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设计 澎湃新闻记者 周寰
【编者按】
在中国,摄影收藏还是一件新鲜事。尽管图片已经是人们日常交流的方式,但收藏摄影似乎仍是一件遥远的事。与此同时,近年来中国的影像收藏市场逐渐活跃,越来越多的人与机构开始意识到了影像的价值:出色的摄影是时代的见证,也具有艺术价值,连接了个人与集体的记忆。
杭州影天印业的孙云翔是一名影像收藏家,现藏有多位著名摄影师的作品。但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之前,孙云翔坦言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关注影像收藏了。“因为收藏市场的不景气。”他说。那么,是什么让他不再像以前关注摄影收藏?对于国内摄影收藏的未来,他是否还抱有希望?我们的采访便从这里开始。
窗外的古董店,马克·吕布 作品。孙云翔 收藏
澎湃新闻:您说自己已经好久没有关注影像收藏,因为市场的不景气,可否具体说一下是哪些因素导致的?
孙云翔:影像市场最好的时候是2005年2006年刚起来时,当时“当代艺术”百花齐放,而影像属于后起之秀,大伙轰轰烈烈地都说想要收藏一下。慢慢地,资本看到了影像市场这块的空白,资本一涌入,快速地抬高了摄影家对作品的价格预期,但当时我们的摄影市场还末真正的起来与完善,从而导致了真正去签摄影家的画廊在运作时成本过高。另外,也不是所有的影像都是值得收藏的。我觉得影像收藏分三种:风光、纪实、当代。风光一般是欣赏装饰类的,纪实是史料文献类的,还有当代艺术的影像。资本不太了解影像,分不清其中的脉络,认为反正都是影像,就把这些搅在一起。这也让一开始做得比较严肃的画廊受到了冲击,加上他们自己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市场就一片大乱了。慢慢地,画廊的积极性受到了打击。
又过了两年,整个艺术品市场突然断崖式地下跌。我刚说过,影像做得最好的时候是2005、2006和2007年,当时有四五家拍卖行设有影像专场,华辰、诚轩、中国嘉德等等,后来只留下了华辰。没有二级流通市场,作品很难真正的流通起来,大家也不愿意做。我认为,影像真正能够收藏的,有财务价值的是当代艺术类,但当代艺术类作品很难展现于世,所以慢慢的,别人也不关注这一块了,而且经济形势的起伏,整个市场的节奏也没有把控好。现在,影像收藏有些复苏,但就是一个个小圈子,不在一个公众平台上,谈不上是一个有财务性质的东西。
我认为艺术品真正要能够被收藏,市场能够繁荣起来,它的财务属性、投资属性一定是需要的。现在影像收藏几乎没有投资属性,没有平台来给它做变现的步骤,所以很多做财务投资的人就没有往这方面去考虑。现在的收藏者基本就是一批爱好者,真心喜欢的,把它当作一个兴趣来收藏。
澎湃新闻:您的意思是摄影作品转手的可能性比较小?
孙云翔:对,非常小。你说买进来之后没有平台可以去转手。做财务投资的不看好,市场要靠一些爱好者来运作,肯定是很难的。现在包括油画、当代艺术这方面,虽然作品卖到几百万、几千万,但它的财务属性、金融属性还是有的,所以影像收藏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它如果要起来,我认为一个需要市场上的复苏,像2005、2006年蓬勃发展的状态。而且,人们对影像的理解不明确,它可以复制嘛,像版画一样。所以市场还需要培育,告诉作品的版号是多少个。这需要画廊的自律、摄影家的自律,这些都是影响收藏的因素。
《建筑》系列之一,杉本博司 作品。孙云翔 收藏
《朝鲜》印象,久保田博二 作品。孙云翔 收藏
《河边》,亨利·卡蒂尔-布列松 作品。孙云翔 收藏
《欧洲》系列之一,原久直 作品。孙云翔 收藏
澎湃新闻:您收藏过哪些作品?它们现在您手上还是已经交易出去了?
孙云翔:我最早的收藏的一幅作品是日本摄影家杉本博司的作品。2004年年底,我去日本看了杉本博司的展览,那是在东京的森大厦美术馆,这个展览是我第一次去看大型的摄影展,非常专业,非常震撼。后来去了小柳画廊,那是杉本博司自己的画廊,他在卖这些作品。又通过一些介绍,了解他作品的内涵,于是就想买一张作品回国,带回来做个纪念。一问的话,要2万美金一张,而且《海景》系列,《剧院》系列都已经没有了。最后我买了一张《建筑》系列的作品。虚幻的,用对焦不实的概念手法来拍建筑设计师创作理念的一幅作品。
从那以后,就一发而不可收了。又买了韦斯顿的、马克·吕布的、布列松的,就是玛格南摄影师的一些作品,包括亚太地区那时候唯一的玛格南摄影师久保田博二的《朝鲜》系列等等。后来我自己做画廊,做冯建国的展览,还做亚当斯的原作展。我们自己收藏了 20%- 30% 的作品,到现在这些作品还在库房里放着。因为这些作品是我喜欢的,不到一定的程度不会去销售的,所以我也没有想过要把这些作品变现,而且本来市场也没有,变现的通道也没有,作品的状态就是搁置在那边。目前就是这种情况。
《月升》,安塞尔·亚当斯签名版 原作。孙云翔 收藏
安塞尔·亚当斯签名版 原作。孙云翔 收藏
《青椒》,爱德华·韦斯顿 原作。孙云翔 收藏
《海螺》,爱德华·韦斯顿原作。孙云翔 收藏
澎湃新闻:您认为怎样的收藏环境是健康的?当下的从业者可以着手去做什么,使这个摄影行业健康地往前发展?
孙云翔:要给画廊信心,画廊是影像推广的主力军。说句实话,影像艺术家是这么多艺术家里最没有钱的,平均来讲是财务状况最不好的一波艺术家。所以,让他们去推广自己的作品是非常难的,现在好在有自媒体,怎么利用自媒体去推广影像是一个新课题。像博览会要多举办,上海每年有一个影像艺术的博览会,博览会上的成交力度、成交信息会是推动整个影像市场的一个催化剂。还有,画廊能够相对规范影像市场的规则,不然的话,作品卖得好就多印几张,市场马上就乱了。这些慢慢规范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复苏起来还是有可能的。
另外,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受众。比如,上海有小资情调,那么有品位输出好的风光作品、纪实作品,能够上墙的一些小众的当代艺术品,类似快销品,不是收藏,而是装饰的一些作品、原作。这可能是一个受欢迎的类型。
纪实摄影是收藏时代,但是版数要做的规范,图片质量也要好,做好是比较难的。至于当代艺术的作品,特别是那些不是很有名的,这类作品是比较难推的。目前为止,老的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已经炒得很贵了,新的作品又没有上来。这个也是需要艺术家与画廊来合作,共同去推广。我认为,按照这个节奏来走,慢慢会正常起来,归根结底就是要规范。摄影艺术是很难规范的一种财务投资。
冯建国8x10胶片40寸银盐手工放大作品。孙云翔 收藏
《凡圣同居》系列作品之一,金立旺 作品。孙云翔 收藏
澎湃新闻:您如何看待摄影收藏的前景,是否会再次关注这一领域?
孙云翔:最近去上海一家画廊看了金立旺的展览“凡圣同居”,我就买了一张他的作品。他有很多作品,但我选了一张能够挂在墙上的,像风光作品一样的作品,比较雅俗共赏的这么一张。它的远景里有一个光点,其中的一个光点是一个千手观音一样的东西,一个巨型的佛像在山峦中间,山是蓝色调的,这个,对我来讲也是一种信仰的寄托,有佛在那边。这张作品远看是一幅风景,近看有寄托的神在里面,不纯粹是佛教,不纯粹是所谓的当代这种的。所以我认为,作品能够上墙是很重要的,构图工整,色彩要符合当代的一些审美观念,但里面也要有一些小的,能够触及人类灵魂的点在。所以我看了这么多,就买了这一张。
今年4月的影像上海博览会我到时也会去看一看,看看形势,3年了,预计应该会有一个爆发。这个爆发是现在来,还是什么时候来,我不知道,但我寄予希望。
海报设计 澎湃新闻记者 周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