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步交错、歌乐摇荡、帘幕深深、谍影重重,音乐剧《蝶变》将观众带回1939年波诡云谲的上海愚园路,在长夜掩映的雨声枪声里,共觅黎明前蝴蝶的破茧振翅。
音乐剧《蝶变》主打双女主、悬疑风,1月在上海大剧院New Box小剧场首演时,11场演出场场售罄。2月15日-26日,《蝶变》重游旧地,连演15场,和首轮演出一样人气旺盛。
这是首部聚焦上海路史的音乐剧。
《蝶变》剧照
“一条愚园路,半部近代史。”二战期间,愚园路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五方杂处的人员结构,成为上海滩的重要地标之一。这里不仅是日本、德国等国情报线人的居住地,也是中共地下党的隐秘工作点。
各方势力紧张对峙的背面,却是十里洋场的纸醉金迷——达官贵人觥筹交错,歌女乐伎巧笑嫣然。各路人马穿梭于街道的明暗两面,为故事的发生提供了绝佳舞台。
愚园路上的秘密为无数创作者提供了空间,编剧华安正是其中一个。1939年,愚园路上的一场火灾引起了她的注意,“这场火似乎是为了掩盖什么而出现的。”她和主创团队顺着这场火灾,挖掘出了《蝶变》的故事,讲述了两位女郎在乱世中仓促的同行与别离。
《蝶变》剧照
文君和曼曼,一位是好小姐,一位是交际花,截然不同的两个人在雨夜中相遇相知……1939年,记者敲响大门,只见到其中一位,随着采访深入,一个破茧成蝶的故事几度翻转,另一位女郎现身回忆,复活在公园别墅客厅的光影中。
《蝶变》完全聚焦于女性来构建故事。在剧中,文君和曼曼是陈先生的偏房太太和情人,陈先生仅作为符号出现,两人的相惜和相依对抗了命运浮沉,她们的抉择和作为产生了蝴蝶效应。
在华安笔下,文君关心平民的命运和儿童的福祉,乐于为之奔走,憧憬着一个公平光明的新世道,甘愿为之牺牲;曼曼虽然胆小,但为了家人敢于从事地下工作,并在文君的影响下成长为更勇敢独立的女性。
如何塑造两位截然不同的女性,如何尽陈二人委婉细腻的心曲,几乎全女班的主创团队付出了很多努力。除了妆造,导演陈天然还对演员的神情、体态、气息都作出了要求,并关注两位女主在对手戏时氛围感的营造和不同阶段情感的递进。
编剧和导演同为上海市三女中的校友,七年女校就读经历,给了她们不同的创作视角:“女校里都是女学生,没有所谓的‘第二性’。在那样一个环境下,我们不会把性别作为一个限制,不会被规训女孩该怎么样,而是关注一个美好的人应当具备哪些品质。”
《蝶变》剧照
首轮演出时,双女主的故事打动了不少观众。
“及至剧末,身边的人都在流泪。”一位观众评价。“性格迥异关系奇异的两位女子,风情又优雅的旗袍,细腻的情感流动,爵士与小调风韵独特,在一众上海音乐剧中有独树一帜的魅力。”另一位观众评道。
不仅有独具东方风情的客厅戏,《蝶变》的音乐风格也极富年代特色,爵士小调如同层层漾开的波浪,唤醒了老上海的风情。
故事背景定在1939年,彼时,上海的音乐风格鱼龙混杂,新传来的爵士、蓝调和踏步舞曲还在寻找融合的最佳方式,大多数歌曲脱胎于本土沪剧小调和江南小曲的音乐调式。海派音乐中西合璧的风格,是在不断求新、不断融合中诞生的。
为了还原当时的曲风,作曲张钰曈、叶健锋把新旋律“做旧”,做出了很多有趣的尝试。谈及唱段《朱颜不改》,张钰曈表示,此曲参考了江浙地区的小调,还在部分乐句末尾加上了取自童谣的咿呀转音。在创作《如果你来到香港》时,叶健锋借鉴了流行歌曲早期代表作——黎锦晖的《毛毛雨》的配器,加入了大量铜管乐器,使其更具有传统爵士的腔调。
摩斯密码是谍战戏的常见元素,两位作曲也将不同的摩斯密码加入旋律和配器,破译出来则是与剧情相关的彩蛋。叶健锋笑称:“不只是台词,舞步中,耳朵里,甚至灯光下,都有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