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7天,票房突破24亿元……大卖的科幻片《流浪地球2》,展现出中国电影过去少有的硬核科幻风格。
宏大震撼的特效镜头,给观众带来极大的感官冲击。太空电梯以及各种形态的机器人,不仅是对未来科幻世界的畅想,也呈现出国家未来科学技术的可能图景。此外,卖爆的周边产品也拉长了《流浪地球2》的商业链条。
未来已来,机器人应用落地成为关键
这部科幻大片里,科技感无处不在。机器人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呈现场景。其中的空间站智能管理、外骨骼应用等前沿技术,很多已在现实生活中成熟应用。
影片中,机械臂的巡检机器人自主操作监测指标,保障空间站人员生命安全;地球联合政府会议厅,机器人驻守一旁辅助人类科学决策。
北京航天中心数据中心,巡检机器人支撑着海量数据平稳运作;行星发动机机库中,移动机器人正有条不紊地搬运传送着物料。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为《流浪地球2》提供移动机器人的公司,是一家主攻工业移动机器人(AMR)领域的企业,名为优艾智合机器人,它为影片的拍摄提供了产品和技术支撑。
天眼查显示,优艾智合机器人目前已经历8轮融资,投资方不乏IDG资本、蓝驰创投、真格基金,以及英诺天使基金等。
投资方之一的蓝驰创投董事总经理曹巍表示,在工业、物流、服务和家庭等领域,机器人进入到蓬勃发展阶段,已是业内共识。
“不过,由于产品成熟度,产业及市场惯性等问题,机器人的落地较为缓慢。对机器人创业公司而言,新的重点已不是基础研究和产品研发,而是真真正正洞悉市场需求,推出爆款产品。”
在曹巍看来,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机器人创业公司正在通过各种路径突围,国产机器人品牌的覆盖率也在稳步提升。
而在新一代的机器人公司里,曹巍表示,只有拥有底层技术,同时在产业认知、场景拓展、产品创新等方面拥有很强综合能力的公司,才能在热火朝天的赛道竞争中跑出来。
第一,从底层技术来看,需要的是差异化。“这来源于团队技术的沉淀和积累。如果没有差异化,那就很难做出显著的产品创新。”
第二,产业认知是能抓住机器人落地的各种机会。“如果抓得不准,说明团队也没有洞悉到市场痛点和难点。”
第三,场景拓展,即团队的动手能力。“这一定是快速尝试,在改进中迭代不断推进产品和场景,持续推出受到市场认可的产品。”
第四,产品创新。“如果目标是百亿美金平台级的机会,那么一定需要产品体系的思考能力、格局视野、销售和服务网络。”
总之,曹巍认为,机器人公司只有帮助人类解决所在场景的痛点和难点,才有长远发展价值。
周边卖爆,《流浪地球2》商业链条被拉长
《流浪地球2》大卖的同时,周边产品也在引发关注。
1月28日,#流浪地球2周边商家呼吁理性消费#这一话题登上热搜。记者注意到,原本目标金额定为10万元的官方授权模型,目前众筹金额已超5400万,为目标金额的540倍。
对此,众源资本管理合伙人陈伟稼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所谓周边,都是基于作品的情怀和粉丝的情感延续出来的商业产品。
在他看来,周边产品设计的核心点必须紧靠作品本身,并不单是贴上LOGO.“特别是要看产品和IP的结合度,初级的公仔和毛绒玩具,已很难与用户做到共情。《流浪地球》这一IP经历了3年沉淀,已在市场中立住了。在口碑发酵下,自然能收获一批粉丝。”
实际上,作为中国首部科幻大片,《流浪地球1》也曾出过周边,但由于产品是以贴LOGO以及徽章,使得周边产品吸引力大幅下降,甚至被吐槽。但相较于第一部的周边,《流浪地球2》的周边在消费者心智把握上已有较大提升。
产品不仅有机械狗笨笨,还有人工智能MOSS和数字生命卡,并且在还原度、发光效果,以及实用性上优化。其中,数字生命卡即为闪存盘,在卖粉丝情怀的同时,也有实用价值。最重要的是,陈伟稼认为,在价格上,《流浪地球2》的周边性价比也很高,不是一味地收割粉丝。
不过,陈伟稼也指出,尽管第二部的周边卖得很火,但供应商赛凡科幻却有最大的弱点,即没有IP在手。
“就整个IP周边来看,IP是第一位的。没有IP在手的赛凡科幻,只不是一个代工厂而已。再加上产品的量级不是特别大,以及电影IP周边最多只有1、2个月的运营周期,既不像迪士尼,有强大的内容属性作为支持,也没有泡泡玛特那样,对产品有持续的更新和迭代,总之,只能算是一个短期的IP周边运营企业。虽然在行业中承接了《流浪地球2》,未来在周边领域可以接更多IP业务,但公司并没有行业壁垒。”
股权穿透显示,赛凡科幻母公司为成都翌星文化,孙悦为大股东,持有46.96%的股权。除了《流浪地球2》的周边,《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赛凡科幻也是《三体》周边的供应商,但相较于《流浪地球2》的周边,《三体》周边则显得较为单一,只有蓝牙耳机、雨伞、徽章等。
对此,有周边爱好者表示,周边的设计如果没有了电影的内核特征,没有情感支持,其实并不能打动粉丝。
主力资金加仓名单实时更新,APP内免费看>>
(文章来源:科创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