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介绍:曹春林,厦门大学学士,1998年7月就职于中国银河证券,从事研究工作。2004年3月就职于茂业集团,从事资本运作、证券投资工作。2010年4月加盟第一创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历任资产管理部行业研究员、资产管理部投资部副总监。2014年8月加入创金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曾任资管投资部副总监兼投资经理,现任基金经理。
2022年新能源板块表现一般,有何总结思考?站在当下看,新能源汽车板块与以往有何不同?市场对于新能源板块的分歧较大,具体有哪些,该如何解读?
创金合信曹春林表示,新能源车板块去年表现一般,估值被打回常态,但行业发展动能强劲,优质公司未来仍有机会,市场焦点将回归到企业的业绩增长。关于新能源的两大分歧,一个是渗透率,另一个是竞争格局。虽然去年渗透率增长较快,但增长空间依然广阔;产能过剩行业竞争加剧,优胜劣汰下龙头企业仍将保持优势。
以下为文字精华:
1、创金合信曹春林:新能源增速强劲估值水平回归常态
提问:大家对刚刚过去的2022年其实还是记忆犹新的,您对2022年的新能源板块有何总结与回顾?
曹春林:2022年整个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销量是远超预期的,但是整个新能源在欧洲受到了俄乌冲突的一些影响,比预期稍微低一点。从全球来看,2022年新能源的整个销售的数据应该是符合预期的,还是非常高,中国去年达到了接近680万辆的水平。
虽然我们在二季度经历了疫情,到四季度实际上全国各地陆陆续续还有疫情的一些影响,但是数据还是超了挺多,说明这个行业它发展的动能是非常强劲的。
2022年油车下滑很厉害,跟大家分享一个数据,全国大约3万家油车4s店,去年关闭了4000家。很多油车的二线品牌直接在疫情的两年里基本消失,完全关店。
新能源车替代油车的进程很强劲,新能源车变得更智能,在很多方面比如设计方面有很大的优势,简化之后,同样大小的车它内部空间更大,当然加速快不用说,然后它保养费用很低,有很多优势。
这个趋势还是在,但是22年新能源这个板块确实表现一般,不是特别好。因为去年市场整体不太好,虽然新能源汽车板块里面的股票业绩增速很快,但确实前期的估值比较高,所以整体上22年是新能源汽车把估值打回常态的过程。
当然它内部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说内部的供需结构,行业的发展动态跟2021年有一些不一样。虽然我们认为它是一个应该的常态,毕竟发展到这个阶段,但是市场的一些投资人认为可能变得没以前那么好了,我觉得有一部分的因素在里面,所以估值压缩得很厉害。
整体来说,新能源未来发展是很强劲的,里面的优质公司未来还是有机会的。
2、创金合信曹春林:产能释放行业分化市场聚焦业绩增长
提问:站在2023年的开头展望今年新能源汽车的情况,跟2021年的新能源汽车相比,您觉得新能源汽车板块有哪些不同点呢?
曹春林:2021年的时候渗透率还很低,在2021年之前,即18、19年它经历了新能源行业的低潮,大家都没扩产,结果在2020年下半年起来了之后,特别是2021年需求增长很快,供不应求,但产量都不够,所以造成了行业内很多产品出现涨价的态势。
涨价之后,龙头的份额有时候还在下降,因为它也没产能,二、三线甚至三、四线的公司过得特别好,以前产品都没人要的公司突然发现,只要你能生产有产能就都要。所以2021年百花齐放,不管好坏都涨,甚至有些差的股票涨得更多。其实在那个时候行业的发展不是常态,常态是优胜劣汰,就是淘汰一些差的,最终好的才能跑出来。
现在我觉得常态可能出现了,行业增速还是很快,全球大概40%,但是前端的产能可能释放得更快,确实有一些优质的产能,下游能够把它的产品都买去,但是一些比较差的,它的产能可能就会闲置,很快陷入亏损的境地。所以说最大的一点,可能就是分化。
第二个不同点就是在2021年的时候,由于增速特别快,所以市场可以给一个很高的估值,现在增速降到40%,再往后可能降到30%,增速确实比20年、21年要下一个档次,整个估值也不像之前那么高了。
所以我们不要期待未来新能源汽车的股票估值再回到21年那样的高估值,这也不现实。它是估值相对合理,靠业绩增长来挣钱。
3、创金合信曹春林:增长空间依然广阔竞争激烈淘汰加剧
提问:现在市场上关于新能源的分歧较大,主要的原因有哪些?
曹春林:市场上有一部分人不那么看好新能源。第一个理由是认为中国的渗透率上得很快,2022年中国的渗透率接近26%,觉得渗透率这么高,已经过了渗透率比较低,快速增长的时候,这是第一个分歧。第二个是产能会过剩,上游一些企业扩得太快,确实政策支持盈利又非常好,长期前景也很好,很多人都入场了。
现在估值分歧已经不大了,因为经过了2022年非常极致的估值压缩,很多股票像一些龙头股现在都压缩在20多倍,甚至十几倍,其实已经涵盖了未来不增长的预期了,但实际上未来还是会增长的。除非被市场淘汰,业绩下滑是另外一回事。这些龙头企业估值达到这个水平,估值已经很便宜了,分歧可能不那么大。
重点分析前面两点,第一个是渗透率,第二个是竞争格局。就渗透率而言,确实中国跑得很快,去年由百分之十几跑到二十几,但新能源最终的渗透率或将接近100%,可能以后就剩下一些特殊领域的才会用油车,比如很寒冷的地区,或者说一些特殊的领域,绝大部分将被新能源车替代。
此外,中国的新能源产业以及新能源车,它一定是面对全球市场,所以千万不要去讲中国的渗透率有多少,我们要去看全球的渗透率有多少,因为去年我们的电池占了全球的六到七成。毫无疑问,未来就是看全球的增长。
就汽车而言,去年我们的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速是非常快的,像比亚迪、上汽,一些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受到了非常好的欢迎,品牌力在急剧上升,我们的成本对于国外有巨大的优势。包括数据也体现了,像国外的一些汽车厂的CEO也在说,如果欧洲不出政策的话,未来电动车在欧洲全是中国车企的市场。
我们的竞争力是很强的,全球去年的渗透率大概在12%左右,这还是建立在整个车市出现一定的萎缩,因为车的供应链、芯片都出现了一些问题,所以全球的车市持续地下滑了两年,这样才到了12%的渗透率。全球车市负增长,这是比较罕见的,12%的渗透率很高吗?12%上面还有接近10倍的空间,空间还很大。
第二个分歧就是竞争格局。毫无疑问,为什么说现在恢复的常态就是制造业的常态?制造业的常态是略微有点产能富余,优胜劣汰,这才是制造业的常态。所以把一些所谓的PPT产能规划拉出来看,未来可能一半的开工率就够了。
这种状态是在16年、17年出现过的,当时出现了很多的产能规划,但是实际上为什么20年、21年产能那么紧张?因为18年、19年行业出现竞争,盈利没那么好之后,发现那些产能规划全是子虚乌有。
所以说实际上是一样的,很多人就把产能规划拉出来说远远过剩,但很大一部分是出不来的,这是第一个。第二个是假设现在的需求是100万吨,现在产能可能有150万吨,已经过剩了,它一定不是所有的企业平均来分配产能利润率,不是说好的企业2/3产能,差的企业也是2/3产能,一定是好的企业,90%以上的产能利用率,差的企业可能就20%—30%。
所以最终的情况是,只有龙头企业能够挣钱,也只有龙头企业能够扩产,三、四线的企业很快就会亏损,不会再扩张。不要看这个行业前几年增长特别快,以为挣了很多钱,实际上在增长快的同时,一直在卷成本、卷技术迭代,竞争很激烈,这种淘汰是非常快的。
主力资金加仓名单实时更新,APP内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