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网 财经 《中国早期电影面面观》:故纸堆里刨出的电影外史

《中国早期电影面面观》:故纸堆里刨出的电影外史

著名影星胡蝶出访欧洲,记者们追着一站站事无巨细地写;日本有钱人到上海度周末,要到大光明看一场好莱坞电影的首映;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当年的影院就和商店“联动”,看的戏票可以用作购物的“代价券”;“星探公司”发掘有电影梦的年轻人,批量收一两元的报名费后携款潜逃的骗局……1949年之前发生在中国电影和电影人身上的种种生动又真实的记载,被电影学者李亦中编成了一套《中国早期电影面面观》系列丛书。

《中国早期电影面面观》系列丛书第一辑、第二辑书影

《中国早期电影面面观》系列丛书第一辑、第二辑近日由上海文化出版社正式出版。3月21日春分日,上海文化出版社在安福路电影时光书店召开了新书发布会暨梧桐影话专场活动。

李亦中出身电影世家,为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创会副会长、影视史学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电影新作》《电影理论研究》杂志编委。著有《电影四面八方》《电影初心》《电影导演翘楚:蔡楚生》;主编《桑弧电影文集》《银海拾贝》《海上星汇》《中国电影评价系统研究》等。在近半个世纪接触电影史、研究电影史的过程中,他深感史料的挖掘和供给的不足,受恩师郑洞天教授倡导“需要一部感性电影史”的触动,萌生了编选一套《中国早期电影面面观》的想法,以“遍阅群刊”自励,爬罗剔抉,乐在其中。

李亦中在新书发布会上

“史料的挖掘和供给从来不嫌多”

新书发布会上,李亦中谈到编撰史料的热情,缘起自己的一段切身体会——1998年李亦中在华师大文学系任助教期间,开设了电影文学选修课,由此获得机会受邀写作蔡楚生相关书籍。于是一个多月泡在上海图书馆近代历史文献阅览室,寻着蔡楚生导演在天一、明星、联华的足迹,看到“故纸堆”里掉下黄色的粉末,“查资料查到两眼放光”。后来李亦中又从对蔡楚生的研究延伸到同时期其他的电影轶事,出版了《银海拾贝》一书。李亦中笑称,这本当年青涩下完成的“拉到篮子里就是菜”的书,近年来随着中国高校的电影专业学科建设的发展,相关方面的学生论文也多了起来,“参考文献里十个有九个提到这本,想来还是相当有成就感。”

《银海拾贝》书影

眼前这套被李亦中定位为“电影外史”的读本,在形式上较正史更具可读性,在内容上较野史更为可信。

对于电影研究来说, 最直观的无疑是“第一资料源”,即影片本身作为创作成果的呈现。由于保存介质的限制,大量的电影都无法保存至今。在中国电影史领域,李少白先生曾回顾编撰《中国电影发展史》遇到的困难:“照理是最不应成为问题的影片拷贝,由于旧中国经年战乱的特殊历史条件,致使至今保存下来的还不足全部出品的十分之一。这样就不得不借助第二手材料,如影片说明书、报刊宣传图片、文字、影片评价和新闻报道、当事人和同时代人的回忆录等。”由此,“第二资料源”中,对于那些成果的评论或相关报道就显得尤为重要。李亦中发现,电影行业报刊是“有益的工具”,因为这些纸媒“与它们报道的事件处于同一时代,是企业领导人言论的重要来源,经常报道制片厂生产计划,还专门报道一些发生于电影界外部但又与电影业有利害关系的事件”。

《中国早期电影面面观》就是基于这样大量的“第二手材料”编纂而来的。

“我是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接触中国电影史的,在研习过程中,深感史料的挖掘和供给从来不嫌多。”李亦中教授在后记中写道,“纸质文献又作别论,不患寡,而患挖掘不足,整理出版不足。”

“民国年间电影期刊存世376种,资料不少,就躺在那,得有人去筛选整理。”李亦中谈到自己过去几年发掘整理历史文献的过程。“我们需要有温度的、感性的电影史,只有重返中国早期影坛的历史田野,回到历史文献的故纸堆里,才能做到。所以我们就在故纸堆里海量阅读。”

浩如烟海的纸媒文献是中国电影宝贵遗产,固化了极为丰富的中国电影史料,蕴含早期影坛原始气场和原汁原味的鲜活细节,构成民族电影文化厚实的积淀,亟待持续挖掘,整理出版。一篇篇轶文是早年影坛风云的投影,也是无声的见证,记述电影史上的事件和细节,以及当时当地的语境,为后人探求史实真相提供了重要依据。《中国早期电影面面观》将所选文献设置为六个板块,也可当作六个分类标签——即影人故事、影业耕耘、影戏幕后、影片口碑、影市生态、影坛轶闻——纲举目张,聚零为整,为读者和研究者提供检索便利。加上“左图右史”“以图证史”的大量图片的收录,亦成为这部“电影外史”提供更生动的佐证。

一个世纪前中国电影生态的“活色生香”

发布会现场,这本书也得到了与会专家的推崇。

上海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杨婷说,在接连两次与李亦中教授的出版合作中,“感受到他对电影事业的热爱和对电影研究的深入。”在阅读了成书后,杨婷认为,李亦中对将该书定义为“电影外史”的形容十分准确,“电影涵盖了非常多的领域,它从多个侧面角度入手的厚重为我们回看电影史提供了多元维度; ‘外’则代表了非宏大叙事的有趣细节,可读性强;而书中所涉及的材料都有来源依据,作为‘史’学书籍的学术性和专业性同样得到保障。”阅读过程中,杨婷感到,“一个世纪前中国电影界的电影生态的活色生香地展现在眼前,能看到当时电影行业的蓬勃和繁荣。”

活动合影

上海电影评论学会会长、导演朱枫在发布会上说,“《中国早期电影面面观》不光是作者本人的重要成果,也是上海电影评论界、中国电影界研究的重要成果。”作为电影评论的专业人士,朱枫也时常需要阅读中国早期电影史方面的论著和文章,“以前研究电影史的都很正,念起来比较沉重。李亦中的书重回历史现场,临场感特别强,当时的人仿佛就在眼前。我拿到书一口气翻完,太好看了,书名叫‘面面观’,真的涉及了电影各个横切面,少有电影史的著作能从如此综合的角度来展示。”

对于电影史料的发掘、收集和整理,需要前期大量投入人力、物力和精力,这恰是史学研究的基础。扎实的史料整理对于学术研究不可或缺,特别是那些尘封多年,因各种缘由不应被遗弃或被遮蔽的历史文献,有助于补上中国电影史研究原始文献挖掘不足的软肋。搜集整理电影史料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甘于寂寞的坚持。在这个领域,同行者不算多,李亦中教授也在现场呼吁,希望这一具有公益性质的学术志愿者行为,加入的志愿者越来越多。

为了体现电影文化代代传承的深意,新书发布会现场也设置了向沪上近十所高校影视传媒专业的青年教师赠书的环节。

“这个系列的书,原计划是出6本,现在看来打不住,预计要出到8-10本。”李亦中笑言,“过去三年的疫情让工作效率意外地高。”发现历史文献中鲜活的细节或重要线索,仿佛打开了一个个“考古”探孔,得以进入早期影坛细细探究。李亦中认为,在现有六个板块的基础上,“还可以派生影人研究、影企研究、影片研究、影评研究、影市研究相关分支,如影人社交、企业文化、城乡观众、电影报刊、电影舆情、电影广告(海报)、电影国际交流,以及海派电影文化等议题。现在,是到了激活这些沉睡已久的历史信息的时候了!”

据悉,《中国早期电影面面观》计划出版八辑,因为待挖掘的早期电影文献史料的丰富,不排除会有更多数量的图书出版。目前除已出版的两辑外,第三辑、第四辑已在紧张编排中,有望今年上半年推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财经,科技,游戏,体育,汽车

中国投资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财经,科技,游戏,体育,汽车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财经,科技,游戏,体育,汽车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