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际汽车,这个已经消失在“朋友圈”中的汽车品牌终于有动静了。但并不是融资、新车或其它里程碑式的时刻,而是一则停工停产通知。
4月4日,据《经济观察报》报道,一张疑似从天际汽车内部流出的文件显示,天际汽车近日发布了停工停产通知。该通知显示,鉴于公司目前的资金情况及生产与销售计划,自2023年4月1日开始,公司部分岗位实行停工停产政策。
具体计划是:天际汽车停工停产期间,员工的社保公积金仍将按照原基数申报。公司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规章制度规定,于第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标准支付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将按照本市最低工资标准发放生活费,直至公司恢复生产。
报道称,天际汽车董事长张海亮并未对此进行回应。澎湃新闻记者查阅天际汽车官网,信息显示正常。拨打了400客服电话预约试驾,也能照常进行。那就代表着,至少其部分门店仍在正常运行。
不过,今年3月就已有媒体报道称天际汽车“欠薪停产”,且天际汽车位于湖南长沙的生产工厂,在开年后还没进入生产状态。此外,天际汽车原本应该在3月24日到账的C轮融资似乎也并未到位。
事实上,天际汽车原本在新能源车赛道上有着不错的身位优势。天际汽车前身是电咖汽车,创立于2015年,是第一波成立的新造车企业。
当时,智能电动汽车还只是“电动汽车”,消费者也还没有发展出在车内玩游戏、唱歌的癖好。“出行代步”是当时电动车存在的最大意义。基于这项观察,时任电咖汽车首席营销官的向东平就表示,电咖汽车一开始聚焦价位较低的小型电动车。
2018年7月份,上海罗山路1447号的林肯4S店边上新建了一幢一层建筑,这是电咖汽车在上海开设的首家体验空间。当时,这个可以让用户可以在这里喝咖啡、吃甜点、边社交、边看车的门店是一种很新潮的东西。电咖汽车希望将体验中心打造成汽车与生活结合,兼具舒适、质感的休闲交流空间。
EV10 Pro300
在这家体验空间开业的当天,这个品牌还带来了EV10 Pro300——其首款量产车EV10的升级版本。这款车的预售价只有6.98万元。
正如上文所说,先推出亲民车型的策略是基于当时新能源车市场仍处于解决出行需求这一初级阶段。而在此阶段,“快速布局”被认为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走高端路线的特斯拉在华布局这么久,实际上渗透率并不高,大约为10个城市”向东平当时表示。2018年,特斯拉在中国只卖出了不到1万辆电动车,当时电咖汽车的策略并没有错。
不仅如此,他们还预判到了未来消费需求升级的趋势,在当年发布了高端品牌天际汽车(ENOVATE)。2018年9月20日,距离天际汽车品牌发布会刚过去50天,这个品牌就在杭州举办的“第二届全球出行大会”上展出了一款“量产进程达到99%”的车型。
量产进程99%的概念车
该车的设计者是前保时捷设计师Hakan Saracoglu,他曾操刀918 Spyder及911 GT2 RS的车型设计。全封闭“进气格栅”、宽体车身、超短的前后悬设计和极长的轴距、湾流式空气动力学车肩……即便放到现在,这台车对电动车空气动力学、空间布局和外观设计的思考也并不过时。
当时提出的“iMA智能化数字架构”已经能让新车基于平台化开发,也能进行OTA升级。其在台上展示的V2X、自动驾驶、人工智能能力已经像模像样。“这是软件定义产品的时代”。当时刚刚加盟天际汽车担任CEO的前上汽大众一把手张海亮如是表示。其对于人机交互、智能座舱和人工智能的理解甚至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这款“99%接近量产”的概念车在当时已经跨进了电动时代汽车设计的门槛,且在智能化领域有独树一帜的策略。当时,小鹏汽车首款车都没有落地,蔚来也只有一款ES8,理想甚至还叫“车和家”。可以说,天际汽车前景一片大好。
然而,由于产品布局速度较慢以及产品定位不清晰等问题,天际汽车市场表现不及预期。比如,上面提到的这款“量产进程99%”的概念车,竟然等到了2020年才化身为真正的首款产品——ME7。天际ME7定位高端,指导售价在23.88万元—26.98万元。
只是,高端定位没有坐实,消费者对ME7并不买账。L2级辅助驾驶在当时已经很普遍,智能化水平也并没有达到当时PPT中的迭代速度。另一方面,比亚迪唐EV、蔚来ES6等更具竞争力的电动车新品如雨后春笋般冒出。而天际汽车实际上非常缺乏高端电动车的成功经验,它的经验仅停留在7万元级别的电咖汽车时代。
截至2020年,天际ME7其交付数量不足100台,从2021年9月到2022年9月,一年内仅销售221辆,同比下滑82%。
此后推出的ME5也并没有更多创新爆点,只是一台小一圈的ME7。乘联会统计数据显示,2021、2022年天际汽车分别实现销量1778辆、5321辆,这显然处于新造车企业的靠后区间。
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内表现萎靡的情况下,去年天际汽车将目标瞄准了海外市场。2022年12月,天际汽车宣布与沙特本土企业Sumou Holding合资签约,计划共同在沙特阿拉伯进行两期约5亿美元的投资,以设立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制造和研发基地,年产约10万辆新能源车。对此,后续也并未有更多的公开报道,其官网也没有进行企业动态展示。
虽然中国汽车品牌出海规模连年增长,部分车企甚至在欧洲等高势能市场表现不俗。但如果企业在国内没有做强,甚至在国内堪称默默无闻,用出海来“曲线救国”的机会又能有多高呢?停工停产之后,天际汽车还能迎来复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