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鸥》演出海报
4月6日,首都剧场排练厅座无虚席,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为今年推出的第二部新排作品——契诃夫名作《海鸥》举办媒体见面会。导演濮存昕携李越、李小萌、周佳钰、孙翌琳、曾泳醍、李劲峰、王雷、李珀、张晔子、刘倍伯、刘宸、李雪歌、连旭东、魏嘉诚等青年演员及主创亮相,为观众解读这部作品在舞台样式、导表演方面的艺术特点。
据悉,该剧将于今年五一首演。而2023年度北京人艺的剧目安排也将突破历年来的新剧目数量,将有多部新作陆续与广大观众见面。
媒体见面会上,演员们表演了《海鸥》的第一幕。摄影 王诤
“戏剧、戏剧,永远的戏剧!为了契诃夫”
《海鸥》是契诃夫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海鸥》这部戏,中国观众并不陌生。它是契诃夫的第一部戏剧作品(1899年),但在圣彼得堡剧院首演并不成功,他不忍观众的哄笑从剧院夺路而出。后来丹钦科写了几封长信,恳请契诃夫把这部戏交给莫斯科艺术剧院。1900年由斯坦尼拉夫斯基导演,演出大获成功。从此契诃夫开启了自己的戏剧写作生涯。”濮存昕回忆说,1991年,时任莫斯科艺术剧院总导演的叶甫列莫夫应邀在北京人艺执导该作,他当时出演剧中男主角特里波列夫。
导演濮存昕 摄影 李春光
濮存昕告诉澎湃新闻记者,1991年的时候,好像大家还没读懂《海鸥》的剧本就开始演了。“演了两轮就歇了。于是之老师当时坦言了两个忧虑,一个就是这么好的戏,怎么不上座啊?!这次我挺高兴的,现在有这么多的观众关注北京人艺,那就看看我的习作能不能得到观众的认可,得到契诃夫的认可。《海鸥》是契诃夫在十九世纪末写给二十世纪的戏,里面有他的文学密码,也有他的诗意。”
“1991年的演出,是任鸣做副导演先期排练。等叶甫列莫夫来了之后,排了一个多月就上演了。那次排练对叶甫列莫夫而言非常艰难,他来了没几天,赶上苏联‘8·19事件’。这令他非常痛苦,申请了休假,把自己关在和平宾馆的房间里闭门谢客,一箱二锅头,两箱北冰洋(北京当地的橘子汁饮料)度日。三天后,他出现在了人艺排练厅,喃喃着,‘戏剧、戏剧,永远的戏剧!为了契诃夫。’进门先说了这么几句话,然后就带着我们排练。那应该也是叶甫列莫夫第一次来中国,他不知从哪看到过中式的亭子,非常感兴趣,于是也在舞台上树立了一座亭子作为支点。我们这次排练、演出没有亭子。”
“我非常怀念叶甫列莫夫,我一定从他的眼神中看到过对我的失望。当他离开的时候,曾对我说,你是个聪明又努力的演员,但是,如果你可以做到心潮澎湃的内心,风平浪静的表演,你就真的进步了。他这话我一直记得,就像禅语一样让我终身难忘。我后来在诗歌朗诵中尝试践行他的忠告,朗诵艾青先生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时,我几乎没有动一下(动用身势语)。就是在找袁阔成先生说评书‘小开门’的特色,他是能不动如山,单凭一张嘴给你讲《三国演义》。那是一种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濮存昕说。
全体主创及院领导大合影。摄影 李春光
全青年阵容,立志“演出并不稚嫩”
“《海鸥》有无数个版本,这一版源自我们内心的直觉。”导演濮存昕介绍说,作为一部外国经典,此次《海鸥》的剧本经过了二度处理,既在文学上保留契诃夫的语言魅力,同时又更加符合中文的听觉习惯,让观众感受到思维和语言上的双重亲近。而剧中深刻的精神内涵,矛盾而复杂的内心世界,以及对人类的爱与悲悯,则依旧隐藏在舞台上的“满台生活”之中。
媒体见面会上,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冯远征也专程来为老友站台。他笑言,“这是濮哥在人艺执导的第二部作品,他这次坚持不用老演员。”濮存昕听罢赶忙向大家解释道,“我其实已经退休了,也并不准备以后要当导演,《海鸥》大概率是我送给人艺最后的导演作品。只是我现在身上还担着戏(作为演员演出),以后包括《李白》,我也准备让年轻演员来接班。自己慢慢退下来,把舞台交给年轻人。”
用经典作品去培养、滋养演员是北京人艺的传统。此次全青年阵容的《海鸥》,仍然延续了这一范式。排练厅里,观众熟悉的青年演员李越、李小萌等人每天都在进行试验和探讨。
“生活在舞台上,做这个角色的事情。”是饰演特里波列夫(科斯佳)的青年演员李越为自己提出的目标。作为该剧第一个被敲定下来的主角,李越坦言自己已经练习了半年的巴扬(俄国民族乐器,手风琴)。“这次舞台上的演员们都很年轻,但我们希望自己的演出并不稚嫩。科斯佳是个不会同生活妥协的人,演好这个角色最大的难点在于理解那个时代年轻人的集体苦闷,同时也要找准他的苦闷。”
“不多一分,也不少一分。”“在困境中寻找自我”的女孩妮娜由李小萌扮演,人物与自己心灵的交融给予了演员更丰富的内心体验。“契诃夫的戏博大精深,我需要仔细揣摩他每一句台词背后的深意,才能引发观众的共鸣。我的角色会在这部戏里涅槃,而我也会在这部戏里完成一次表演上的涅槃。”