每日新闻”免费收听。但经过一番体验,觉得最重要的还是新的“想法”功能,知乎甚至为其提供了单独的一级入口。
记得知乎上一次大更新是在首页增加了“市场”功能,整合了电子书、知乎直播、知乎价值等与知识付费相关的产品。那么,这个“想法”有什么惊喜呢?
智虎思想初体验
目前知乎的“想法”功能还在内测中,笔者有幸以内测用户的身份体验了这一新功能。
顾名思义,“想法”其实是一个轻量级的内容发布工具,你可以在这里发布碎片化的思想、经历、知识、见解和想法。
内容方面,“点子”允许用户发布自己的原创文字、图片、视频,也可以在知乎站或其他网站分享链接。
特别是在分享链接方面,知乎的想法非常友好。只要复制链接,打开知乎的“点子”,就自动复制了。出版后的风格也不错。
也许你想说,这不是微博或者微信朋友圈吗?
大致可以这么说,但细节上有很多不同。
知乎的“想法”有什么特别之处
独特的“喜欢”和“转发”
和微博一样,知乎的思想可以被转发、评论和赞,但微博和微信朋友圈里的“赞”在知乎的思想里变成了“掌声”,“转发”的嵌套方式也从常见的多层嵌套结构变成了单层并行结构。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大胆的设计。并行嵌套的好处是内容无论被转发多少次,总能保持完整的信息呈现。不过前提是这些转发评论的质量能得到保证,这是类似微博的设计的东西。
知乎充满了#话题#功能。
知乎的Idea也有#话题#的功能,但是和微博的话题功能不同,Idea里的话题并没有太多的数据,而是一段关于话题的知识,闻起来有知乎的味道。
而且有些话题会以“讨论中”的形式出现在“观点”页面的顶部,引导用户参与话题的讨论。每个话题其实相当于一个小专栏。
很有想法“很有想法”
刷遍知乎的“点子”,发现一个“很有想法”的用户,惊叹于这个用户的名字有多有想法。我点进去一看,竟然是和现在流行的微博差不多的东西。
“非常有想法”是一个编辑选择了当天的好想法,总结了一些热门话题和话题下的“想法”。看来知乎是想把知乎杂志的成功经验移植到“点子”上。
独特的“推荐频道”
据我观察,知乎“思想”的时间线中的内容是按照我所关注的用户来展示的。如果不喜欢某些人的“想法”,可以摘下来。
想关注某个领域的专家大牛怎么办?
除了探索上面提到的热门“点子”,还可以在“推荐渠道”中寻找。
“推荐频道”分为物理、NBA、电影、美食等多个子频道。应该是个大话题。频道里的用户可以一键关注,但是每个频道下只有一个推荐用户,很可惜,没有选择。
我不知道渠道推荐的用户是人工筛选的还是根据算法筛选的,但是这个变化会给知乎的社交属性带来很大的变化,后面会讲到。
志虎“以为”,我觉得还行。
可以,我觉得这个功能还可以。
虽然形式上接近微博、微信好友,但在内容上肯定是知乎独有的。
对于用户来说,当他们厌倦了微博、微信朋友圈的杂乱和噪音时,没有广告、简洁、有知识、实用的“点子”显然很有吸引力。
像我这样的作家,一定是爱“想法”的,因为在阅读和思考中,往往会有一些碎片化的灵感和想法,需要记录下来。知乎的“想法”不仅可以让我随时记录,还可以引发一些评论、拓展和反思。为什么不呢?
而且,在《观念》中读到别人的想法,也是在创作陷入困境时打破局面的好方法。
对于知乎来说,轻量级、碎片化的“想法”是对之前问答的补充,可以让知乎的内容体系更加完善,还有很多其他的“效果”—
比如激发用户的活跃度。
其实简单的问答是有一定壁垒的。在知乎闲逛的时候,感觉适合自己的问题越来越少了。最后被抢了先机,失去了回答的动力,更多时候只是单纯的在看书。但是“想法”就不一样了。大家都有想法,参与起来也更容易,让知乎用户的活跃度有了很大的提升。
比如提高知乎的社交属性。
自从2012年知乎把时间轴规则从用户改为话题后,关注用户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后来,虽然知乎对时间线规则做了几次调整,逐渐采用了“话题”和“用户”融合的方式,但我还是很少关注新用户,关注老用户就更少了,更别说接触了。
现在有了“想法”功能,我要重新审视我的“朋友”,找出一些喜欢在屏幕上发布劣质内容的,关注一些有“想法”的。个人认为,这是对知乎好友的新筛选,而对于知乎来说,则是整体社交属性的提升。换句话说,知乎的社交关系变得更有价值了。
正如知乎在新版宣传图中所说,知乎想通过“思想”的功能,探索知识分享的新边界,让知识在更频繁的分享中流动,同时让知识具有社会价值。
如果这个功能能够普及,那么知乎真的可以开启新的篇章了。
这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留言交流,请继续关注IT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