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网 财经 对话英特尔中国董事长王锐:阵痛、转型与中国市场机会

对话英特尔中国董事长王锐:阵痛、转型与中国市场机会

英特尔表示,内部正在建立起一套机制,让中国的市场需求在英特尔全球整个规划层面里,变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英特尔将向何处去?

在经历了半导体市场的多次技术迭代后,目前的英特尔除了要面临PC市场向Arm架构迁移的挑战,还需要应对来自于竞争对手、制程延期以及芯片行业周期下行等多方面的考验。此外,占据英特尔四分之一营收的中国市场也在进行着核心IT部件的重构,龙芯、飞腾等新兴CPU厂商在行业内暂露头角。

“过去几年大家看到了产品推迟等各个方面的问题,这是我们必须要自我革命的地方。”英特尔公司高级副总裁、英特尔中国区董事长王锐在近日的一场采访中对第一财经表示,英特尔正在一步步走出低谷,但芯片仍需要长周期和资金的重投入,这是过去面临的阵痛。

中国市场的复杂性是王锐上任后面临的一大挑战。“原来就是把美国最先进的技术拿到市场上,但现在真的不一样了,我们正在从根上把中国区的需求做进英特尔长期的策划里。”王锐对记者表示,英特尔内部正在建立起一套机制,让中国的市场需求在全球规划层面变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阵痛与转型

“我们对IDM 2.0战略深信不疑。全球有这个能力的没有几家了,真的是‘大熊猫’了。”王锐对记者表示,内部相信,到2025年能够重新回到领先地位。

IDM 2.0是英特尔CEO基辛格在2021年上任后提出的首个重要战略,试图以晶圆代工为核心,重新夺回英特尔在芯片制造上的优势。但从所属赛道来看,晶圆代工是典型的资本密集、人才密集和技术密集产业。制程越先进,需要的资本投入就越大,因此也被称为“烧钱的游戏”。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IBS统计,随着技术节点的不断缩小,集成电路制造的设备投入呈大幅上升的趋势。以5nm技术节点为例,其投资成本高达数百亿美元,是14nm的两倍以上,28nm的四倍左右。过往全球晶圆纯代工行业排名第二和第三的格芯和联华电子,在面临高昂的资本投入和技术壁垒时,也相继宣布放弃研发先进制程工艺。

目前晶圆代工领域排名第一的台积电,其商业模式是典型的“Foundry”模式,但只选择了利润空间的一环即晶圆体代工环节,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将资金集中投资到新制程研发从而拓宽自己的护城河。而基于这种Foundry模式,包括高通、联发科以及海思在内的芯片设计厂商不断兴起,它们可以只负责芯片电路设计,生产、封装测试等环节都可以外包,反向促进了台积电的不断壮大。

而英特尔代表的则是IDM模式,芯片从设计到成品的整个过程都由制造商负责,这种模式可以保证产品从设计到制造环节的一体性。但这种模式的劣势逐渐在新的竞争中显现。尤其在10nm工艺上,由于英特尔的反复“跳票”,给了对手赶超的机会。

2017年上半年,台积电10纳米开始放量增长,而三星也在2017年进行了8纳米LPP制程风险试产。第二年,作为英特尔在CPU上的老对手,AMD也凭借着台积电的“助力”提前进入7纳米时代。相较之下,英特尔本应该在2016年就推出的10nm工艺被一再延期,而到了2020年,7nm工艺再度推迟,当时英特尔的竞争对手们已经进入了5nm芯片量产周期。

在外界讨论摩尔定律是否失效的同时,英特尔与其他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开始拉大。台积电在晶圆先进制程工艺上一路狂飙,将制程工艺推进至3nm,三星、英伟达以及AMD等对手也在各自的领域对这位老大哥发起了“进攻”。截至发稿时,英特尔的市值为1047亿美元,不及英伟达市值的五分之一以及台积电市值的四分之一。

“制程的落后对我们各个方面的运营有非常大的影响,其实我们很多的财报,看到的都是因为这个。”王锐对记者表示,对于IDM2.0战略内部是坚信不疑的,但最大的挑战在于执行力。内部有一个讲话是说,一个产品的延时,不是一个季度或者是半年的延时,而是一天天出来的,所以我们现在说什么,就一定要把它做好。

与以往不同,英特尔的IDM2.0战略中强调了与第三方代工厂的合作。在最近的一次讲话中,基辛格表示,英特尔与台积电的3纳米委托代工计划正按照计划进行。据公开资料显示,英特尔第14代Meteor Lake与后续将推出的第15代Arrow Lake处理器,均采用台积电代工的3纳米GPU tile。

“目前已经明显看到‘四年五个节点’的进程了,Intel 7已经是批量了,Intel 4下半年就入场了,Intel 3的进度也非常好。”王锐表示,有这样的执行力之后,相信当巨人真正重新站起来的时候,是势不可挡的。

下一个“中国”市场在哪里?

寻找更多的市场机会也是王锐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王锐在2021年9月10日被任命为英特尔中国区董事长,在任命前,她在英特尔担任过硬件、软件、EDA、设计解决方案、销售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工作。在“换帅”的同时,英特尔还宣布了中国区组织架构的全新升级,这意味着中国区领导团队将拥有更大的授权,实现本地业务与全球业务运营的协同。

但当下,英特尔全球正在经历艰难的转型,中国区相对应业务也受到了一定波及。财报显示,2022年,英特尔中国区营收达171.25亿美元,占总营收630.54亿美元的27%左右,收入占比仅次于美国区。英特尔中国占比持续维持25%到接近30%份额。而2021年中国区营收则为229.61亿美元,去年营收增速有所放缓。

“一家公司在这种经济的起伏当中,一定有自己的调整。但对中国客户的投资,对中国本地团队的投入,我们现在是在加大的。”王锐表示,从增速以及增量机会来说中国是领先于全球的,从潜力,创新等各方面来说,中国也都是领先的。

以英特尔成都工厂的投资计划为例,王锐表示,近两年英特尔成都厂已经完成了很大的扩产计划。一直在持续向前推进计划。

"这三年,英特尔一直在持续投入,持续向前推进计划。我们50%的PC芯片都从成都厂封装出来,另外还有20%是半成品运到越南去。所以英特尔全球70%的PC都通过成都厂生产出来。当然随着需求的波动,我们必须要调整我们的产能,扩产是自然的提升。"王锐表示,接下来,英特尔将努力去规划调整成都工厂的产能,给国内客户提供更多便利。

王锐表示,目前中国市场占了集团四分之一以上的份额,内部正在建立起一套机制,让中国市场的需求在英特尔全球整个规划层面里,变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原来就是把美国最先进的技术拿到市场上,但现在真的不一样了,我们正在从根上把需求做进英特尔长期的策划里。”

在2月24日,英特尔宣布成立中国开源技术委员会,该委员会由英特尔开源软件专家、产品技术负责人和社区运营专家组成。英特尔称,未来将进一步与中国的开放生态融合。在业内看来,开源架构目前在中国正在逐渐成为主流,英特尔将部分技术开源,也是迎合市场趋势的一个重要转变,并且有机会避开相关技术上的限制。

“我们一直在说英特尔中国对英特尔非常重要,即使在英特尔现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并没有减少对英特尔中国的投资,英特尔团队正在进一步搭建以及推进跟客户的合作。但我们也是一家合法合规的企业,我们必须既符合美国法律,也需要符合中国法律的一家公司,或者在任何国家都要合法合规运营。在合法合规的情况下,我相信我们在中国的投资会不断深入下去。”王锐说。

王锐认为,下一个“中国市场”机会就在中国。“2023年,中国数字经济的规模会达到52万亿元,而且在以后的10年中还会翻番,这是我们看到的机会。”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对话英特尔中国董事长王锐:阵痛、转型与中国市场机会

中国投资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对话英特尔中国董事长王锐:阵痛、转型与中国市场机会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对话英特尔中国董事长王锐:阵痛、转型与中国市场机会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