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网 财经 迈进甲醇产业发展新阶段,“拓荒者”吉利厚积薄发

迈进甲醇产业发展新阶段,“拓荒者”吉利厚积薄发

相比大家更加熟悉的“酒精”——乙醇,甲醇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感显然要更低。

但实际上,相比化石燃料,甲醇不但在完全燃烧后只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杜绝了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颗粒物、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等一系列有害物质,更具有积极意义的是,甲醇还可以通过二氧化碳直接支撑,从源头上直接完成二氧化碳的减排。而对于立下“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目标的中国来说,甲醇产业无疑对我国“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产生重要的推进作用。

因此,2月21日在安阳投产的,由吉利控股集团和河南省顺成集团共同投资的全球规模超大的十万吨级绿色低碳甲醇工厂,不仅为中国能源多样化战略点燃了一座新的灯塔,更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而甲醇产业的发展,对中国乃至全球的能源产业变革,以及推动都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甲醇——一种理想的可再生清洁能源

作为最为常见的气体成分之一,二氧化碳既是环境污染的大敌、全球气候变暖的祸首,同时也是重要的化工材料。而制备甲醇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减碳的过程。根据计算,通过现代煤化工与可再生能源制取绿氢绿氧的技术耦合,在制备甲醇的过程中,每生产1吨甲醇可以消纳约1.375吨二氧化碳。

就拿此次投产的安阳甲醇工厂为例,其综合利用了顺城集团焦炉气中的副产氢气与从工业尾气中捕集的二氧化碳合成绿色低碳甲醇。每年能够生产11万吨甲醇,可直接减排二氧化碳16万吨,相当于增加森林种植面积16万亩,间接减排二氧化碳更是达到了55万吨,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其实,作为煤化工产品的甲醇,早在上世纪70年代人们就开始对其进行探索和应用性研究。而煤化工并不是甲醇的唯一制备途径,可通过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与二氧化碳合成“电制甲醇”,或由秸秆、城市垃圾废弃物等制取生物质甲醇,可谓“取之不尽”,且“价格低廉”。

同样是以此次投产的安阳甲醇工厂为例,该项目消化吸收了冰岛CRI公司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ETL)技术,不同于常见的以一氧化碳为碳源与氢气反应合成甲醇的传统工艺,而是以二氧化碳和氢气为原料,采用了中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领先的二氧化碳捕集净化工艺,从工业尾气中回收二氧化碳;创新性做到了甲醇联产LNG(液化天然气),有效气体全部利用,节能、高效、安全、绿色。

不止如此,甲醇也是国际上公认的清洁燃料之一。甲醇在常温常压下是液态,自身含氧,辛烷值高,且燃烧后的产物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而二氧化碳又可以重新生产甲醇,这就意味着它是一种完全可以实现碳循环的低碳燃料。在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著名有机化学家乔治·奥拉出版于2006年的《跨越油气时代——甲醇经济》一书中,就明确提到未来在油气之后,人类的燃料就是甲醇。

作为项目的示范性成果,安阳甲醇工厂生产的甲醇燃料的一部分,将直接供给项目中顺城集团采购自吉利集团的甲醇重卡,这批共300台的吉利远程重卡将作为物流车投入使用,而使用的燃料来自于安阳甲醇工厂生产的绿色低碳甲醇,预计每年将减少柴油消耗1.5万吨,减少碳排放4.5万吨,每年可节省燃料费3000万元左右,既节约了成本,又回收了二氧化碳,可谓一举多得。

如果说甲醇在汽车产业中的应用,还停留在较为初级阶段的话,那其在船舶、航运等领域的应用早已相当广泛。目前,包括日本、新加坡等国家都已明确,将可再生甲醇作为船舶运输零碳排放的燃料。而像丹麦马士基这样的航运巨头,已经宣布将于2024年开始接收12艘甲醇燃料大型船舶,届时每年甲醇需求将达到50万吨。而如果马士基将整个船队都转换为绿色甲醇为燃料,那么到2040年所需绿色甲醇为2000万吨,数量非常可观。

当下,甲醇的全球年需求量已经达到了约1.07亿吨。而得益于甲醇制烯烃(MTO)工艺的扩展和新兴能源应用的推动,甲醇的需求在过去十年几乎翻了一番,且在未来仍有望不断扩大。

潜力巨大、意义非凡的甲醇经济大幕,正在徐徐展开。

甲醇经济的未来:潜力巨大、意义非凡

作为一个经济大国、工业大国,中国对能源的需求远超一般国家,但我国在能源资源上整体呈现富煤、少气、贫油的特征,石油自给率不足30%,2021年的对外依存度达到72%。随着国际局势动荡,市场区域化凸显,高占比的石油进口严重威胁我国能源安全。

此外,全国发电结构中,“火电”占比高达七成。而当前新能源汽车中纯电动车占比达到八成,在其从生产到使用的整个周期中,很难实现真正的零碳排放,这对于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也造成了一定难度。

因此,为了保障能源安全以及真正实现碳中和目标达成,行业必须加大力度发展能源多元化。而作为产能占全球65%、全球最大甲醇生产国和消费国的中国,发展甲醇经济完全契合我国的能源资源禀赋,符合我国坚持先立后破、节能减排和稳妥有序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指导方针。

正如前文所言,现阶段,通过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和煤化工产业的低碳绿色转型,使用清洁低碳的甲醇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减碳效果。同时,通过拉动绿色甲醇的技术创新,推动绿色甲醇的规模化发展,甲醇还将创造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首先是能源安全。2021年我国石油进口量为5.13亿吨,如果使用甲醇替代,可大幅减少石油的进口依赖。假如国内三分之一的车辆使用甲醇燃料,就能减少8000万吨的石油进口。而根据我国液体能源需求量预测,如果甲醇燃料应用规模达到3.5亿吨以上,可将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降到30%以下。

其次,甲醇还具备“碳载体”和“氢载体”的双重功能。具备高储氢特性的甲醇成为解决氢能与二氧化碳发展的完美选择。在二氧化碳循环利用中,利用甲醇还可以解决氢气运输和存储的难题,解决氢能发展过程中的制备、运输、存储和加氢等多产业技术,使氢燃料技术成为真正意义的清洁能源技术,推动能源低碳转型。

同时,甲醇还能够作为可再生能源储能的优选方式。众所周知,太阳能、风能、水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存在间歇性、不稳定性,但是利用这些能源制氢,与捕集的二氧化碳合成绿色甲醇,既可以解决可再生能源的稳定使用问题,又能把不稳定的电转化为稳定的液态甲醇,实现电的稳定存储。

因此,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甲醇经济的未来都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和现实意义。正因如此,我国对甲醇经济发展的政策也在逐步明朗。早在2012年,工信部就牵头先后在山西、上海、陕西、贵州、甘肃5省市共10个城市,组织开展了甲醇汽车试点工作。2019年3月,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甲醇汽车应用的指导意见》,提出重点在山西、陕西、贵州、甘肃等资源禀赋条件较好且具有甲醇汽车运行经验的地区,加快M100甲醇汽车的应用。而在2022年9月16日,工信部公布了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2276号建议的答复,也提及了甲醇汽车。并指出,发展甲醇经济对于实现能源多元化、保障能源供给,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而在我国甲醇经济的发展中,有一个企业高频出现,对甲醇经济的普及起到了重要作用。它就是吉利。

从零拓荒,吉利的18载厚积薄发

甲醇作为内燃机燃料,具备燃烧效率高和有害物质排放低这两大优势,且其在常温常压下为液态,在储存、运输、使用中都更安全便捷。而近年来,动力电池上游矿产资源紧张、发电环节能耗高等困扰电动汽车的问题仍未解决,甲醇汽车能够成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补充。这也让汽车产业成为了甲醇助力碳中和之路的一方绝佳试验田。

而作为我国很早投入甲醇汽车研发并且实现产业化的车企,吉利甲醇汽车的发展史,实际就是一部中国甲醇汽车的进化史。

早在2005年,在中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被丰田普锐斯混合动力所“启蒙”的同时,对国家能源战略有着深刻认识和远见的吉利,也正式开始了对甲醇汽车技术“拓荒”。

虽然甲醇是一种理想的清洁能源,但其在汽车领域的应用仍有诸多难度,例如其具有挥发性和腐蚀性,甲醇发动机在冬季的低温冷启动存在一定困难,往往需要加装预热器。

但吉利迎难而上,历经18载研发,不仅攻克了低温冷启动、耐甲醇材料开发、专用润滑油开发、专用添加剂开发、排放控制、甲醇电喷控制系统等多项关键技术,还积极投身于以捕捉二氧化碳循环制取甲醇等新技术,安阳甲醇工厂就是其技术的落地成果之一。

目前,历经18年、从零起步打造甲醇汽车产业链的吉利,已经完成了从“拓荒者”到“领跑者”的蜕变。

历经18年的发展,吉利甲醇汽车无论从市场布局还是产业化的程度,都成为了该细分市场的“领跑者”。可以说,目前在国内甲醇汽车试点项目的运营车辆中,10辆就有9辆是吉利的甲醇汽车。

从直观的数据上看,吉利甲醇乘用车已在贵州、山西、陕西等地规模化运行超2.7万辆,总运行里程接近100亿公里,最高单车运行里程已突破150万公里,每年节省汽油消耗15.8万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1.94万吨。而吉利旗下的远程甲醇重卡,也已在多省市推广使用并形成规模化运营,其中甘肃境内已经有超过110台甲醇重卡持续运营,10多家物流公司和个体用户选择了远程甲醇重卡。

特别是在汽车保有量中占比10.9%,却消耗了51%的汽柴油、排放了全部汽车排放二氧化碳总量的56%和汽车排放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的80%的商用车,可以说是甲醇能源应用的上选载体。与传统柴油重卡相比,吉利远程甲醇重卡在燃料费用上可节省18%~32%,相当于每公里最多可节省1元钱。尤其是当下的纯电重卡,由于充电及电池成本和重量问题无法实现中长途距离运输,甲醇增程或许是中长途低碳运输的最佳解决方案。

历经18年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储备,吉利在甲醇领域已经形成了集研发、生产、使用全链路式生态闭环,以及在乘用车、商用车领域达成多样化布局。可以说,吉利甲醇版图正在变得越来越清晰。

而完成了从行业“拓荒者”到“领跑者”蜕变的吉利,也将在甲醇汽车这条新赛道上越走越快、越走越稳,在推动甲醇汽车发展的同时,也为我国的能源安全以及碳中和目标的达成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财经,科技,游戏,体育,汽车

中国投资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财经,科技,游戏,体育,汽车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财经,科技,游戏,体育,汽车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