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耀眼的你啊》《今生也是第一次》《女士的品格》等剧同时上线,引发舆论对女性群像剧话题的热议。所谓女性群像剧,一般以多位女性为主要表现对象,采取多主线并行叙事的模式,讲述不同女性在家庭、婚姻和职场面临人生选择时表现出不同的状态和心理,从不同立场对社会热点议题进行多样解读,以激烈的矛盾冲突和价值碰撞提高作品的戏剧性和话题度,引发各界的广泛关注。
《耀眼的你啊》剧照
女性群像剧扎堆播出,已成为近年来影视领域的重要现象。2022年,《梦华录》《二十不惑2》等作品陆续播出,使女性群像剧创作在古装题材、职场题材、家庭题材等领域全面绽放。2023年各大平台公布的片单上,多部女性群像剧位列其中。这一现象反映了创作者在女性题材细分赛道上的求新求变,也折射出当前中国女性表达意愿强烈的社会现实。因此,探讨如何更好地呈现真实的女性世界,聆听“她”心声、见证“她”成长、感受“她”力量,应是女性群像剧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梦华录》剧照
女性议题:从涉猎广泛到深入挖掘
三个女人一台戏。一直以来,女性群像刻画都是文艺创作最吸睛的一种戏剧结构,荧屏上也不例外。无论是之前的《红楼梦》《外来妹》《粉红女郎》,还是近年的《欢乐颂》《三十而已》《二十不惑》,女性群像剧的创作理念随着时代发展而改变,在议题选择、叙事视角和形象建构等方面实现多次迭代。
《三十而已》剧照
最为明显的变化是女性议题切口由“大”转“深”。以往女性题材多以原生家庭、婚姻爱情为创作主题,一部作品涉及情感问题、家庭生活、子女教育、父母养老等多个话题,覆盖面广泛。而最近播出的女性群像剧却将镜头对焦女性日常生活的某一个侧面,如《今生也是第一次》直面生育议题下“坐月子”的小切口,刻画不同年代的月子生活以及女性成为母亲后的思想转变。议题切口越小,剧情走向越容易往纵深推进。创作者在展现女性在坐月子期间面临的诸多难题时,对女性乃至整个社会关于婚姻与生育观念更新迭代的思考,进行了详细解读和充分回应,与观众展开了一场叩问心灵的交流。
《今生也是第一次》海报
女性形象:从家庭场域到社会空间
女性形象撑起了影视作品的“半边天”。随着女性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女性活跃于各行各业,参与越来越重要的社会分工。相应的,影视剧尤其是女性群像剧中的女性形象也发生了深刻改变。一批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脱颖而出,自觉回应着“荧屏需要什么样的女性角色”的创作之问。
从陷于家长里短和情感纠葛的套路,到沉溺于“大女主”的爽感和“玛丽苏”的甜腻,以往女性题材剧虽以女性为主角,却常常将她们局限在家庭叙事场域的母亲、女儿身份中。而当下的女性群像剧创作中,女性形象进入了广阔的社会空间,勇于探索家庭身份之外人生更多的可能性。于是,剧中女主角对人生的掌控能力明显增强,可以坦然地面对自己的欲望与野心,不仅可以成为叱咤风云的职场强者,还能在浪漫关系中把握话语权和节奏感。女性之间不再是婆媳、情敌等二元对立关系,反而多以现代性别理念指导下的互助同盟出现。她们以感同身受的理解和惺惺相惜的默契化解冲突、疏导矛盾、治愈焦虑,传递温暖人心的情感力量。
在体验感性的情感生活之外,女性群像剧中的女性形象还对社会、人生展开了理性思考。诸如“谁来决定女性衣着暴露程度”“婚姻中要不要分寸感”“家庭主妇是不是一份工作”等,这些问题成为当代女性观照自我、关心他人、观察社会、关怀世界的窗口。观众在与剧中人隔屏相望时,不断审视、完善“自我”,获得心灵自洽,找到人生答案。影像世界也在与现实生活不断交流碰撞中,迸发出巨大的精神力量,为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积极作用。
女性叙事:从同质窄巷到多元创新
女性群像剧如多棱镜般,展现当代女性现实生活的不同截面,实现了对女性题材的有效扩容。接下来,如何用跌宕起伏的剧情和张弛有度的叙事进一步丰满人物形象,丰富故事层次,提升艺术感召力和精神引领力,为女性题材创作打开更加广阔的空间,考验着创作者的功力。
《妈妈!》剧照
女性群像剧要想创新,可以从突破故事设定和叙事逻辑的同质化困境着手。将视野打开,在塑造高冷的都市女强人、初入社会的新人、在事业和家庭之间徘徊的职场妈妈等人物,表现年轻女性的工作生活之外,尝试聚焦不同地域、身处不同人生阶段、有着不同境遇的女性生活。在铺陈职场逆袭、家庭危机、女性友谊的常规情节之外,还应直面女性所处环境的真实状况,关注她们真实的心理状态、身体状态,正视她们需要解决问题的困难程度。在这方面,电影《妈妈!》的创作思路值得借鉴。这部作品关注一对老年母女受到阿尔茨海默病影响的生活,表现女性在面对病痛和衰老时受到的严峻挑战,以及她们坦然接受,以爱对抗遗忘的积极心态。总之,女性群像剧可以在多元创新方面下功夫。从横向的地理环境、社会身份,到纵向的人生经历、心理成长,让观众尤其是女性从多样的女性群像叙事中找到与自己生活相契合的连接点,从而产生共鸣,引发思考,获得启迪。
女性价值:从被人定义到我来做主
影视创作挖掘女性独立意识的精神内核,要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浅层是生存意义上,女性如何谋生,解决温饱问题;中层是情感意义上,女性如何追求情绪的安定和心灵的归属;深层是存在意义上,女性如何探索精神世界,获得自洽与他洽。因此女性群像剧不能停留在职场谋生、情感纠葛中,而应将剧情向“她存在”的纵深处进一步推进。这就要求作品中的女性人物每走一步、每做一次选择,都能遵从自己的意志,凭自己的努力冲破人生的层层迷雾。清晰认识自己作为女性的本质,并能利用这些优势,用女性独有的方式对社会、世界做出贡献。
当然,女性在定义自身价值、追求性别平等的同时,并不意味着与男性对立。和谐健康的社会性别图景是在男性与女性相互支持,为社会、家庭、生活共同努力奋斗。因此,女性群像剧在凸显女性智慧的同时,也不能刻意物化、丑化男性,矮化男性的智商、情商,使男性形象沦为凸显女性角色的“工具人”。求同存异,各取所长,提高剧情的真实感和人物的辨识度,才是女性群像剧创作的题中应有之义。
总而言之,女性故事是一座文化富矿,值得持续深入地挖掘。期待在女性群像剧呈现的女性“觉醒、打拼、逆袭、成长”影像之路上,看到女性对生活、生命、世界的独特见解,感受更多女性世界迸发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作者:谭雪芳,系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彭灏,系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本文原载于《光明日报》2023年3月15日第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